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要意义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5808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要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要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要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要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要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要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要意义(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 重要意义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层面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与依据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层面v 科学发展观包括四个层面:主体层面:提出者中国共产党客体层面:作用对象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体层面:内容经济、政治、文化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方法法: 以科学理念、精神、方法、手段面对新情况、 新问题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与依据科学发展观包括四个层面:1、“两个没有改变”(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2、“八方面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外交等)3、“三个面对”(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选择1、“两个没有

2、改变”(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2、“八方面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外交等)3、“三个面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个面对”一是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二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三是发展不平衡现象有所扩大的新课题新矛盾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二)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v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社会主

3、义现 代化强国的目标和战略设想,并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 展道路,提出了关于发展问题的很多重要思想。v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 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 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一系列重要思想。v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v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高度,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 ,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 大问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

4、索和新概括,开拓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三)科学发展观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范围内关于发展理论的高度概括、提炼和发展 世界范围内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把发展理解为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基本观点: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第一”标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第二阶段,将发展概括为“经济增长+社会变革”。 提出综合发展观、“社会指标运动”第三阶段,始于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1992

5、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取得共识,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概念,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 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进一步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增进人类幸福、自由、尊严、安全、公正、参与等。 发展观演变:(1)在发展要素的评价上,从单纯强调有形资源和物质资本的作用,转向重视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本的作用。(2)在发展道路上,从单纯地强调工业化的经济增长,转向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在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上,从

6、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的反自然倾向,转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自然倾向。(4)在发展目标上,从单纯强调物质财富的积累,转向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Company Logo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二,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

7、动性、创造性;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三,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讲的是空间性协调讲的是结构性 可持续讲的是时间性第四,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五个统筹”二是中央和地方及各种利益关:“六种利益 ”三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马克思主义“三种类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 (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 第一,要求我们

8、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基本路线。第二,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第四,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五,要求我们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Company Logo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与新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的现代化过程现实基础1、从急于求成转向实事求是;2、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3、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转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从闭关锁国转向对

9、外开放;5、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阶段性发展中的问题(1)、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2)、社会的公正性问题 (3)、社会腐败问题 (4)、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5)、社会规范的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我国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我国 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 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更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更 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高水平的

10、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目标v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v 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v 199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 v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v 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v 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v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v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v 加强文化建设v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v 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途径确保到2020年人均

11、GDP比2000年翻两番。一个“确保”,一个“人均”,十分引人注目,更是相当鼓舞人心。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雄心壮志,也是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郑重承诺。(二)“四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1、经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2、政治建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一个根本: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一个目标:以增强党和国家活

12、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一个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四个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文化建设第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三个主义”,“四德”)第三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4、社会建设“五个有”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努力使全体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以改革创新

13、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七大报告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Company Logo革命党和执政党任务变化 任务变化 夺权 打仗的本领夺权 打仗的本领建设 发展的本领 建设 发展的本领功能变化 功能变化 斗争工具 斗争的能力斗争工具 斗争的能力整合工具 整合的能力 整合工具 整合的能力活动方式变化 活动方式变化 受权力压制 反抗政权的本领受权力压制 反抗政权的本领执掌政权 运用政权的本领 执掌政权 运用政权的本领执政党与革命党区别的根本点:执政党与革命党区别的根本点:掌握了国家

14、权力掌握了国家权力党的建设的重心:党的建设的重心:提高推翻政权的能力提高推翻政权的能力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一条主线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五个重点 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先 进 性 建 设思 想 建 设组 织 建 设作 风 建 设制 度 建 设反腐倡廉建设一个目标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六项任务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 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 和人才队伍; 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 的建设; 6、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四个一定要”v 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v 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v 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v 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