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6353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 - 结构理论结构理论结合实际谈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摘要:文章笔者结合多年的结构设计工作经验,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小高层住宅楼结构的优化设计。关键词:小高层结构,短肢剪力墙,设计 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一幢小高层住宅楼建筑,地上一共 9 层,层高约为 3m;第 9 层上面有一个跃层为第 10 层,局部突出屋面部分为电梯机房。建筑的总面积一共为 4338.21m2,该建筑的总高度为 27.7m。该工程的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面粗糙度

2、为 C 类,基本风压值取值 0.35kN/,场地土类别为类。2 结构方案布置原结构方案采用一般的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对于房屋高度不太大的小高层建筑来说,这种结构会造成刚度过大,重量增加,导致地震反应过强,使得上部结构和基础造价提高。所以,为了有效提高经济指标,经多方案论证,决定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本住宅结构平面布置中,尽量使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均匀对称。短肢剪力墙双向布置,尽量拉通、对直。竖向布置中,力求规划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内收,以及楼层刚度沿竖向突变,使整个房屋的抗侧刚度中心靠近水平荷载合力的作用线,以免房屋发生扭转。根据建筑的平面布置,在房间、楼梯间、电梯间的四角,采用 Z

3、 形、L 形、T 形或异形的墙肢。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同周期的关系,使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避开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以免地基与结构形成共振或类共振,既保证结构在风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又要保证建筑物有相对合理的自振周期,做到结构设计经济、合理且实用。本方案根据上述建议经过多次调试,得到了 4 种结构方案。剪力墙截面厚度同相邻砌体填充墙厚度均为 100mm。剪力墙、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 C25。主要连梁的尺寸大都为 200mm400mm。标准层楼板厚度为 120mm,顶层楼板厚度为 150mm。有别于肢长肢厚比不大于 4.0 的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的

4、肢长肢厚比按规范要求控制在 58 范围内,一般剪力墙的肢长肢厚比均大于 8。值得注意的是,对肢长肢厚比为 45 范围内的墙肢,目前规范尚无明确条文规定其构件类型,故设计时建议不要采用。由于原方案的剪力墙过多,使底部剪力过大,使结构很不经济,同时布置了少量钢筋混凝土柱子,使结构不是很合理。故方案 1 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去掉了构造柱并减少了少量的剪力墙。在方案 1 基础上适当的减少一些剪力墙,从而使方案更经济,在调试过程中由于 F 轴剪力墙较少,从而使电梯间 X 方向的剪力墙承受过大的剪力造成超筋,故把电梯间 X 方向的剪力墙开洞口,使结构 X 向的刚度减少。方案 3是在方案 2 的基础上改善了 Y

5、 方向的刚度,使两个方向的刚度相接近,使结构更合理且均匀对称。在方案 3 的基础上把 Y 方向的一些 T 型剪力墙变成一字型,虽然在多高层住宅设计中剪力墙结构应尽量避免一字型,但由于该结构的实际情况,所某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优化设计,采用了部分一字型3 上部结构抗震计算结果分析3 计算结果分析从构件力学特性上来说,短肢剪力墙的肢长与肢厚比5.0,更接近于剪力墙,故计算时将短肢剪力墙作为剪力墙而不是柱考虑应更合理。因此,结构整体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 SATWE 程序进行。SATWE 采用的是在每个节点有六个自由度的壳元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拟剪力墙墙元不仅具有平面内刚度也具有平面外刚度

6、,可以较好地模拟工程中剪力墙的真实受力状态,计算结果较精确;同时,对楼板 SATWE 可以考虑其弹性变形。虽然主楼结构平面较规则,立面也无刚度突变现象,但由于刚度较大的电梯井处筒体有点偏置,会产生扭转的影响,为了计算准确,地震作用计算考虑了结构的扭转耦联和 5%偶然偏的影响,取了 27 个振型计算。1)自振周期的控制考虑扭转耦联时的自振周期(计算时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 0.8)可得,方案 4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3=0.9959s,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1=1.1656s,T3/T1=0.8540.9,满足(JGJ3-2002)第4。3。5 条的规定。2)结构位移的控制最大层间位移

7、角(应1/1000)、最大水平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不宜大于 1.2,不应大于 1.5)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不 3 宜大于 1.2,不应大于 1.5)。从中可以看出,结构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均能很好地满足规范限值。3)剪重比控制剪重比是反映结构承受地震作用大小的指标之一,地震力计算不能偏大,但也不能太小。因为短肢剪力墙本身抵抗地震的能力较差,如果短肢剪力墙分配的地震力太大,则很有可能不满足要求。本工程X 方向的最小剪重比为 4.50%,Y 方向的最小剪重比为 4.62%,根据“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 X、Y 向楼层最小剪重比均为 3.20%,所以各层均满足要求

8、。4)轴压比是体现墙肢抵抗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能力, “规范”对短肢剪力墙(尤其一字墙肢)要求更高一些。上述工程出现的短肢剪力墙轴压比在 0.200.45 之间,轴压比小于规范规定值。3.1 结构经济分析为了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假设混凝土的成本与混凝土的体积成正比,钢筋的成本与钢筋的体积成正比。在总造价上,暂不考虑模板及楼板等工程的造价影响。材料的单方造价混凝土为 430 元/m3,钢筋 4200 元/t。可见方案 4 比原结构在总造价上要节约 178%。使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发挥。4 结语本文针对某居民住宅楼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在比原设计方案节省投资 17.8%的情况下,使结构受力更合理,整体变形能力和结构吸能能力对抗震更为有利。此工程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是建筑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的墙肢,因而设计时在以上部位布置 L 型或一字型短肢墙,受条件所限也出现了少量一字型短肢墙,设计时严格控制其轴压比0.6,且相差不应太悬殊,避免墙肢应力差异过大。高层建筑中的连梁是一个耗能构件对抗震不利。多、高层结构设计中允许连梁的刚度有所下降。但应注意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刚度相对较小,连接各墙肢的梁已类似普通框架梁,而不同于一般剪力墙间的连梁,不应在计算的总体信息中将连梁的刚度大幅下调,使其设计内力降低,应按普通框架梁的要求进行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