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Ⅱ 居住区详细规划4.5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4.5.1 ...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5644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Ⅱ 居住区详细规划4.5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4.5.1 ...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城市规划原理Ⅱ 居住区详细规划4.5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4.5.1 ...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城市规划原理Ⅱ 居住区详细规划4.5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4.5.1 ...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城市规划原理Ⅱ 居住区详细规划4.5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4.5.1 ...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城市规划原理Ⅱ 居住区详细规划4.5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4.5.1 ...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Ⅱ 居住区详细规划4.5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4.5.1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Ⅱ 居住区详细规划4.5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4.5.1 ...(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原理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建筑与艺术学院2004级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第六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居住用地的选择与分布 居住区组成、规模与类型 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 城市旧居住区的再开发 山地丘陵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 1933.“雅典宪章”主要观点居住: 第一活动(一切活动基础);是维持城市规模和机能运转的基本城市活动内容;居住生活 包含居住、休憩、教育、文化、交往、健身、购物、工作等;现代城市规划目标之一

2、 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第一节 居住用地的选择与分布1. 概述居住用地为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是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以及与居住活动相紧密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道路、绿化等用地。)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 居住用地应与工业用地(主要就业岗位集聚地)良好衔接。eg:“有机疏散理论”、 “经常性活动区域”、女性就业为主的工业、基本无污染工业2.居住用地的选择2.1 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避免洪水、地震、滑坡、沼泽等不良条件 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坡面 不占或少占良田 接近山、水等风景优美的环境。2.2 与

3、工业用地、就业区关系(安全、卫生 、效率)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2.3 与城市中心区关系优点: 交通便利接近就业岗位(第三产业)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吸引力)文、娱需求易得到满足缺点: 房价昂贵旧城中心区环境较差安全感较差 2.4 用地规模与形态需求规模适宜 / 形态宜集中、完整、紧凑 2.5 交通需求大量人流出行,且时间分布明显不均衡,对公交运量有较高要求。 2.6 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保护需求2.7 发展余地(弹性)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3.居住用地的分布 3.1 分布方式 集中分散轴向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3.2 分布密度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4.用地分类 eg:我

4、国分四类、日本台湾分为三类 类 别说 明(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 宅为主(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 、高层住宅为主(R3)市政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有住宅 一工业等其他用地混合、交叉(R4)以简陋住宅为主 总体规划阶段,R1、R2正确选择 / R3整治 / R4改造Eg:菊儿胡同,R4 R2; 桐芳巷试点小区,R4 R2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国际居住标准: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规模与类型 1. 概述 居住区(

5、Residential Area / District)以居住为主的,有相应配套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其用地构成按功能可分为住宅用地、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公建用地)、公共绿地以及道路用地等四项,总称居住区用地。 社区(Community)由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利益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功能观)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 (地域观)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2. 组成2.1 用地组成 居住用地包含住宅用地和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 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住宅用地(R*1):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 ,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必要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2) :居

6、住生活所 需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等设施用地;绿地用地(R*3) :居住区集中设施的公 园、游园等用地;道路用地(R*4) :居住区内各项道路、 停车场地等;其他 (不予平衡)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2.2 工程组成2.2.1 建筑工程2.2.2 室外工程(地上、地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管线工程、挡土墙、护坡、踏 步.etc.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小品构筑物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2.3 环境组成2.3.1 内部居住环境2.3.2 外部生活环境空间环境大气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小气候环境邻里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3. 居住区

7、规模3.1 影响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 离,一般为800-1000M,地形起伏地区可适当减少。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干道合理间距:600-1000M;道路间用地:36-100ha。居民行政管理体制:街道办事处:15000户(3万5万人); 住宅层数、自然地形条件、城市规模.etc.3.2 合理规模 功能、经济技术、管理体制一般取35万人,户数1000015000户,面积50100ha。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4.居住区类型4.1 按建设条件分 新建改建4.2 按所处位置分 城市型居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 4.3

8、 按住宅层数分 高层居住区多种层数混合居住区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1. 概述城市详细规划内容之一; 基本理念原则:“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小社会”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的规划;设计要点:整体性、科学性、生态性、社会性、经济性、地域 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综合性规划) 1.1 规划设计任务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需要的舒 适、卫生、安宁、宁静、优美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第三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1.2 规划设计原则符合城市总体布局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综合考虑所在城市(性质、气候、习俗、传统风貌等)特点,规

9、 划周围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 、地形、地貌、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适应居民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 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为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为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业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分期实施创造条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综合效益。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1.3 规划设计内容确定居住区用地范围及合理规模。确定居住区各类用地布局、型式及道路系统布局。确定住宅标准、类型、户室比、层数、面积的布置方式。确定公共绿化、体育设施、游憩场所的分布、面积及布

10、置 方式。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和布置形式。确定道路红线、纵横断面、交叉口、控制点的坐标,标高 和各项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设计及竖向规划。制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及工程造价的估算。提出规划方案实施和管理实施及方法。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 1.4 规划编制成果区位图 现状图 (地貌地形、原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农田菜地、外围环境)规划设计构思图及结构分析图总平面图住宅单体、中心区公建设计方案图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景观结构分析图 绿化系统规划图 (中心绿地、庭院、组团设计意向,平面布置,绿化种植等)主要节点大样图 管线综合规划图 (管线类别、走向、管径、坡度、埋深、交叉口处各管线关系、断面及说

11、明) 竖向规划设计图 (地形整理、排水方向及控制点标高,不同地面标高,高程挡土墙、护坡、护栏、排水系统组织)人防工程规划图模型或各种表现图规划设计说明书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1.5 规划设计要求1.5.1 需要层次理论自我 实现即全 面发展的需要个人价值实现 及成就的需要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心理及心理安全的基本需要对空气、水、食物、住所等基本生理需要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生理: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之需。 eg: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 安全: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 、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 来有保障等。 社交: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亲情 、友情、 爱情、信任、

12、温暖之需。 尊重:自我尊重、尊重别人及对 于社会权力的渴望。 自我实现:最高等级的需要,要 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 分地发挥自身潜能,成为所期望的人 物。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1.5.2 规划设计要求方 便: 配建要求 /千人指标舒 适 : 居住密度 /人均用地 /人均公共绿地 /各类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与设施标准卫 生 : 污染源隔离 /垃圾安 全: 防火 /防震 /防空 /交通 /防盗美 观: 明朗 /大方 /优美 /整洁 /视觉享受经 济: 住宅标准 /分期开发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2. 规划设计结构根据居住区功能要求,综合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实施,道路、绿化等相互关系

13、而采取的组织方式。2.1 我国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2.1.1 20c初20c30s 街坊面积小,问题较多2.1.2 20c30s “邻里单位”2.1.3 苏联经验2.1.4 小区规划的引入 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2.2 主要影响因素生活千差万别,内容多种多样变化、发展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2.3 结构基本形式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 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相对应,配建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

14、化生活所需的公 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被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 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相对应,配建有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被居住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2.4 各级结构规模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第三节 居住规划设计 3. 住宅及其用地规划布局3.1 住宅类型的选择3.1.1 住宅类型独院式、并联式、联排式、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天井、点式(塔式)、跃廊式3

15、.1.2 住宅建筑和用地经济的关系住宅层数、进深、长度、层高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3.1.3 合理选择住宅类型住宅标准、套型与套型比、层数及比例、适应气候、生活习惯、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城市建设面貌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3.2 住宅规划布局3.2.1 住宅群体的组合3.2.1.1 住宅群体的平面组合: 行列布置 山墙错落 单元错开拼接 成组改变朝向 扇形、直线形、曲线形、折线形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 周边布置 单周边 双周边 自由周边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 点群式布置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 自由布置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详细规划3.2.2 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噪声的关系3.2.2.1 争取日照 建筑错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