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596569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58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史前时期随州的文化史前时期随州的文化1、优越的自然环境 03 2、丰富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04 3、炎帝神农与随州 06 4、炎帝神农与中华远古文明 15夏、商、西周时期随州的历史和文化夏、商、西周时期随州的历史和文化1、夏朝建立前后随州一带有关历史传说 20 2、殷商、西周时期的“南土” 23 3、商周之际的汉东姜姓古国-厉 25 4、周代汉东同姓封国-唐 27周代姬姓大国周代姬姓大国-随随1、随、曾之谜 29 2、卓越的文化成就 33 3、杰出的思想家季梁 39 4、 神农遗教与农家学派的思想渊源 45秦汉时期的随县秦汉时期的随县1、随县的建制 51 2、随县经济的发展

2、 54 3、随县的文化 56 4、随县绿林军大起义 58魏晋南北朝时期随州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随州的变迁21、政区变迁及其地位 62 2、人口流动及社会风俗 67隋朝时期隋朝时期“汉东大郡汉东大郡”随州随州1、随州在隋唐统一王朝中的地位 73 2、随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76 3、地方吏治及人文活动 80 4、随州的道教与佛教 81宋元时期的随州风情宋元时期的随州风情1、宋元时期随州地理形势 842、宋元时期随州的经济态势 883、宋元时期随州的文化景象 91 4、高举义旗的随州英雄 95明清时期随州的振兴明清时期随州的振兴1、随州的区位形势和政权机构的运作 98 2、随州经济的昌盛 103 3、

3、随州的文化 108近现代随州社会的变迁近现代随州社会的变迁1、晚清与民国时期随州的政局 119 2、清末明初随州经济的变迁 122 3、民主革命时期随县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23 4、民国时期随县的社会经济 125 5、新式教育的缓慢发展 131 6、抗日战争前后的随县 132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1、随州经济的振兴 140 2、独具特色的随文化 150人类始祖-神农炎帝故里 国宝-曾侯己编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主峰-宝珠峰)资料来源: http:/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制作人: 王高耀史前时期随州的文化1、优越的自然

4、环境2、丰富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存3、炎帝神农与随州4、炎帝神农与中华远古文明4第一节 优势的自然环境一、地理环境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跨北纬 31 度过 19 分至 32 度 26 分,东经 112 度 43 分至 113 度 46 分。全市南北长约 130 公里,东西宽约 105 公里,总面积 6989 平方公里,人口 157 万。其中,山地面积 4285 平方公里、丘陵面积 2094 平方 公里、平畈 530 平方公里、河滩面积 80 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 61.3%、30%、7.6%、和 1.1%。随州北面与河南省南阳、信阳二市毗邻,南面 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京山县、钟祥市相连,恰好处于北方

5、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 流域的交接地带,真可谓西通宛洛,南达吴越,地当荆豫要冲,扼阻襄汉咽喉。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曾对随州的地理形势作了如是描绘:“随北接黾厄,东 蔽汉沔,介襄、郢、申、安之间,实为要地;义阳南阳之锁钥,随实司之;其 山溪四周,关隘旁列,几于鸟道羊肠之险,洵用武者所必资也。 ”早在远古代中期以前,随州地区全部原始的海洋所覆盖。在其后的吕梁构 造运动中(约距今 17 亿年前后) ,因地球构造运动加剧,岩浆不断迸发,地壳 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隆起,局部地区海水退缩,使湖北境内的鄂西和大别山区 第一次成为陆地,但随州地区依然沉睡于大海之中。寒武纪早期(距今 6 亿年 前后) ,包括随州在内

6、的大洪山一带才成为古海岛。寒武纪晚期(距今 5 亿年前 后) ,随南盆地发生过大规模火山喷发。志留纪末期(距今 4 亿年前后) ,随着 随州西北部的武当山一带上长为陆地,随州乃至湖北大部分地区相继成为陆地。 在二叠纪(距今 2 亿多年) ,地壳又一次升降频繁,湖北地区又有两次大的海进 海退,随州地区也处于时隐时现的变化之中。直到三叠纪末期(距今约 2 亿-1.9 亿年) ,地壳再次上升,随州终于连同整个湖北地区告别了大海。地球的构造作用造就了随州奇特的地势和复杂的地形,形成了良好的地势 特点和复杂的地貌观:山脉与河流交错,山谷与坡地相衔,丘陵与平地呼应, 有“万山千泉百洞”之称。随州的北面是属

7、于淮阳山脉西段的桐柏山,其主峰太 白顶海拔 1140 米,西南面是褶皱断块山大洪山,其主峰宝珠峰海拔 1055 米。 其间为丘陵和坡地,中部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 廊,这是古今南北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平原之上,有水流贯其间。水是 汉水东面最大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大洪山北麓,流经随州、安陆、云梦,至 应城与云梦交界的虾咀分流,西支经汉川北部至新沟注入汉水,东支由云梦入 孝感至武汉谌家叽注入长江。在水两岸,爱百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其中流 量较大的厥水、漂水、差水、均水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可称之为员 水流域。可谓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同样,地球的构造作用也给随州留下了

8、大 理石、铜、金、铁、硫、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二、生态环境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5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据统计,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 区在 865-1070 毫米,年光照相馆总数在 2009.6-2059.7 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 15.5 摄氏度,无霜期 220-240 天。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地地貌特点,造就了优 越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大洪山一带,保留着很多珍贵的植物种类,其中主要包 括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的常落叶混交林。繁茂的植和充足的果根, 使随州

9、的动物资源也相应丰富,从腔肠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到哺乳类,应有尽有,而且至今还保留有一些珍贵的物种如大鲵、金鱼等。 可以说,自古以来,随州大地一直是动植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地。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人类的远古时 期,良好地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是原始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备条件。 由于随州地区处磨擦生代以来气候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林木茂密、绿草成茵、 果根丰富、动物繁多,加之大洪山一带石灰岩分布广泛、溶洞发育,因此,随 州大地便成为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源 头之一。第二节 丰富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一、下石器时代的文

10、化遗存 考古及相关资料表明,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活在随州这块宝地上。 1957 年 6 月,湖北省文管会一文物调查组在距随州市区约 5 公里的山地采集到 一件石英岩打制的石器。该石器打击点集中,半锥体较平,石片角为 118 度, 放射线较清楚,而且器物大部分边缘都作了粗糙的第二步加工,刃缘呈明显的 弯曲状,在石器左侧,从台面到末端均保留着天然的砾石面。1996 年 5 月经裴 文中先生鉴定,确认这件石器是旧石器,这是湖北乃至长江流域最早发现的旧 石器时代的遗物。正是由于旧石器时代人类在随州地区的创造和积累,才为当 地新石时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随州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

11、代的文物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新石 器时代文化遗址 50 余处,出土文物近 3000 件,其中较为重要的遗址,有淅河 镇西花园、三里岗镇冷皮垭、厉山镇陈家湾、殷店戎家湾、淮 河镇莲花寺、高 城赵家庙、万店点将台等 7 处,而通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则只有淅河镇西花园 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淅河镇西花园遗址表面呈一南北向长方形土丘,高出周围地表约 5 米。遗 址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上、下层,下层因已深入潜水面以下,操作十分困难, 未能进行大规模发掘,出土遗物很少,查已可主宰其文化内涵与遗愿地区仰韶 文化类似。上层为屈家岭文化层。在这一层发现房基 5 座,这些房基皆由红烧 土块堆积而成,木骨泥墙,茅草之类盖顶。红烧土由稻草拌泥土烧成,里面含6有大量稻谷壳。发现窖穴 1 座,成人墓葬 2 座,其中一座为二次葬。儿童瓮棺 葬发现 6 座,皆用罐、鼎、瓮等陶器 2 件或 3 件横置相套,作为葬具。出土有 当时众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生产工具种类计有骨镟、石刀、 石铲、石斧、石奔、陶网附、陶纺轮等,生活用具种类计有陶彩绘扁腹壶、直 筒杯、高柄杯、钵形座豆、圈足碗、大口罐、小口罐、鼎、擂钵、盆、锅、甑、 器盖、和器府等,装饰品有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