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2模拟考语文卷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596863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2012模拟考语文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惠州市2012模拟考语文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惠州市2012模拟考语文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惠州市2012模拟考语文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惠州市2012模拟考语文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州市2012模拟考语文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2012模拟考语文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州市 2012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D【项 mi/mi,z/j,xio/xio;B 项ch/ch,j/q,m/m;C 项 t/t,wi/wi,l/l;D 项hng/gng,go/go,l/l。 】2A【A 项,乍暖还寒:形容冬末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联系下面相关句子看,应是夏季的情况,可知用词不当。B 项,暴雨倾盆,形容雨非常大,就像用盆子盛着水往下倒一样。C 项,沾衣欲湿,形容雨非常小,像要打湿人的衣服又没有打湿。D 项,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的事毫不感动,对应该关心的事毫不关心。 】3D【A 项,两面对一面,应改为“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化

2、创新的思维,能否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B 项,主客体颠倒,应改为“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项,句式杂糅, “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和“是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 】4B【承接“陆上丝绸之路” ,故在最前;中的“又一重要通道”承接的内容,又引出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话题,故在第二;中的“史料记载”是关键词,后面的内容都是其内容,故该句排在剩余句子前面;写路线,写商品,故排在前,中的关键词“而”又决定了它要排在后面。 】5B【A 连缀,写作。C 礼物。D 量词,一段、一截。原为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 】6C【A他的,自己的那;B替表被动;C 连词, “因为

3、” 。D起后缀作用,他(苏轼) 】7C【德:无私无畏/才:文才难得】8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不合“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的意思。 】9断句和翻译。 (10 分)【(1)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每错两处扣 1分。 “轼却之”后停顿亦可。 ) (2)他淡然处之毫不介意,对人不论贤才或是愚夫,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得分点:“无所蒂芥”“无贤愚” 、句意)虽然如此,假使苏轼因此而改变他的为人,还能成为苏轼吗?(得分点:“虽然” “易其所为” 、句意) 】【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

4、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刚成年时,就博览精通经传历史,写文章每天达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后来读庄子 ,感叹说:“我从前有些见解,不能表述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 ,很惊喜。后来写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一下,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 ”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当时王安石正创设推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当之处。王安石更加愤怒,叫御史谢景温论奏苏轼的过失,彻底审查而一无所得,苏轼就请求到外地任职,做了杭州通判。高丽来进贡,使者向官吏分

5、送见面的礼品,书函用甲子纪年。苏轼拒绝说:“高丽对本朝称臣,而不接受我们的年号,我怎敢接受!”使者换了写熙宁年号的书函,然后才接受。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无法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苏轼到武卫营去,叫来士卒头目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说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士卒头目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力听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来,筑起东南长堤。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寄托谏言,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他章表

6、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把他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处以死罪,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惟有神宗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祐三年,苏轼代理掌管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说不出话来。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苏轼奏请把这些宦官全都驱逐出去。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遭当权的人怨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绍圣初年,御史论奏苏轼所作的文辞命令,认为是讥讽斥责先朝。因此按本官任英州知州,不久降一官级

7、,还未到任,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过了三年,他淡然处之毫不介意,对人不论贤才或是愚夫,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又被贬为琼州别驾,住在昌化。他独自和小儿子苏过一起住,用写书来自娱自乐,时常和当地父老一起来往,如同要在当地终老。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有人说:“苏轼自己如果能稍微收敛锋芒,即使不被重用,也可以免去灾祸。 ”虽然如此,假使苏轼因此而改变他的为人,还能成为苏轼吗?10.(1)【“人间”涵盖了诗人以往所有历经之地(1 分) ,从而对比(1 分)突出了大林寺桃花盛开时节的不同凡响之处(1 分) ,表现了大林寺一带幽深、神秘、别有洞天的特点(1 分) 。本小题最多给3

8、分。 】(2) 【诗人目睹大林寺桃花此时盛开的奇景,异常惊喜(2 分。不说“惊喜” ,而使用“喜悦” “欣喜”之类不见惊异之情的词语,没有提及“喜”的程度,此处给 1 分) ;因春日易逝而产生的失落伤感一扫而空,在说佛谈禅之地顿生超凡脱俗的感悟(2 分。答成“在惆怅失意之中顿感新的生机和希望”或类似意思亦给 2 分) 。 】11 (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 (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12A E【B 项“中国有的建筑历经几千年而没有失掉它的原始面目”是对“中国建筑几千年来仍然保存着它固有的结构方法及布置规模,始终没有失掉它原始面目

9、”的曲解;C 项参考原文“有时候就可能要付出失去舒适的代价” ,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D 项参考原文“后代的中国建筑即达到结构和艺术上极复杂精美的程度” ,偷换概念。 】13C【原文林语堂说法中讲究实用和“十足丑陋”之间是转折关系,而 C 项把这两者整合成了因果关系。此外,说西式建筑“忽视了美观”是对文意的曲解。 “追求个性张扬、结构复杂、向上发展”这不是“忽视美观” ,而是追求美观,问题是只追求单体建筑的美观,没有“完美的组合” 。 】14 【建筑、设计缺乏创造性;木构建筑难以长久;忽视基础;舒适的原则让位于礼教和“风水” 。 (每点 1 分) 】15 【应该坚守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因为中国的

10、建筑具有审美上的价值,符合中国的传统习惯与趣味。中国建筑应该与时俱进,借鉴西方建筑一些成功经验,寻求发展,例如改变建筑材料,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每点 2 分) 】16.【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示确认没有遗漏任何东西。推动情节发展,为发现、关注小纸头作合理铺垫。表现主人公失落的情绪。 (每点 2 分,最多得 4 分) 】17. 【他没有坚持“决心要忘却” (1 分) ;两年来温馨幸福的一面与艾丽丝恋爱、订婚、结婚,跟她一起看歌剧,受到亲人的照顾,艾丽丝怀孕产子等(2 分)给了他启示:悲惨的一面并非生活的全部,已往的生活值得记忆和珍惜。 (2 分)他亲吻珍藏小纸也表明他要珍惜这一段生活。 (2

11、 分)本题最多给 5 分。 】18. 【称“半张”突出这张纸之小之轻,与其记载内容之大之重形成对比,给人深刻印象。“半张”给人以残缺、不完满的感觉,使人联想到主人公生活、家庭的残缺破损,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主人公已往的生活并非人生的全部,作者和读者都希望他续写人生的篇章。 (每点 2 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9. 【描写冰心先生一堂课的情形是为了给下文描写陈寅恪先生上课的情形做铺垫(1 分) ;用一次“不太顺利”的旁听经历来反衬陈寅恪先生的课给作者的“如坐春风”之感,给作者“无法比拟的享受” ;(2 分)展示了两位大师不同的形象、风格(答“突出陈寅恪先生教书为人统一,为人始终如一的

12、特点”亦可) (1 分) 。 】20. 【运用比喻(1 分) ,生动形象(1 分)地写出了陈寅恪先生授课曲折有致,引导学生解决一个个疑难问题,最终获得真知的过程(2 分) ,从而突出了先生授课艺术的精湛(1 分) 。 】21. 【寅恪先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寅恪先生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寅恪先生对后辈真诚细心的提携爱护;寅恪先生非其道不取其财的耿介性格;寅恪先生精湛的授课艺术(每点1 分,答对 4 点给 4 分。 )例如,寅恪先生名扬海内外,但衣着朴素,走在人流中毫不起眼,体现了朴实无华的个性,更受人尊重;当今演艺界、学界一些稍有名气的人,处处追求前呼后拥、闪亮登场的排场,反而有损形象。

13、 (结合原文分析 1 分,结合现实谈见解 1 分。 ) 】22. 【答案示例:创造性思维取决于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密切相关。/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决定(影响)创造性思维。评分标准:素质的三个方面各 2 分,出现“素质”一词扣 3 分,将“天赋”的三种表现(即“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 )与“兴趣” “意志力”直接并列,扣 2 分】23. 【答案示例:先生、丈夫、老公, (2 分)从称呼所指对象来说,都指的是女性的配偶;(2 分)然而从语言风格来看,却有文野之分。 (2 分)恙、疾、病, (2 分)从身体健康水平来说,都指失调不正常状态;(2

14、 分)然而从程度来看,却有轻重安危之别。 (2 分)本本、师本、生本, (2 分)从教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来说,都是指把握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原则;(2 分)然而从对于教学主体和动力资源的认识来看,却有愚智当否的差别。 (2 分)教书匠、名师、大师, (2 分)从道业授受角度来说,都是先觉觉后觉的引领者;(2 分)然而从水平、名气来看,却有高下之分。(2 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2 分)从文学体载来说,都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虚构作品;(2 分)然而从篇幅体量来看,却有长短繁简的差别。 (2 分)腹稿、草稿、初稿,从文本存在状态来说,都是未定型文章;然而从成熟程度来看,却有隐现精粗之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