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中考物理 考前考点梳理 第2讲 声现象精讲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5593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中考物理 考前考点梳理 第2讲 声现象精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7版中考物理 考前考点梳理 第2讲 声现象精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7版中考物理 考前考点梳理 第2讲 声现象精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7版中考物理 考前考点梳理 第2讲 声现象精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7版中考物理 考前考点梳理 第2讲 声现象精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版中考物理 考前考点梳理 第2讲 声现象精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中考物理 考前考点梳理 第2讲 声现象精讲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声现象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传播 (1)形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作声波;(2)介质:声音 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 3.声速 (1)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速的大小跟 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 是340 m/s。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二、声音的特性 1.三特性的比较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2.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们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

2、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 率范围大约从20 Hz到20 000 Hz。 (2)人们把高于20 000 Hz的声叫作超声波,因为它们超过人类听 觉的上限。 (3)把低于20 Hz的声叫作次声波,因为它们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三、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如回声定位、声呐、B超等。 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碎石等。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概念 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 振动时会发出噪声。从环境 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以及对 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

3、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等级:人们用分贝(dB)为单 位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0分贝 是人们刚 好能听到的最弱声音。 (2)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 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 声不超过50 dB。 (3)控制噪声要从三方面入手: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知识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答案:D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

4、声也停止。手掌按住 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停止了振动,故鼓声消失了。故选D。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2.我们通过声音能区分不同的人,主要是依据说话 人声音的 ( ) A.音色 B.音调C.响度D.速度 答案:A 解析:我们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 同,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项B、C、D错误,A正确。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3.下列事例,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 行防治的是( ) A.道路两旁植树 B.上课时 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戴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B 解析:A、C中措施都是从传播过程中阻止噪声的传播;B

5、中措施是 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D中措施是在人耳处阻止噪声进入人耳。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4.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 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 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 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答案:振动 真空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的现象,说明发 生的音叉在振动,由此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正在发 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 小,进一步推理得出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在完全没有空气时,声音 也听不到了,可

6、得真空不能传声。知识梳理自主测试123455.某空军基地附近频繁起降的战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干 扰,有时还 会把附近居民家的玻璃震碎,说明战机起降时产 生的声 音具有很强的 ,为此,当地居民建议将基地改迁他处,这是 在 控制噪声的体现。 答案:能量 声源处 解析: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玻璃震碎,这是声音 将玻璃震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当地居民建议将基地改迁他处,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231.正确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性,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 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时,一般 改变的是响度。 (2)注意区分日常

7、生活中人们对 音调和响度的描述,如“高奏凯歌 ”“高歌一曲”“低声呢喃”中的高低实际 是指响度;而“低音炮”“男低 音”“女高音”中的高低是指音调。 (3)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和不同人的声音:音色是由 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例如,辨别西瓜 的生熟、瓷器的好坏、机器运转是否良好等。123【例1】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 了改变乐 器所发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解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 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 音调,故选A。 答案:A123123

8、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这两个 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答案:B 解析:同一架钢琴,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其音调不 同,“1(dou)”的音调比“3(mi)”的音调低。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1232.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考查声学知识的应用是声现象的重点问题 , 声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利用声音挑选商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敲打物体时 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 物体质量的好坏,如轻轻 敲打瓷器,根据音 色判断瓷器是否有

9、裂纹等。 (2)利用声音诊病,医生用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从而 诊断病情。 (3)利用声音辨熟人,这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123【例2】 声波既能传递 “信息”也能传递 “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 利用声波传递 “能量”的是( ) 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呐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 解析:利用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选项A正确;选项B 、C、D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答案:A123123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 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 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答案:信息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汽车报警装置发出声 音提

10、醒人们汽车被撞,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233.关于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探究(1) 利用“转换法”探究发声体在振动 【例3】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 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 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 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由题图可知,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 球会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正确的选项是B。 答案:B12312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 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 能说明哪些问题 ?请你写 出一个。答案:空气可以传声

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 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任选其一即可) 解析:由题意结合图示可知,敲响右边的音叉,右边音叉由于振动 发声,右边音叉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振动引起左边音叉 的振动,左边音叉振动使得泡沫塑料球不断跳动。123探究(2) 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例4】 为探究琴弦振动的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物理科 技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下表是2个小组收集到的一些数据和现象。(1)分析比较第1组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 是 。 (2)分析比较第2组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 是 。 123解析:(1)分析比较第1组数据和现象可知,拉力、振幅、长短相同 时

12、,声音的响度相同,音调与粗细有关,故可得出的结论为在其他条 件相同的情况下,弦越细,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2)分析比 较第2组数据和现象可知,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声音的音调相同, 受到的拉力不同,振幅不同,故可得出的结论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弦受到的拉力越大,振动时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答案:(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越细,振动时发 出声音的音 调越高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受到的拉力越大,振动时 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123123回顾实验 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 告中的空缺部分 填写完整):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答案: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幅度(或振幅) 控制变量 解析: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所以在探究影响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时,要控制振动的振 幅等其他因素相同,只是振动的频率不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