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596364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各大市江苏省各大市 20112011 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江苏省各大市 2011 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一、苏南四市 2011 届高三调研试卷一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登多景楼杨炎正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注】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

2、,多有酬唱。(1)从全词来看,诗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 分)(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 分)9 (1)逢秋伤悲,客居异乡,山河破碎,报国无路。 (每点 1 分,共 4 分)(2)拟人(或“比喻“,或“双关“) 。 (2 分)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 (每点 1 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4 分)二、苏北四市 2011 届高三调研试卷一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

3、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 分)(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 分)(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 字好?为什么?(4 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 (1) (3 分)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每点 1 分。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2) (3 分)

4、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3 分)(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每点 1 分。 )(3) (4 分)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明确认可的用字,给 1分;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给 1 分;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作用,给 2 分。如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则不得分。 )参考答案一:“犹“字好。 (1 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 (1 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2 分)参考答案二:“空“字好。 (1 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 (1 分)“空“字侧重

5、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2分)三、盐城市 2011 届高三调研试卷一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缺 题刘禹锡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1)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2)“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 分) 9 (1)首联睹物思人,由“尘满琴“想到“故人日已远“;颔联写因故人不在而独酌无趣;颈联写夜深露重表达思念时间之久;尾联写身边一切都能触发情思,表达思念之深

6、。 (4 分。每层意思 1分)(2)空阔、幽清、寂静;(3 分。每层意思 1 分)孤独、寂寞(孤寂) 、感伤。 (3 分。每层意思 1 分)四、南通市 2011 届高三调研试卷一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 江 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 香传 ,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榆塞:代指北方边

7、塞。赏析:这首词原有自注:“忽动从戎之兴“,即作者忽然产生从军杭金的念头。词的上片从对往日军营生活的回忆写起。“记当日“表明时间是回忆往日,写自己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之气,当时刘克庄在李狂幕府做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他本人也颇为自负,正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接下来“磨盾鼻“三句,显示出自己写文书时的文思敏捷,倚马可待;“铁马“两句源自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晓嘶“和“夜渡“相对,表明强敌压境,战斗紧迫,对仗工整。最后“有谁怜“三句,是借“李广难封“典故表明自己曾经满怀壮志,最后却是无功而归,充满怨愤和遗憾之情。总体看来,上片在回忆往日情形时经历

8、了由高昂到怨愤的情绪过程。下片是抒写诗人心中悲凉深沉的哀叹之情。诗人现在已是无路请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正话反说来倾诉心中的愤慨。第一句说那些杭敌恢复的方略和军中生活的记录,已经零落殆尽,而自己也没有心思去整理。只能靠着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这句与辛弃疾鹤鸽天中“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的都是一种无奈之情。“生怕“两句写出过去遭遇给作者留下的伤痛,不但自己不谈,而且连客人也要避之。末尾一句语出烛之武:“臣之壮也,扰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看似叹息时光流逝,实际上感叹的是自己如今壮志未酬身先老,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整首词风格与辛词极似,在慷慨淋漓之中满

9、含悲凉深沉之哀叹。主题是要收复中原建立功名,曲笔的运用恰当地表现了英雄失志却又不甘寂寞的思想。【一诗一得】正话反说:类似于反语,立意较为含蓄,如本词的第二句,作者极力写自己放弃抗敌大计,一门心思致力于温习茶经香谱、教孩子诵读花间集这样平庸日常的琐事。一个“时时“,一个“生怕“,从反面表达了自己恢复山河的抱负难为所用的无奈和悲哀。这种无奈和悲哀对于作者来说,难以直面,只能出以自嘲的口吻。这正话反说的背后,有着作者对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伤痛。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答案:【夸张、比喻(1 分) 。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笔走龙蛇、倚马可

10、待的超人才气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2 分) 。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借代) ,答对其中一种得 1 分;答对其中两种得 2 分;多答不扣分。扣住“比喻“、“借代“或“夸张“手法分析作用且表述准确,则再得 2 分。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3 分)答案:【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翻滚,高大的战船正在抢渡(2 分)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两军交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1 分) 。 】语句通顺,描述基本准确,一句 1 分;采用分总或总分结构均可;生硬翻译,则此处的 2 分不可赋予。概括,意对即可,1 分;

11、若概括不准确,此处的 1 分,不可赋予。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上阕,以李广自况,表达了虽有战功却不获封赏的怨愤之情(2 分) ;下阕,通过叙写温书、课子、懒得整理旧时诗文疏奏等貌似闲散的生活,表达了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2 分) 。】感情,3 分;答出其中(虽有战功却不获封赏的怨愤之情,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一种,得 2 分;两种,得 3 分;意对即可。若联系诗句作答,则再得 1 分。五、苏南四市 2011 届高三调研试卷二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

12、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1)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 分)(2)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5 分)9 (1) (5 分)玄蝉(或“蝉“,1 分) 。对比(或“衬托“、“反衬“,2 分) ,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2 分) 。(2) (5 分)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拳曲的毛(1 分) ,大雕顾盼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1 分) ,诗人笔下的骏马和大雕蕴含着生气和力量(1 分)诗人就是抱

13、病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身老有病却豪情不减(2 分) 。六、南京市 2011 届高三调研试卷二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分)答:_ _ _、_ _ _(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分)答:_ _ _(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4 分)答;_ _

14、 _9 (1)借代、比喻。 (2 分。每点 1 分) (2)离: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孤:流落江湖的孤独;思:思乡(或思君)的惆怅。 (4 分。每点 1 分,答对三点得 4 分) (3)满:动态(1 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 分) ,新:暗示年复一年(1 分) ,强化感情(1 分) 。七、苏北四市 2011 届高三调研试卷二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临绝顶小亭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高宗朝,叶梦得任建康知府,曾成功地阻止过金兵的渡淮入侵。本篇是他

15、晚年退居吴兴后的作品,当时宋王朝南渡已有八年。(1)请指出“万里横烟浪“中“横“字的作用。 (2 分) (2)试析“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表现手法。由此句可以联想到曹操龟虽寿中的哪两个句子?(4 分) (3)“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 (1) (2 分)用一个“横“字,与 “万里“相应,描写出江河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 (2 分,答出“描写出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即可)(2) (4 分)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反衬 1 分,分析 1 分,诗句 2 分)(3) (4 分)“空惆怅“抒发了作者虽有报国雄心却又壮志难酬的情怀;“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勉励下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