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课件《探索宇宙》教案2x教科版(三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5170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科学课件《探索宇宙》教案2x教科版(三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科学课件《探索宇宙》教案2x教科版(三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科学课件《探索宇宙》教案2x教科版(三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科学课件《探索宇宙》教案2x教科版(三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科学课件《探索宇宙》教案2x教科版(三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科学课件《探索宇宙》教案2x教科版(三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

2、、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

3、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

4、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 年 1 月 10 日 ,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

5、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 4 米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 100 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

6、空。1990 年 4 月 25 日 ,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 150 亿光年外的天体。 3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根据学生的回答调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录像)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

7、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4)展示各种航天器:布置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资料,办成小报。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 “先驱者”11 号和“旅行者”2 号探测器经过 10 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

8、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 4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5,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田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 1958 年,在 1968 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1970 年 4 月 24 日 “长征”1 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 号卫星发射升空。1988 年 9 月 7 日 ,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 号由”长征”4

9、 号火箭发射升空。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进入 20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对卫星进行改进,加紧新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卫星系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直接应用。1999 年 10 月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 号卫星发射成功,所接收到的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1999 年至2003 年中国连续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并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这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知识竞赛来进行。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知识及成就,展开多层面的讨论,进行选拔,最后进行展示。在比赛中让学生对我国的航天成就产生一种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