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城市经济学第三次作业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4595102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9月城市经济学第三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9月城市经济学第三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9月城市经济学第三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9月城市经济学第三次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9月城市经济学第三次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9月城市经济学第三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9月城市经济学第三次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4 年年 9 9 月份考试城市经济学第三次作业月份考试城市经济学第三次作业 一、改错题(本大题共一、改错题(本大题共 2020 分,共分,共 5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分) 1. 当第二产业占 GNP 比重高于第三、第一产业,且以轻纺工业为主时,经济发 展处于工业化后期( ) 2.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城市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 3.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 70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增长的问题( ) 4. “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取决于城市内部的供给情况“是城市经济增长原理中的 需求指向理论的内容( ) 5. 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城市交通环境容量( )二、名词

2、解释题(本大题共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2020 分,共分,共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5 分)分) 1. 集聚经济效益 2. 城市财政 3. 国际性城市 4. 城市化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6060 分,共分,共 6 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010 分)分) 1. 扩散效应 2. 保税区 3. 请简要回答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4.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构成 5. 城市财政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6. 城市首位度答案:答案:一、改错题(一、改错题(2020 分,共分,共 5 5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4 4 分)分)1.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错,应为

3、工业化前期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评分标准: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错,应为国家所有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评分标准:评分标准:3.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错,应为 60 岁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评分标准:评分标准:4.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错,应为供给基础理论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评分标准:评分标准:5.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错,不包括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二、名词解释题(二、名词解释题(2020 分,共分,共 4 4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5 5 分)分)1.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集聚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它有两 种表

4、现形态,一种为同类企业的集聚效益,另一种为多类企业的集聚效益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 集聚经济效益的定义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答全得 2 分,否则不得分 2.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城市财政是在城市范围内利用价值形式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 配的工具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 城市财政的定义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答全得 2 分,否则不得分 3.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国际性城市 是指在某一方面的功能突出,超越了地域与国家的界限,在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 国际性城市的定义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答全得 5 分, 4.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

5、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 的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 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 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 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推广。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 城市化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答全得 5 分。三、简答题(三、简答题(6060 分,共分,共 6 6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1010 分)分)1.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扩散效应是指城市某个或某

6、些产业部门的发展,会影响和扩散到相关产业乃至 毗邻地区去,引起它们的经济增长。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 扩散效应的定义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答全得 2 分,否则不得分 2.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是指经一国海关批准在港口、机场或其它交通便利地区设立的,允许外国货物 不办理进口手续就可延续长时间储存的区域。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 保税区的定义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答全得 2 分 否则不得分 3.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流动人口的正效应 1、有利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弥补劳动需求中 的短缺现象,形成就业中的良性竞争,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提供

7、廉价 劳动力,从而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成长; 3、人口的流动,必然要求为这种流动提供便利和服务,因此促进了商品的生产 与消费、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4、许多流动人口往往在发财致富后,回到家乡投资办厂,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高梯度地区带到低梯度地区, 加快了技术的扩散、资金的流通和信息的传播; 5、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民, 他们离开农村到城市这一行为本身,就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步伐,符合经济与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流动人口的负效应 1、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基 础设施大多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加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供需缺口矛盾;2、流动人口自发性强、组织性

8、差,难以管理和控制。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 (一)流动人口的正效应 (二)流动人口的负效应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一)流动人口的正效应 得 3 分(二)流动人口的负效应 得 2 分 4.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主要有以下一些要点: 1、从性质上看,地租是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使用费,它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 的实现形式; 从来源上看,地租是一种超额利润,是由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各 个资本之间按社会平均利润率分配之后所剩余的部分。一切地租,都是由于土 地被垄断占有和垄断经营而产生的;地租的实质是超额利润;城市地租的基础 和农业地租一样,并由农业地租来调节。 2、土地所有者凭

9、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占有农产品价值中超过社会平均生产 价格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由于不论土地本身条件优劣如何,只要土地所有权与 使用权分离了,即向土地所有者租用了土地,就必须支付这部分差额,故称为 绝对地租。 3、因为土地等级不同而形成数量不等的地租,则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分为级 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指在不同的地块上进行投资,由于土地 肥力的大小和土地位置的优劣所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等于个别生产价 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即平均利润以上的余额。这种超额利润除了劣 等地不能获得以外,中等地与优等地都能获得。级差地租即同一地块上由于 连续追回投资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

10、: 从性质来源上看 绝对地租的成因 级差的组的定义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1.从性质来源上 得 1 分 绝对地租的成因 得 2 分 级差的组的定义 得 2 分 5.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城市财政的作用主要有:(一)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社会主义财政已由单纯的消 费性财政转变为生产性、建设性和消费性并重的财政。它直接深入到物质生产 领域,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支援那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骨干 工程项目建设。(二)进行城市建设与维护、实现城市规划城市财政的首要任 务是进行城市的建设与维护。城市硬件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维护状况, 直接关系到城市一切生产与生活活动的进行。(三)促进城市各项社会事业发 展城市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和社会管理等各项事业, 都必须依靠城市财政的支持。(四)保障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为城市居民的住房、食品、交通、燃料等方面的消费提供资助, 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会因为物价的过快上涨而出现下降。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 金融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作用。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每回答一条 2 分 6.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城市首位度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人口数与第二在城市人口数之比 值。 解题方案:解题方案: 城市首位度的定义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答全得 2 分,否则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