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中国服装备忘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6850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0年中国服装备忘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0年中国服装备忘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0年中国服装备忘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60年中国服装备忘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60年中国服装备忘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0年中国服装备忘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年中国服装备忘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新中国 60 华诞:华诞:60 年中国服装备忘录年中国服装备忘录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中国服装业经历着艰辛,也体验着成功 1949 年1949 年建国之初,我国几乎没有服装业,而只有纺织业。国人穿衣服都是自 己买布来做,或者找裁缝做。那时,国民经济匮乏,纺织品出口是换取外汇的 支柱产业,而且出口的都是初级产品,一般就是原棉和纱线,至多是未经染色 的白坯布,和出口原料差不多。1957 年1957 年,周耀庭等 3 个棉花匠响应国家“把小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号召走 到一起,成立了一家小工厂港下针织厂,这就是红豆集团的前身。在上 个世纪 60、70 年代,这家小厂弹过棉胎,扎过扫帚,后来又开始

2、做衣服,一直 在时代的大潮中起伏。1992 年,这家几经改名的企业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红豆集团。 1976 年1976 年,江苏常熟白茆镇山泾村一位名叫高德康的年轻人发起组织了一个缝 纫组,只有 11 个人和 8 台新旧不齐的脚踏式缝纫机,安置在一间借来的房子里, 启动资金是大家东挪西凑的。这个缝纫组就是波司登的前身。 1979 年1979 年,李如成等几位知青凭两万元知青安置费起家,自带尺子、剪刀,在 一间地下室里办起了宁波青春服装厂。后来大名鼎鼎的雅戈尔即脱胎于这家青 春服装厂,其品牌 Youngor 也源于英文 younger(更年轻的)。1979 年春天,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

3、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当时 被称为“服装观摩会”的一次时装秀,第一次让国人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 彩”。服装人隐约感觉到,“商标”,或者说“品牌”,其意义似乎不只是衣 服领子下面那一小块布。 1980 年1980 年 11 月,我国第一支时装模特表演队上海市服装公司服装表演 队成立。当时,不叫“时装”叫“服装”,不称“模特”称“表演”,还特别 强调了业余性质和“服装工人”的身份。1981 年1981 年初,受出口配额限制,即发主导产品劳保手套一度停产,董事长陈玉 兰带着 3 名工人出国学习。第二年,她成功开展了即墨第一个来料加工项目之 后,1984 年,即发与日本兵库县贸易株式会社签订了即墨第一

4、个针织内衣补偿 贸易项目,迈出了跨行业经营的关键一步,并逐渐成为中国针纺领头企业。1986 年1986 年 10 月,国务院决定,服装和丝绸归口纺织工业部实行行业管理。11 月 28 日,按照国务院关于服装行业划归纺织工业部统一管理的决定,中国服装 工业总公司正式移交给纺织工业部。整个服装行业,包括轻工系统的中国服装 工业总公司和其他系统的服装行业,全部由纺织工业部归口统一管理。1986 年 12 月 6 日,我国首次发布服装流行趋势。1988 年1988 年 5 月 10 日,我国第一所全国性的以服装科学、工程、艺术为主体的 新型的服装教育高等学府北京服装学院在京成立。1988 年 8 月

5、6 日,由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命题、纺织工业部立项的我国第 一份我国服装工业发展战略研究科研课题,在京通过专家评议。纺织工业 部部长吴文英强调,要以服装为“龙头”,更好地带动和发展我国纺织工业。1989 年1989 年 10 月,中国首届最佳时装模特表演艺术大赛在广州举行,评选出了 十佳模特。这也成为新丝路模特大赛的前身。当时正在珠江开会的国务院副总 理陈慕华带领十几个部长前往观赛。这是中国模特发展史上第一次公开的、官 方举办的、实际意义上的全国性模特大赛。 1989 年,郑永刚来到杉杉的前身宁波甬港服装厂。自称“不懂服装” 的他后来被誉为“中国服装业的巴顿将军”。杉杉推广品牌最初就是在商场前

6、 面挂大字条幅,或者让老太太们穿上印有“杉杉”字样的 T 恤在公园里跳舞。 后来,郑永刚想到上电视做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成为中国服装最 经典的一句广告词。1993 年1993 年,温州。郑元忠、陈敏、吴邦东“桃园三结义”,创办了庄吉。1993 年 5 月 14 日,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在中国国际贸易 中心开幕,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瓦伦蒂诺、费雷、皮尔卡丹和海内外 400 家服 装服饰企业见证了这一历史。随后,CHIC 每年一届在北京举办。中国国际服装 服饰博览会伴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目前博览会展出面积达 10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

7、千家展商,专业观众超过 12 万。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不仅成为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服装专业贸易展,同 时也成为中国服装业界公认的年度盛会,成为服装企业市场开拓、品牌推广、 商贸洽谈、国际交流的最佳平台。1993 年 8 月,新中国第一本时尚杂志时尚创刊。一年后,中国 服饰报、服装时报问世。1994 年 3 月 24 日,由温州金三角服装厂厂长刘松福等企业家发起,成立了 温州市服装商会。这是我国服装业第一家民间商会,也是第一家以差额方式选 举正副会长的服装商会。1994 年1994 年,周成建创建了美特斯邦威,他成功运用了虚拟经营模式,为中国服 装业创造了奇迹。2008 年 8 月,美邦服饰

8、上市。1996 年1996 年 4 月 26 日,杜钰洲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发表“名师工程”战 略宣言。随后,杉杉集团以 400 万元年薪聘请张肇达、王新元任设计师,在产 业界率先掀起波澜。雅戈尔、七匹狼等企业纷纷响应。武学伟、刘洋一大批优 秀时装设计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中国时尚新锐。1997 年1997 年 3 月,中国国际时装周前身北京国际时装周举行。从这年起, 中国最大的时装周开始在北京举行,并定在每年 3 月和 11 月固定举行。1997 年,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名师工程”、“名牌工程” 战略宣言。同年,在中国服装协会的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三名” (名

9、企、名师、名牌)工程,为中国服装名牌战略确立了发展方向。1997 年 12 月 6 日,第一届全国服装设计师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首届中国服 装设计师博览会在京举行。2002 年2002 年 1 月 1 日,利郎聘请陈道明担任品牌形象代言人。陈道明的精湛演技、 洁身自好与儒雅,再加上“寂寞高手”般的气质,让消费者在认同陈道明的同 时也认同了利郎。2004 年2004 年 4 月 25 日,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杜钰洲在题为紧紧抓住 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中国服装名牌战略的行业工作报告中,阐明中国服装业推进名牌战略的三个重要理由。他认为,中国服装业规模在世界 主流市场上占据优势,推进中国

10、服装名牌战略已成为中国服装业产业升级和可 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现在,中国服装业已经完全有条件进入大力发展自主品 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名牌战略”新阶段。为了成功实施“名牌战略”,杜 钰洲强调要在“质量、创新、快速反应”三个焦点上提高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 作为推进中国服装“名牌战略”的工作重点。2005 年2005 年 2 月,白领在北京燕莎友谊商城店售出一件单价 48 万元的裘皮服装, 实现了中国服装业“让中国时装卖出高级小汽车价格”的梦想。2006 年2006 年 10 月 1 日,吉芬在 2007 春夏巴黎时装周发布“门”。这是巴黎时装 周首次接纳中国设计师和品牌进入正式发布名单。谢锋说:

11、“怀着激动的心情 与大家共享此刻,为了这一刻的到来,我与我的同辈们整整奋斗了 20 年。”2007 年2007 年开始,中国设计师和中国品牌纷纷在国际各大时装周上亮相:2007 年 1 月,计文波与利郎品牌在米兰男装周亮相。2007 年 2 月,马可携无用品牌 在巴黎时装周发布。2007 年 2 月,2007/2008 秋冬卡宾男装发布会在纽约时装 周上获得成功。2008 年 7 月 3 日,马可的无用以“奢侈的清贫”演出“为巴黎 高级时装周画上了句号”。2008 年2008 年 1 月 22 日,雅戈尔以 1.2 亿美元的净资产价格购入美国 KELLWOOD 公 司旗下男装业务部门新马集团。

12、这不仅是中国服饰业迄今最大规模的海 外并购案,也是中国企业最具潜力的一次海外并购。通过这一并购,雅戈尔不 仅获得海内外 14 家生产基地、20 多个品牌的 ODM 加工业务,拥有 5 个授权许 可品牌,而且还掌握了一个具有数十年国际品牌管理和设计经验的优秀团队、 一个通达美国数百家百货公司的销售渠道、一个强大的物流系统。2008 年 9 月 23 日,波司登男装在英国萨福克县和林肯郡的繁华区域开设了 两家面积达 200 平方米的专卖店。开创了中国自主男装品牌专卖店登陆欧洲市 场的先河。早在 2005 年,波司登男装率先以中国原创品牌进驻欧洲市场,与英 国男装品牌格林伍兹(GREEWOODS)签

13、订了英国的独家代理权,在格林伍兹遍布 英国的 87 家连锁店中进行销售。波司登男装销售年年攀升,占到格林伍兹服装 销售总额的 1/3。2009 年2009 年 2 月 16 日,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于宁波签 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持有杉杉集团 25%的股份转 让给伊藤忠,将其持有杉杉集团 3%的股份转让给伊藤忠(中国)有限公司。伊 藤忠商事高层表示:“虽然世界金融危机会对中国的服装市场带来影响,但中 国消费者对高级品牌的关注度高,中长期看来增长潜力仍很大。”2009 年 3 月 25 日,全球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凯雷投资集团宣布,已向歌力思 投资 1.5 亿元人民币。歌力思董事长夏国新称,歌力思在“不差钱”的情况下 接受国际资本注资,主要是看重凯雷的国际化背景和全球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