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伴血小板减少1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5846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宫内膜癌伴血小板减少1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子宫内膜癌伴血小板减少1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子宫内膜癌伴血小板减少1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癌伴血小板减少1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内膜癌伴血小板减少1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宫内膜癌伴血小板子宫内膜癌伴血小板 减少减少 1 1 例例【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1 病历摘要患者,45 岁,既往体健,无特殊用药病史,无特殊疾病记述,月经规律。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伴血块,经量增多,阴道分泌物增多,近半年症状加重,到承德市中心医院就诊,门诊病理报告:“宫颈腺癌考虑宫内膜癌侵犯宫颈” ,来我院就诊,于 2004 年 4 月 12 日收住院。入院后查体:T 36.1,P 85 次/min,R 18 次/min,BP 10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苍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淤斑,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眼结膜苍白,巩膜无

2、黄染,口唇苍白,心、肺、腹未见异常。妇科情况:全腹软,肝、脾无肿大、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外阴经产型,阴道通畅,黏膜光滑。宫颈肥大,直径约 5cm,表面糜烂,无明显出血点,未见明显肿物。宫体增大,如孕 2 个月大小,宫体增粗,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双附件区未触及肿物。双骶韧带稍增厚,质中等。入院血常规:WBC 3.0109/L,HGB 59g/L,PLT 22109/L。入院诊断:(1)宫颈癌;(2)重度贫血;(3)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入院后予以红细胞输入,以纠正贫血,给予巨核粒皮下注射,1.5mg 每日 1 次,连用 2 日,血小板无增长。改用惠尔血 75g 皮下注射,也无效。于 4 月

3、 29 日行骨髓穿刺,血液细胞学检查报告:特征:(1)取材可,小粒(-) ,油(-) 。 (2)增生活跃(-) ,粒系 60.0%,红系 18.0%,粒红比 3.31。 (3)粒系增生,以中晚幼粒及杆状粒细胞为主,分叶粒细胞比例减低,嗜酸粒细胞易见。 (4)红系增生,以晚红为主,可见双核红。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 (5)淋巴细胞大致正常。 (6)全片共见巨核 60 个,分类 25 个,其中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 1 个。血小板散在小堆分布。 (7)外周血未见幼稚细胞。 (8)外 Fe 无粒,内 Fe 6%。诊断意见:考虑继发原因所致。经全面检查,除外骨髓转移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考虑此病例血小板减少,

4、可能为旁副综合征,经过科内讨论,决定手术治疗。于 2004 年 5 月 20 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中给予血小板 20u,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现象。术后 1 周查血常规,WBC 6.2109/L,HGB 136g/L,PLT 216109/L。术后病理:(1)子宫内膜腺癌侵及宫颈;(2)盆腔淋巴结0/10 转移;(3)阴道残端未见癌组织。切口愈合良好出院。2 讨论旁副综合征在肺癌、肝癌、胃癌中多有报道,尤其是肺癌。常见的肺癌旁副综合征有发热、畏食、黑棘皮病、癌性肌无力、皮肌炎、杵状指、男性乳房发育、多发性神经炎、游走性静脉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反应性

5、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等。肿瘤旁副综合征多数与恶性肿瘤的临床症状同时出现,有些则先于临床症状。原发肿瘤控制后,肿瘤旁副综合征缓解至完全消退。肿瘤复发时可再度出现症状1,2 。旁副综合征在子宫内膜癌中尚未见报道,本病例子宫内膜癌伴全血成分减少,尤其是血小板,但患者无紫癜及其他出血倾向,骨髓穿刺,除外骨髓转移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手术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状得到了完全缓解,考虑旁副综合征。出现血小板减少及全身成分减少的原因及子宫内膜癌时机体分泌的何种激素影响了机体的血液系统,目前病因不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85-1186.2 秦凤展,陈振东,樊青霞,等.肿瘤内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93.作者单位: 067000 河北承德,承德市肿瘤医院妇产科作者:曹丽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