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596303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教育第一章概论借鉴时代: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从 1817 年比较教育产生开始到 19 世纪 末,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偶诶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 强兵政策,并积极借鉴别国教育经验来改善本国教育。当时人们相信吧一个国家的教育制 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向国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 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发展起来。但这一时期比较教育家对别 国教育的考察太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的,往往忽略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之间的联 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深入讨论。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历史的第二个阶段,

2、从 1900 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 段时间里,比较教育学家门开始注意到借鉴时代比较教育所采用的孤立研究和移植别国教 育经验的方法存在着严重的局限和问题,并逐步认识到任何出色有效的教育都是深深植根 于民族历史之中的,只有联系对象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来研究其教育精神和解决 教育问题的方法,才能从中获得间接的启发。因而比较教育家门在这一时期主义密切各国 额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来分析研究该国的教育。社会科学方法时代: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 在这一阶段由于受整个社会科学界在研究方法上从注重哲学思辨向签掉量化分析和重复验 证的实证方法转变的影响

3、,比较教育也从以往偏重人文的历史研究方法,逐步向以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向发展。社会科学界的各种新理论和新方 法不断影响着比较教育,使这一阶段的比较教育发展呈现出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的状 况。比较教育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主要特点:受整个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从注重哲学思辨 向强调量化分析和重复验证的实证方法转变的影响,比较教育也从以往人文的历史研究方 法,逐步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 社会学、行为科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新方法、新理论也影响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尝 试运用结构功能理论、现代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世界体系分析

4、理论、依赖理论和后现 代理论等进行教育的比较研究,呈现出相互交叉的倾向。社会科学时代分为四个时期:发展期(20 世纪 50-60 年代)高原期(20 世纪 70 年代)反 省期(20 世纪 80 年代)扩展期(20 世纪 90 年代)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 要分支。它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综合运 用有关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在探讨其各自的哲学、经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特点的 基础上,比较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异同与成败,研究总结教育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和发 展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博彩各家之长,以达

5、成为本国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1 他的跨国性和国际性。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教育。2 它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3 它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4 他的时代性,即比较教育的研究时间维度上总是 以现在为中心 4 他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的特征。比较教育的作用:从两个方面来讲 第一、比较教育在接掌认识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过程中的作用。答:1、通过对处于不同的社 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教育现象中那些最基 本,不会因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呈现根本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为提示教育现象背后的

6、关于教 育的质的规定性,亦即认识教育的本质,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根据。2、在对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 教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教育的 社会特性的认识。 3、研究其他民族,国家拷入以,不仅能使我们对教育的本质特性和普遍规律 得出深刻的认识,而且更能加深我们对自己国家教育的科学认识。4、比较教育的一些研究领域, 是别的教育学科所无法涉及或未曾涉足的,因此也是别的教育学科不能或未能在这一领域中发 挥必要的作用的。 5、就教育科学自身的发展而言,比较教育也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比较教育在实际工作和现实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答:1、比较教育研究可以

7、使我们借鉴 别国的教育经验,从而更好地解决本国的教育问题。2、比较教育的研究还可以为我们制定教育决 策提供预测性的依据,使我们的教育决策尽量做到有的放矢,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3、比较教育 研究还对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比较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正是由于比较教育在教 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人们才积极地学习和研究比较教育。霍尔斯划分比较教育包括哪几个研究领域:按照霍尔斯的划分,比较教育主要包括比较研 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大领域。其中比较研究领域又包括比较教学法、教 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两个亚领域,而国际教育也包括国际教育够工作研究和国际骄 傲与教学法两个亚领

8、域。简述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 比较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 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事业和教育现象。2 从时间上说,比较教育所研究的主要是当代 的教育现象,所有对教育发展历史的追溯和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预测,都是在当代教育研究 的基础上或以当代教育研究为目的与核心而进行的。3 从范围来说,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 广泛分布在世界上各个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 比较教育之父: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他在 1817 年发表的关于 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个概念,比较教育史上一般 以此作为比较教育产生的标志。由于他在比

9、较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开创性贡献, 人们把他尊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第二章因素分析法:比较教育研究的一种方法,由阿诺德、萨德勒等人首倡,20 世纪初到 60 年代广泛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这种方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其教育的影响,注重分析影响一国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力量。汉斯还具体地把影响一个民族国家教育的因素划分为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三大类,并认为其中由种族、语言、宗教等多种因素负荷而成的国民性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最大。世界体系分析理论:当代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提出的一宗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的一种有广泛影响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卡诺伊、梅厄、阿尔特巴赫和

10、阿诺夫等。观点(这种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往往比来自该国内部的影响还要大,而比较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和探讨这些外部力量,比较教育不应局限于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单位,而要分析和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部关系,从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去寻找对象国的各种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处在国与国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之中,而西方国家在国际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中享有控制权力,它们因而总是设法维护现存的国际不平等关系并使之合法化。)冲突理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流行于比较教育学界,挑战在比较教育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这种

11、理论认为由社会分化产生了相互竞争的社会集团,这些集团为了统治社会而力图控制教育。在研究一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时,应当从这些集团的冲突出发来作出分析和解释。冲突理论包括“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大流派,其中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鲍尔斯、布迪厄和卡诺伊等,新韦伯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柯林斯、埃德蒙金和阿切尔等。(比较:新马克思主义比较教育理论吧马克思的再生产概念作为解释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的性质和功能的主要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在生产出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而且也生产出了维持资本主义社会所必须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以及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新韦伯主

12、义的比较教育理论主要运用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把个体行动之一社会环境之中,力图通过解释个体行动的主观意义来阐明宏观与微观两种社会过程。这种理论主张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把学校中进行的活动与社会过程衔接起来,从而进行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教育社会学分析。新殖民主义理论:(描述当代世界西方发达与第三世界国家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依赖关系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把国与国之间存在的这些不平等关系视为新的之门关系,将其与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卡诺伊、阿特尔巴赫和黎城魁等都曾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运用过这种理论,他们认为虽然殖民地国家都已经纷纷独立但西方国家输出给边缘国家的西式学校教育制度使得西方世纪仍然维持并强化其对第

13、三世界国家的支配权力,特别是使西方世界和第三世界在文化上的不平等关系继续得以维持)依赖理论:20 世纪 60 年代产生于世界经济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理论,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西方一些比较教育学家吧这种理论运用于比较教育研究,主叫代表人物有卡诺伊、阿尔特巴赫和凯利等。(这种理论把世界划分为由西方发达国家机构的“中心”和主要有第三世界国家构成的“边缘”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总是试图从对边缘国家的控制中获取利益,初一边缘的国家由于很多方面受制于人而不得不依赖于中心国家。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移入加强了边缘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关系,进而强化了中心与边缘在政治经济上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并不断使人们逐步

14、认为这种关系是合理的、自然而然的。结构功能主义:西方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一个社会系统整体中,各个 部分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以维系社会系统的相对稳定。20 世纪 50 年代,这种理论 逐渐成为西方比较教育研究的主流,主要代表人物有安德森、福斯特等。持结构主义观点 的比较教育学家吧教育如何发挥其社会功能以维持特定社会结构当作比较教育研究的主线, 强调教育在维持社会系统的稳定和整合社会方面的功能。依赖理论对比较教育的研究的影响依赖理论把世界划分为由西方发达国家机构的“中心”和主要有第三世界国家构成的“边缘”两大部分,并试图运用“中心-边缘”的总体关系模型来揭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15、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在这种关系模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总是图谋从对边缘国家的控制中获取利益,处于边缘的国家由于很多方面受制于人而不得不依赖于中心国家。教育上的依赖关系不仅强化了中心与边缘在政治经济上的剥夺和被剥夺关系,而且还倾向于是这种不平等关系合法化。因为借助于教育,中心国家可以不断使人们相信这种中心和边缘关系存在的合理性。基于这种观点,依赖理论反对无批判地接受国际教育合作,认为其中有些合作项目会强化受援国的依赖关系。试述朱利安的主要比较教育思想及其对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1 朱利安是 18 世纪末 19 世纪中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奠基人。他在 1817 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

16、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个概念,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他的比较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反映在这一作品之中。2 朱利安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不同民族国家的教育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研究和比较,从中发现有利于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以供我们在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加以借鉴。朱利安把教育视为一种社会改良的有效工具,认为教育的改善,必将带来整个社会风尚的改善。这就是朱利安的比较教育目的论。3 朱利安反对那种照搬照抄别国教育经验的盲目、片面的做法。他所说的“借鉴”是以科学的调查、分析、研究和比较为基础的,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朱利安认为,科学的比较教育研究可以为不同国家之间教育改革经验的相互借鉴提供科学而有效的方法,这正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所在。朱利安提出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设想,正式要克服那种照搬照抄别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的不良倾向,改善国与国之间教育经验的交流。4 在方法论上,由于受到当时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实证思想影响,朱利安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应当为一种以事实观察为基础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在他看来,要使比较教育研究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