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及启示_152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6864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及启示_1527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及启示_1527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及启示_1527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及启示_1527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及启示_1527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及启示_15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及启示_152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及启示 一、引言一、引言通常认为.不同监管部门对银行资本要求方面的统一,是为了国际银 行在资本金方面的要求有统一的标准,以保证国际银行间竞争的公平性。 正如巴塞尔委员会指出的那样,其制定有关资本监管协议的目标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二是建立一个新的资本风 险管理框架,以减少国际银行的非公平竞争。马腾认为,可以从多种角 度讨论资本管理的有效方法;但从监管当局的角度看,他们最关心的问 题是金融体系的安全性、稳健性和公平性,因此他们制订出计算资本充 足程度的标准方法巴塞尔协议框架,并以此标准通过日常的监管来 保证银行持有充足的资本,保护存

2、款人利益以及银行系统的稳定。1988 年的巴塞尔协议 Base ll 以及 1996 年的补充协议,对银行资本的监 管描绘出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该框架起初是针对十国集团主要的国际银 行的;但在后来的实践中,许多国家纷纷效仿,现在已经有超过 100 个 国家的银行而不仅是国际银行.都在以巴塞尔协议有关资本监管的规定作 为资本管理的标准。由于巴塞尔协议是由十国集团所倡导、制订并率先实施的,所以我 们选取了十国集团内一组大的国际银行,对其近年来资本结构变化和非 传统资本工具运用状况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这些发达国家大的 银行在资本管理方面的选择和决策,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供一 些借鉴。尽管新

3、的巴塞尔协议 Base ll 在第三支柱即市场纪律部分中, 对有关资本管理的披露有了统一的要求,但对国际银行资本管理作一个 详尽的分析却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目前虽然可以获得有关银行资本 管理方面的大量数据,但由于很多国家监管当局对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中 是否就资本管理作出披露并没有强制性要求,所以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可 以对其资本结构进行详尽的分析。二、非传统资本工具的概念二、非传统资本工具的概念所谓非传统资本工具,是针对完全缴足的普通股、永久性非累积优 先股、公开储备、非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准备等传统资本工具而言的。 非传统资本工具主要包括:资本创新工具、混合债务资本工具、附属次 级债务和短期附属债

4、务。1.资本创新工具。1996 年,美联储允许美国银行发行可扣税的股票, 称为资本证券,来作为合格的核心监管资本。随着这一新的监管措施的 实施.接下来的 1997 年,全美的银行发行了大量的这种资本证券。这种 资本证券的期限通常是 30 年,在发行时便附有期权,而且有 10 年以后 稳步增长的条款。美联储这一放松监管的做法,在美国银行界引起了一 场广泛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能否将这种监管推广到巴塞尔协议框架内 的其它国家;如果能够做到,这将意味着消除美国与其它国家银行的不 平等竞争。1998 年 10 月,巴塞尔委员会发表一项正式声明,重新阐述了最低资本金要求,明确表明资本创新工具可以作为合格的

5、核心资本计 入总资本。但在不同的国家.这些资本创新工具的技术特征有很大不同, 最为常见的是资本证券、优先证券和优先股。除了这些称谓不同之外, 只有能清楚地表明这部分资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保持相对稳定时,这 些资本创新工具才可以作为合格的核心资本计入总资本。2.混合债务资本工具。混合债务资本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这些工 具既有许多债务的特征,又有一些权益的特点。虽然在不同的国家,这 些工具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根据巴塞尔协议,这些工具要作为合格的附 属资本,必须满足以下 4 方面的条件:(1)它们必须是没有保证的,附属 的并且完全缴足的;(2)它们发行的初期并不一定要求是可赎回的;(3) 银行;中抵损

6、失时,可以随时动用这些工具;(4)在累积收益的情况下, 必须服从银行可能推迟的支付。由于积累性优先股具有以上 4 方面的特 征,所以这些工具被划分到附属资本类;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合格资本 工具,则被划归为附属次级债务。混合债务资本工具的发行并没有特别 的限制,同对其它附属资本的要求一样,总的原则是附属资本不能超过 核心资本。3.附属次级债务。附属次级债务包括传统的、非保证的、原始期限 最低五年以上的附属债务资本工具和始终可赎回的优先股。在距到期日 前的最后五年.依据其面值.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每年累计折扣 20%。银行为了避免这一折扣.可以选择发行期限长于五年的,并且在附 属条款中表明在到期

7、前的五年内,发行银行可以行使事先赎回债务的权 利。与混合债务资本工具不同的是,附属次级债务不能用来冲抵损失; 它们的利息不能免除,也不能推迟支付。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这些作 为附属资本的资本工具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 50%,是附属资本的低级部 分。4.短期附属债务。1996 年,巴塞尔委员会同意就 1988 年的协议作 出一项补充规定。这一补充协议使得对资本的要求扩展到市场风险.银行 可以持有更短期限的资本工具。由于监管部门认为市场风险相对于传统 的信贷业务需要期限更短、流动性更强的资本工具,所以,在这一补充 协议的基础上产生了三级准备的概念。作为三级准备,短期附属资本必 须满足以下 4 方面的

8、条件:(1)它们必须是没有保证的。附属的并且完全 缴足的;(2)原始期限 2 年以上,或者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也暗含 了 2 年以上信息;(3)在没有征得监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到期前不可支 付;(4)在资本金没有达到最低要求的情况下,禁止条款规定银行既不能 付息,也不能归还本金。三、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分析三、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非传统资本工具运用分析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各大主要国际银行纷纷借助于非传统的资本 工具来扩充它们的资本,以满足监管部门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同时也增 加了资产规模,提高了风险杠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资本工具可以帮助银行渡过危机。而这些资本工具

9、的广泛运用,表明资本管理在银行操 作管理中日益重要。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使用非 传统的资本工具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目的:(1)降低资本成本;(2)迫于 监管的压力,在避免稀释效应的情况下增加银行资本;(3)提高银行资本 结构的灵活性,以便得到一个较高的评价;(4)使资金的来源多元化,并 通过发行以外币计价的资本工具来防范外币投资风险,等等。以下我们 将通过对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在 2001 年底的资本结构数据,从发行数 量排序、发行方式、收益计算方式和期限等 4 个方面逐一加以分析。第一,发行数量排序。通过对十国集团 179 家发行非传统资本工具 的国际银行,在 2001 年底

10、的资本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发行数量列前 10 位的发行总量占总发行数量的 35.64%,发行数量列前 50 位的发行总 量占总发行数量的 86.76%。由此可见,在所有 179 家银行中,发行是相 对集中的(见表 1 所示)。第二,发行方式。非传统资本工具的发行可以在多个市场上以多种 方式进行。大多数公募发行都是在欧洲货币市场进行的,然后依次是国 内市场。全球市场和国外市场。相对私募发行方式而言,公募发行居主 要地位。私募发行主要发生在欧洲债券市场,其次是国内市场,最后是 国外市场;不过,在国外市场私募发行是很少见的(见表 2 所示)。第三,收益计算方式。在十国集团 179 家发行非传统资本工

11、具的国 际银行中,其计算方式以固定利率居多,占 60.53%;以浮动利率计息的 则占 18.14%,大大低于固定利率计息方式;最少的是那些可转换为普通 股或者是优先股的部分,占 3.49%;其余的部分由于没有取得关于收益 计算方式的数据,所以没有能够加以分类,占 17.84%(见表 3 所示)。第四,期限。大多数非传统资本工具的原始发行期限在 1014.9 年; 其次是永久的,无限期的;很小一部分原始发行期限在 24.9 年,这其 中包括短期附属债务,其筹集的资本是用来防范市场风险的。这是因为 相对于其他资本工具而言.非传统资本工具近年来才开始得到运用,而且 并不是所有的十国集团监管当局都允许

12、使用这种工具(见表 4 所示)。四、中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及启示四、中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及启示1998 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十国集团一些国际性业务较为活 跃的大银行作了资本金构成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附属资本中最重大 的变化是次级金融债券份额的快速增长。到 1998 年底,德国、日本,瑞 典次级金融债券占附属资本的比例已超过 40%;英国该比例达 50%;美国。 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这一比例约为 70%;而加拿大。卢森堡和荷兰这 一比例高达 80%以上。1998 年美国最大的 10 家银行控股公司在其资本金 构成中,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券所筹集的附属资本大致为核心资本的 40.6%。

13、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完全是市场化的,银行增加资本所需金融工具 的运用并不受发行限制,在程序上也并不存在不能发行的资本工具。同 时监管部门还对有些创新予以认可并允许计入资本,因而出现了正如前 面所指出的,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各大主要国际银行纷纷借助于非传统 的资本工具,尤其是次级债券来扩充其资本金的现象。2003 年 12 月中 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入通知规定 :允许商业银行申请发行次级定期债务,并可将符合条件的次级定期债 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从 2003 年底到 2004 年 8 月,有多家商业银行获 准发行次级债券(见表 5 所示)。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目前商

14、业银行发行 次级债券与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在很多方面是存在差异的。下面就分 别从发行目的,发行方式、收益率及期限等方面作一比较分析。1.发行目的。总的来说,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使用非传统资本工 具往往是为了降低资本成本;迫于监管的压力,在避免稀释效应的情况 下,增加银行资本;提高银行资本结构的灵活性,以便得到一个较高的 评价;使资金的来源多元化,等等。对于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 银行来讲,发行次级债券除了补充资本充足率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现 代金融企业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但要达到这一点,仅仅靠发行次级债 券是行不通的。虽然通过发行次级债券来补充资本金受到的制约因素相 对较少,具有操作方便

15、、快捷的特点.且能够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来 激励银行控制风险,这在客观上对银行起到了一种约束作用;但值得注 意的是,次级债券只是在一定期限内具有资本的属性,并非银行的自有 资本,最终仍需要偿还。因而,次级债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资本 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它只不过给银行提供了一个改善经营状况、调整资产结构的缓冲期。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次级债券的发行一般出现在商业 银行资本充足率暂时下降或不能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并且此时银行 仍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这也是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银行业从未将其作 为资本补充的主要渠道的原因所在。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银行资本不足 问题决非暂时现象,而是一个长期问题。特别是对

16、国有商业银行而言, 经 1998 年财政部发行 2700 亿元特别国债为其注资之后,资本充足率还 是很快又下降到了监管要求之下。因而,要达到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和风 险控制机制的目的,只有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建 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2.发行方式。十国集团主要国际银行发行非传统资本工具可以在多 个市场上以多种方式进行。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完全是 市场化的,银行增加资本所需金融工具的运用并不受发行限制.在程序上 也并不存在不能发行的资本工具;另一方面,由干这些商业银行在国际 上知名度高、信誉良好。容易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因而更多地采用了公 募发行的方式,这从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集中发行所带来的风险。但对中 国商业银行而言,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从现实情况来 看,中国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利润分配等方式来补充资本金要受到 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选择了发行次级债券的方式。发行次级债券是一 种简单、便捷、灵活的补充资本金的方式。从结果来看,中国银行(简称 中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行)次级债券的发行已经达到了补充资本充 足率的目标。中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