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5462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南省焦作市博爱河南省焦作市博爱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第卷(阅读题卷(阅读题 共共 7070 分)分)论述类阅读论述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2、,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 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

3、,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 “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 、 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

4、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2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 ”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

5、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1. 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只要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就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B.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C. 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 价领域成为一种

6、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 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2.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B. 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C. 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D.

7、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3B. 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C. 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 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

8、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答案】1. D 2. C 3. C【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有关 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 项,忽略了“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这一信息,表述绝对化。【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下面有关 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抓住关键词“朴素为美”然后浏览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

9、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比如本题 A 项,忽略了“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这一信息,表述绝对化是错误的。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

10、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从文中第三段看,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一种“治国的原则” ,而不是“美学思想” ,C 项表述错误。【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是曲解文意。4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可见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语言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

11、力层级为 C 级。A 项,强加因果,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B 项,曲解文意,文中重点强调庄子重视平淡之美。C 项,将“已然”当“未然” ,原为是“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

12、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

13、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 ”权默然。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

14、之年也。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5(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B.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C.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D.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5.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拜” ,授予官职,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以相如功大,拜

15、为上卿”中的“拜”意思相同。B. “布衣” ,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礼”指像平民一样交往。C. “尊号” ,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指称帝。D. “窃” ,私下、私自,表示对自己的谦称,与其相同的谦称还有“愚” “孤”等。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登礼贤下士。他对待下属幕僚十分亲切随和,与下属出行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同睡一张床。B. 孙登体恤百姓。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C. 孙登孝顺感恩。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徐氏遭废,但她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D. 孙登忧国忧民。临终前他上

16、奏章陈述政事,认为有些地方奸乱萌生,应加重刑罚,还认为应减轻赋税。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答案】4. A 5. D 6. D 7. (1)跟从的人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他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2)孙登咽气之后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解析】4.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 ;二是6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 ;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如失去的一定是一个物件,所以“盛水”后不能断开;“左右”的意思是身边的人,和“其主”连起来意思不明。由此可排除 BCD 三项。本题主要根据意思进行断句。断后要通读,一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