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的戏曲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96006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繁花似锦的戏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繁花似锦的戏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繁花似锦的戏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繁花似锦的戏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繁花似锦的戏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繁花似锦的戏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繁花似锦的戏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3 繁花似锦的戏曲繁花似锦的戏曲目标解读清乾隆年间,昆曲和地方戏曲争雄,昆曲由于多为上层社会服务,逐渐脱离群众,日 趋衰落。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乾隆和道光年间,安徽的徽 剧戏班和湖北的汉剧艺人同台演出,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 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即京剧。 京剧继承、发扬了中国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以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经多 年舞台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 绝” 。到清末民初,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城里形成了“满城争唱”的局面。由于京剧 来源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许多剧种的优点,很快地被

2、各地观众所接受,风靡全国,首先 是天津,然后是上海、武汉、济南等地,都成了京剧的发达地区,拥有众多的京剧观众。 京剧具有其他剧种难以相比的影响力,被公认为“国剧”。 20 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 进入世界戏剧之林,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与高度赞扬,至今不衰。重点重点 关汉卿和窦娥冤;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难点难点 昆曲的形成。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中国的戏曲是从下列哪项发展而来( ) A原始乐舞 B原始歌舞 C诸宫调 D皮影戏 2 (原创)关于下图所示剧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由五个角色表演 内容以讽刺滑稽为主

3、 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阶段 是中国最初的戏曲 A B C D 3关于诸宫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流行于金代 B以唱为主的讲唱戏 C后来的元杂剧吸取了它的一些长处 D许多以此为业的艺人被称为优伶 4 (原创)下图反映的是哪位剧作家的作品( ) A关汉卿 B马致远 C郑光祖 D白朴5关于中国戏曲在元代以前的发展历程,正确的是( ) A. 原始歌舞春秋战国杂剧、诸宫调宋代、金代的优伶元杂剧 B. 原始歌舞春秋战国的优伶宋代诸宫调、金代杂剧元杂剧 C. 原始歌舞春秋战国的优伶宋代杂剧、金代诸宫调元杂剧 D. 原始歌舞春秋战国的诸宫调宋代杂剧、金代优伶元杂剧 6. 明传奇由以下哪种艺术发展而来

4、的( )A. 杂剧 B. 南戏 C. 昆曲 D. 诸宫调 7. 在传奇的演唱形成昆曲一统局面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剧作家有( ) 魏良辅 梁鱼辰 汤显祖 谭鑫培 A B C D 8. 徽班进京时在位的皇帝是( ) A. 乾隆帝 B. 道光帝 C. 光绪帝 D. 同治帝 9.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形成于清朝时期 B. 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 C. 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 D. 是徽剧和汉剧相互融会并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新剧种 10. 除京剧外,我国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 ) 秦腔 越剧 杂剧 黄梅戏 川剧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

5、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关汉卿(1230?1300?),号己斋,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生 平事迹不详。元钟嗣成的录鬼簿说他任过金末太医院尹(大概是金朝太医院的匠户)。 金亡之后,他不愿做官,便出入歌楼、酒肆、瓦舍、戏场之中。为人倜傥不羁,滑稽多智, 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在元代杂剧作家中,他的创作活动开始得比较早,他和当时志同道 合的一些作家如杨显之、梁退之、费君祥等,保持着友谊。著名的女演员珠帘秀也和他有 来往。他对人民疾苦甚为了解,对各种艺术形式极为爱好。他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不但 创作了大量为人民所喜爱的戏剧,而且能粉墨登场,亲自表演。他一生共创作 63 个剧本, 保留至今的

6、还有 15 本。他最出色的代表作就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请回答: 通过关汉卿的经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戏曲在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综合二级跳一、选择题 12中国最初的戏曲是( ) A杂剧 B原始歌舞 C南戏 D传奇 13 (原创)关于元杂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戏曲文学更广泛、深入 B把音乐、说唱、舞蹈、表演熔于一炉 C许多作品不敢大胆抨击封建统治才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D吸取了杂剧和诸宫调的一些长处 14.(原创)关于下图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窦娥冤是其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其散曲名作是别情 是元朝成就最高的伟大的剧作家 A B C D 1

7、5元杂剧衰落的原因有( ) 科举制的恢复 文人投入的减少 演唱模式的僵化 政府的迫害 A B C D 16. 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辙哄然散去”的 原因是( ) 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 B朝廷扬“雅部”抑“花部”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 D昆曲脱离了广大群众 17 (原创)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 A生 净 旦 丑 B净 生 旦 丑 C旦 生 丑 净 D生 净 丑 旦 二、材料解析题 18.(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元杂剧是在宋元时期我国北方形成的一种戏曲。在文学史上,元杂剧常与唐 诗、宋词相提并论,成为

8、一代文学的代表。著名的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 远、纪君祥等。其优秀作品如赛娥冤西厢记墙头马上、梧桐雨汉宫秋 、赵氏孤儿等等。在戏曲史上,元杂剧剧本结构严整,角色行当齐全,有生或旦一人 主唱,表演出色,音乐、唱腔完整,表现的思想内涵深刻,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 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高峰。 材料二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 ,并于清朝宫廷 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 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被视为中国国粹。著 名演员有:“同光十三绝”、 “四大名旦”(梅兰芳 、 程砚

9、秋 、 尚小云 、 荀慧生)、 “四大须生”(杨宝森、马连良、奚啸伯、谭富英 )。经典剧目有 红鬃烈马、 贵妃醉酒 、 霸王别姬 、纺棉花、翠屏山、五花洞、宇宙锋、 锁麟囊 、荒山泪、定军山、四挑滑车、小放牛、失空斩、空 城计、四进士、借东风等等。 请回答: 众所周知,元朝与清朝是由蒙古族与满族建立的,请谈一谈在这两个少数民族入 主中原时期,中国戏曲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繁荣的原因。三、问答题 19京剧有哪些特点?探究延伸20.(原创)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冲击着祖国传统文化, “国粹”京剧也不可避免的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京剧。那么 你是如何看待“

10、国粹”京剧的现状的?知识坊赵氏孤儿赵氏孤儿简介简介 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作者是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大致剧 情是: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使其被满门抄斩,仅有其 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 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 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 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 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

11、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 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 婴告诉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 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 复本姓,被赐名赵武。1732 年,被译为法文,取名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大作家伏尔泰 将其改编成五幕剧,取名中国孤儿。该剧于 1755 年公演,轰动了整个巴黎。之后英国、 俄国、德国等也相继翻译并演出。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又又名同光名伶十三绝,沈蓉圃画,画面上是清同治、光绪年间 13

12、 位著名京剧演员的戏装形象,他们是老生、武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莲芬、时小福、余紫云,老旦郝兰田,丑角杨鸣玉、刘赶三。慈禧太后与京剧慈禧太后与京剧京剧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受到清末宫廷的欣赏、支持和 倡导。而欣赏和支持最有力的,则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慈禧对京剧不仅嗜爱,而且精通。例如:昭代箫韶原是描写杨家将故事的昆曲连 台本戏,共 10 大本,每本 24 出,慈禧竟亲自指挥把它改编成皮黄剧本,交由升平署内监 及本宫内监组成的戏班名曰“本家”者排演。据历史记载:“据所目睹慈禧太后当日翻制 皮黄本昭代箫韶时之情况,系将“

13、太医院”、“如意馆”中稍知文理之人,全数宣至 便殿,分班跪于殿中,由太后取昆曲原本,逐出讲解指示,诸人分记词句。退后大家就所 记忆,拼凑成文,加以渲染,再呈进定稿,交由“本家”排演,即此一百零五出之脚本也。 故此一百零五出本,可以称之为慈禧太后御制。”慈禧是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开始翻 制昭代箫韶剧本的,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因庚子之役爆发,被迫中辍,所以只 翻改了 105 出。后来京剧所演的杨家将故事戏,其中许多都是出自慈禧的改编本。一个最 最高统治者,整天亲自率领和指挥着她的臣僚改编京剧剧本,长达两年之久,可以说是历 史上罕见的奇事。慈禧不仅熟悉京剧,对演员也了如指掌,熟悉到亲昵

14、只叫外号的程度,甚至自己给演 员们取诨名。在安殿本戏词中,封面里页写着唱这出戏的伶人名字,但有时不写本名,只 写着诨名。例如李连仲写成“狗熊”,李燕云写成“小不点”,这都是慈禧给他们起的诨 名。至于把谭鑫培写作“叫天”,孙菊仙写成“孙一罗”,杨小楼写成“小杨猴子”等, 更是屡见不鲜。有些伶人的小名,例如余玉琴叫“庄儿”,罗寿山叫“百岁”等,慈禧都 清楚地知道,而且当面就这样呼唤他们。 由于慈禧的影响,同治、光绪两个皇帝都喜欢京剧,而且都很内行。据说同治自己可 以司鼓。京剧本身既有浓烈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又得到宫廷皇室的爱好和提倡, 难怪其能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独领百年风骚了。3 3 繁花似锦的戏曲繁花似锦的戏曲 课堂大检查课堂大检查1.B 2.C 3.D 4.A 5.C 6.B 7.A 8.A 9.B 10.D 11原因: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他们与 民间艺人共同努力;元朝对戏曲的爱好,重视以及注意保护艺人。 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