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一次作业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4595131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9月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一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9月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一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9月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一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9月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一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9月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一次作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4 年年 9 9 月份考试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一次作业月份考试环境科学(保护)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060 分,共分,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1. BOD 表示( )。 A. 生化需氧量 B. 化学需氧量 C. 总需氧量 D. 总有机 碳 2. 环境科学的特点是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整体性”表示( )。 A. 系 统各部分是有机整体 B. 系统各部分是简单的加和 C. 系统各部分没有联系 D. 系统各部分的关联性不强,可以不考虑 3. 下列不属于固体废物的是( )。 A. 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

2、产生的丧 失原有利用价值的固态、半固态物品、物质 B. 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 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 C. 法律、行政法规 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D. 自己认为无用闲置的玩具 4. 自然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其产生的变化往往是( )。 A. 立即表现出来 B. 没有任何变化 C. 环境具有稳定性 D. 潜在的、滞后的 5. 固体废物的处理控制依据是( )。 A. 主管领导的指示 B. 固体废物的客 观环境危害性 C. 国家法律或地方性环保法规制定的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D. 由 相关主管机构根据经验、内部协商等决定 6. 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

3、了富集(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 铅 B. 甲基汞 C. 镉 D. 铬 7. 下列由固体废弃物焚烧产生,并且具有致癌性的有机物质是( )。 A. 二 噁英 B. SO2 C. 苯并芘 D. 三氯苯酚 8. 固体废物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 )。 A. 固体废物和半固体废物 B. 生活 废物和工业废物 C. 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 D. 高热值和低热值废物 9.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是( )。 A. 煤烟型 B. 石油型 C. 特殊型 D. 油烟型 10. 下列不属于水中杂质存在状态的是( )。 A. 悬浮物 B. 胶体 C. 溶解物 D. 沉淀物 11. 下列关于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的说法中,

4、不正确的是( )。 A. 好氧生 物处理废水系统中,异养菌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 B. 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 自养菌以无机碳为碳源 C. 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异养菌的代谢过程存在 内源呼吸 D. 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自养菌的代谢过程不存在内源呼吸 12. 利用活性污泥增长曲线可以指导处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下列指导不正确 的是( )。 A. 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处于曲线的对数增长期 B. 一般负荷活性 污泥系统处于曲线的减速生长期 C.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处于曲线的减速生 长期 D.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处于曲线的内源代谢期 13. 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 A. 海啸 B. 全

5、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 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14. 某项目拟建于山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经工程分析核 算 NO2 排放量为 6.2208106 千克/年,据此判别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已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O21h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 0.24mg/m3)。 (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15. 某项目拟建于平原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经工程分 析核算其 NO2 排放量为 0.6t/h,据此判别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已知: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O21h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 0.24mg/m3)。( ) A. 一级

6、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16. 核设施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以该设施为中心、半径为( )的圆形 地区。 A. 40km B. 60km C. 80km D. 100km 17.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 A. 生态系统 B. 生物圈 C. 食物链 D. 生态平衡 18. 某项目拟建于沿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经工程分析核 算 NO2 排放量为 480kg/h,据此判别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已知: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NO21h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 0.24mg/m3)。( ) A. 一 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19. 废水经过一级处理后,可去

7、除( )左右的,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所 以还要进行二级处理。 A. 30% B. 10% C. 50% D. 70% 2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气氧化型污染主要的一次性污染物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氮氧化物 D. 碳氢化合物 21. 根据斜板(管)沉淀池原理,若将池深 H 等分成三层,则( )。 A. 不改 变流速 v 和最小沉速 u0,池长 L 缩短 1/3 B. 不改变流速 v 和最小沉速 u0,池 长 L 缩短 2/3 C. 不改变流速 v 和最小沉速 u0,池长 L 增长 1/3 D. 不改变流 速 v 和最小沉速 u0,池长 L 增长 2/3 22.

8、 旱灾,地震等( )。 A. 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 B. 是环境问题 C. 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 D. 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23. 下列对好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每增加 1015,微生物活动能力增加一倍 B. 当 pH9 时,微生物生长受 到抑制 C. 水中溶解氧应维持 2mg/l 以上 D. 微生物对氮、磷的需要量为 BOD5:N:P=200:5:1 24.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 )级标准。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5. 大气还原型污染经常发生在( )情况下。 A. 高温、高湿 B. 低温、低湿 C. 高

9、温、低湿 D. 低温、高湿 26.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根据( )确定。 A. 环境敏感区 的分布情况 B. 项目的性质 C. 项目区域的地形 D. 项目的评价级别 27. 城市污水厂,初次沉淀池中 COD 的去除率一般在( )之间。 A. 10%-20% B. 20%-40% C. 40%-60% D. 60%-80% 28. 厂界与居民住宅相连,无法测定厂界噪声时,测点选择在居室中央,室内 限值低于标准限值( )。 A. 5dB B. 10dB C. 15dB D. 20dB 29. 某曝气池的污泥沉降比为 25,MLSS 浓度为 2000mg/L,污泥体积指数为 ( )。

10、 A. 25 B. 100 C. 125 D. 150 30. 某建设项目位于某中等城市的城区,经计算大气环境评价的级别为一级, 此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不小于( )。 A. 10km B. 14km C. 16km D. 20km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40 分,共分,共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分) 1. 噪声可对人体的( )造成影响和危害。 A. 听觉系统 B. 心血管系统 C. 消化系统 D. 神经系统 2. 噪声源按其发生机理可分为( )。 A. 机械噪声 B. 空气动力性噪声 C. 电磁噪声 D. 工业生产噪声

11、3. 我国现有的固体废物标准主要分为( )。 A. 固体废物分类标准 B. 固体废物监测标准 C.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D.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 4. 噪声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是( )。 A. 科学性 B. 公平性 C. 先进性 D. 经济性 5.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的结构、(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 分支学科。 A. 组成 B. 功能 C. 动态特征 D. 分布 6. 固体废物具有如下特点( )。 A. 无主性 B. 危害性 C. 错位性 D. 主观 性 7.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 )。 A. 居住区 B. 商 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C. 文化区 D. 一

12、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E. 特定工业区 8.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类 主要适用于( )。A.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B. 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 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C. 工业用水区 D. 农业用水区 9. 城市生态调控的目标( )。 A. 经济目标高效 B. 社会目标和谐 C. 环境 目标优美 D. 综合目标协调 10. 噪声测量系统,不管其如何复杂和先进,都可以归纳成三部分( )。 A. 接受部分 B. 分析部分 C. 显示(记录)部分 D. 传播途径 答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6060 分,共分,共 3

13、03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2 2 分)分) 1. A 2. A 3. D 4. D 5. C 6. C 7. A 8. C 9. A 10. D 11. D 12. C 13. B 14. A 15. B 16. C 17. B 18. B 19. A 20. B 21. B 22. B 23. D 24. C 25. D 26. D 27. B 28. B 29. C 30. C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4040 分,共分,共 101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4 4 分)分) 1. ABCD 2. ABC 3. ABCD 4. ACD 5. BC 6. ABC 7. ABCDE 8. AB 9. ABCD 10. 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