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我们来抽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5631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我们来抽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我们来抽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我们来抽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我们来抽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我们来抽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我们来抽丝我们来抽丝 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养蚕”单元中的第 3 课。经过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学生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养蚕抽丝传说”的了解,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使学生知道我国养蚕历史的悠久,产生蚕茧作用真大的感受,进而对下列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一个茧能抽多少丝?将一个茧上的丝抽完要多长时间?织成一件精美的丝织品需要发挥多少人的聪明才智等等。完成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也就是在逐步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事物,乐于探究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的目标。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养蚕活动,知道了蚕的一生变化情况,了解并欣赏到了一

2、些美丽的丝织品,也知道我国的杭州、苏州等地的丝织品非常有名,但是不知道是如何将茧上的丝编织成一件件美丽的丝织品的。而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自学会如何抽丝,在抽丝活动中享受探究的乐趣;同时又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从而意识到机械抽丝的优越性,即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教学课件上,事先准备一些养蚕抽丝的传说故事以及有关丝绸之路、真丝织物的录像。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一方面可以深切感受到我国养蚕抽丝的悠久历史,国外的养蚕抽丝技术都是从我国传过去的;蚕丝是绿色环保产品的代表之一。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培养美感,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关

3、于抽丝活动,虽说学生大都养了蚕,但却少有人经历过这一活动,感性认识非常缺乏。为此,我们结合江苏养蚕业比较发达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到当地缫丝厂进行参观访问,或者到缫丝厂拍摄相关的录像,帮助学生减少一些关于缫丝的认知障碍。在教学材料上,最重要的是抽丝活动中蚕茧的准备。通过前面的养蚕活动,学生已经知道了蚕茧经过 10 天左右就要孵化出蚕蛾,进行下一代生命的繁衍;抽丝用的蚕茧一定不能用穿头茧或破裂茧。为此,在这之前教师要先对蚕茧做一简单的杀蛹处理,可用微波炉慢火烘茧杀蛹,也可放在烧开水的锅盖上进行这一活动。蚕茧的选取在本课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处理上,教师要体现出先行者、组织者

4、的特点。为了保证抽丝时茧丝能连续不断地顺序离解,需要进行煮茧。煮茧需要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将这一工作准备好。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比较抽象,而对于数量单位用得比较多,认识也比较深。所以,在抽丝活动时教师可出示事先抽的绕在纸筒上的丝,请同学猜猜在上面绕了多少圈,如何计算它的长度,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抽丝活动。由于抽丝活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抽完一个茧上的丝起码要两个小时的时间,这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为了保持学生的一份好奇心,可让小组同学轮流着每人抽一分钟,记录下每人每次的圈数,然后利用数学知识算出抽丝的圈数和丝的长度,这也使学科教学的知识、技能得到迁移利

5、用。同时,为了保持视觉上的刺激,可在茧水中滴入少许颜料,使得抽出的丝与缠绕物之间颜色区分度大。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确定如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如何抽丝;初步学会如何测量蚕丝的长度。知识与技能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悠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抽丝成功的乐趣;感受养蚕抽丝对世界物质与文化交流的作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不畏辛劳,终于收获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那么,这一个个蚕茧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汇报:蚕茧可以抽成丝,织成美丽的丝织品。【评析】本环节用总结性的语言导

6、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回忆,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表示认可,产生情感上的愉悦,有利于进入新课的学习。二、观看音像资料,产生探究的欲望二、观看音像资料,产生探究的欲望1.谈话: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关于养蚕抽丝的传说、美丽的丝织品、缫丝过程等的投影片) ,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2.学生观看,汇报:知道了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养蚕抽丝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她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用蚕丝织成的。【评析】通过观看音像资料,学生对养蚕抽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切感受到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7、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并汇报交流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并汇报交流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美丽的丝织品是由蚕丝织成的,那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抽丝吗?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材料准备:每组一个浸泡在开水中已近 10 分钟的蚕茧、滴了一些颜料的蚕水、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筒。操作要求:先用铅笔钩住蚕茧外表的浮丝,转动后找出丝头;再将丝头缠绕在纸筒上,转动纸筒即可抽丝。操作分工:大家轮流抽丝,每人每次一分钟,其他同学帮着记录时间和抽丝的圈数,最后算出总的用时及缠绕的圈数,得出一个茧上丝的长度。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评析】抽丝,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未经历过,毫无经验可谈。为此,教师要对这一

8、操作活动作具体指导。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的因素,教师将此活动设计成每人每次抽丝一分钟,既满足了每一个同学的表现欲,又避免了因疲劳而产生的厌倦心理,注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片断赏析“抽丝活动”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观察我这儿的一个纸筒,上面缠绕了红颜色的蚕丝。生:哇,多好看哦!上面还有光泽呢!生: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师:请你们猜一猜,这个纸筒上的蚕丝有多少圈?我花了多长时间将茧上的丝抽完的?生:100 圈。生:不止吧,我想应该有 200 圈。生:最多不超过 500 圈。教师演示如何抽丝,并请学生代表上来操作。生:真有趣,不过手有点酸。生:我好紧张,生怕丝断了。师:在进行抽丝时,小组同学准备

9、怎样合作?生:一个人在抽丝时,其他同学帮着记圈数,记时间。师:老师建议你们可轮流着抽丝,每人每次抽一分钟,这样就不会感到手酸。学生分组操作。生:我们已绕了 500 圈,还未看出茧有什么变化呢。生:我们抽的丝虽然比我们的头发丝还要细很多,但只要我们不碰到丝,它就不会断。生:蚕茧虽然是浸在水中的,但只要一绕在纸筒上就干了。生:老师,我们已看到茧里面的蛹了,黑黑的,丝已断了。师:这包有蚕蛹的不可再抽丝的部分的丝称为蛹衣。生:我们用乱丝将纸筒围了一圈量出了它的长度为 15 厘米。生:我们一共抽了约 6000 圈,可以得出一个茧上丝的长度约为 900 米。生:哇,这么多!真没想到!【片断评析】学生很少见过抽丝活动,更别说亲身经历这一活动了。教师创设抽丝的情景问题,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目的是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产生探究欲望。抽丝是一个漫长而细心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能舍得化时间让学生亲历这一探究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注意保持和发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持久性,真正体现了“注重经历、体验和发展”的教学理念。我们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经历是深刻的,体验是真切的,感受是丰富的。可见,抽丝活动真正使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