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安全评价第一次作业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4595101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9月安全评价第一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9月安全评价第一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9月安全评价第一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9月安全评价第一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9月安全评价第一次作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4 年年 9 9 月份考试安全评价第一次作业月份考试安全评价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060 分,共分,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1. 对露天的采矿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大的危害是可能产生的 粉尘 B. 最大的危害是由于边坡不稳定发生的滑坡 C. 大爆破时人员在矿场外 是绝对安全的 D. 大爆破时的点炮人员必须撤到采场外 2. 重大危险源是指( )地或者临时地生产、( )、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 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A. 定期,搬运 B. 长期,搬运 C.

2、 定期,加工 D. 长期,加工 3. 危险因素是指( )。 A.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B.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C. 根据定性、 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设 D.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4. 1962 年 4 月,美国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 ),对与该计划 相关的承包商从系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要求,这是系统安全理论首次在实际中 应用。 A. 宇宙飞船系统安全工程 B. 海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 C. 陆军弹 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 D. 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

3、工程 5. 下列( )不属于安全评价的意义。 A. 安全评价有助于加强我国的安全立 法工作 B. 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C. 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 理选择 D. 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6. 下列对重大危险源叙述错误的是( )。 A.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 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B. 中国是最早系统 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 C. 对危险设施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 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 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

4、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外的非管道的运 输) D.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 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7. 冲击波伤害、破坏作用准则有:超压准则、冲量准则、超压一冲量准则等。 ( )准则认为,只要冲击波超压达到一定值时,便会对目标造成一定的伤害或破 坏。 A. 超压 B. 冲量 C. 超压一冲量 D. 动能 8. 下列不属于事故基本特征的是( )。 A. 事故的因果性 B. 事故的偶然性 C. 事故的潜在性 D. 事故的必然性 9. 应急准备 A. 工艺控制 B. 物质隔离 C. 防火措施 D. 特种作业人员的

5、培训 10. 用最小径集表示的故障树等效图的标准形式中,顶上事件与最小径集的连 接门是( )。 A. 或门 B. 与门 C. 条件或门 D. 条件与门 11. 我国一般将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为( )。 A. 3 级 B. 4 级 C. 5 级 D. 6 级 12. 不属于新进人员人厂教育的是( )项。 A. 厂级教育 B. 部门级教育 C. 车间级教育 D. 班组级教育 13.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为了提高结论的可靠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 尽量多地列举两类对象的共性 B. 两类对象的共性愈本质,则推出 的结论愈可靠 C. 两个对象的共性与类推的属性间有本

6、质必然的联系,则结论 愈可靠 D. 任何共性只要与类推的属性有联系,就能令结论更可靠 14. 建设项目( )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A.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B. 在项目试生产之前 C. 在项目试生产正常后,正式投产之前 D. 在项目正式投产之后 15. 现阶段担任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的国务院部门是( )。 A. 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 卫生部 C.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D. 国家质量技术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6. 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 和 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 段。 ( ) A. 改造,退役 B. 运行,退役 C. 运行,终结 D. 改造,终结 17. 根据社会

7、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用某一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实际比 例,推算另一类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有关指标的方法,是( )。 A. 平衡推 算法 B. 代替推算法 C. 因素推算法 D. 比例推算法 18. (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 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 地区级 B. 市级 C. 县级 D. 省级 19. 下列安全色中,表示注意和警告的是( )。 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蓝色 20. 系统安全分析与危险性评价起源于( )。 A. 人员安全 B. 设备安全 C. 产品安全 D. 产品质量 21. 不符合危险化学品储

8、存安全与储运安全要求的是( )。 A. 爆炸物品、一级 易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有毒物品按防火防爆安全要求露天存放 B. 未经批 准不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贮存仓库 C. 按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 件进行危险化学品包装 D. 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分类分库贮存22. 系统结构的表达式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23. 对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安全现状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 ),确定其( ),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和建议。 A. 有害因素,程度 B. 危险源,程度 C. 有害因素,类 D. 危险源,类型 24.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是属于对照分析法的有( )。 A. 检查表法 B.

9、 类比法 C. 预先危险分析法 D. 危险指数法 25.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 )分析方法。 A. 经验性 B. 创造性 C. 系统性 D. 权威性 26. 下列( )项不是相关性原理中系统的基本特征。 A. 目的性 B. 相关性 C. 整体性 D. 多样性 27. 下列评价类型中需要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资料的是( )。 A. 安全预评价 B. 安全验收评价 C. 安全现状评价 D. 安全专项评价 28. HAZOP 评价组人员应具有 HAZOP 研究经验,最少由( )人组成。 A. 4 B. 5 C. 6 D. 7 29. ( )是评价机构安全评价工作的核心,表明了

10、评价机构从事安全评价工作 的发展方向和行动纲领。 A.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方针 B.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目 标 C. 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D. 纠正预防措施 30. 可燃液体(如汽油、柴铀等)泄漏后流到地面形成液池,或流到水中并覆 盖水面,遇到火源燃烧便形成( ) A. 池火 B. 喷射火 C. 火球和爆燃 D. 突 发火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40 分,共分,共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分)1. 根据 GB13861-2009,将生产过程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 )。 A. 人的因素 B. 物的因素 C. 环境因素 D. 管理因素 2. 以下属

11、于常用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 )。 A. 专家评议法 B. 故障类型 及影响分析 C. 化工企业六阶段法 D.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3. 安全评价机构所产生的记录具有的功能是( )。 A.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 系文件的组成部分 B. 安全职能活动的反映和载体 C. 验证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运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依据 D. 促进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安 全评价工作的效率 E. 安全评价质量管理记录为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提供了依 据 4. 工业噪声与振动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 A. 机械噪声 B. 空气动力性噪声 C. 电磁噪声 D. 振动噪声 5. 建筑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集中于“

12、四害”,其中属于“四害”的有( )。A. 高处坠落 B. 物体打击 C. 机械伤害 D. 触电伤害 6. 可接受风险是指在规定的( )内达到的最佳可接受风险程度。 A. 性能 B. 事件 C. 时间 D. 成本范围 7. 下列属于类推原理的是( )。 A. 平衡推算法 B. 因素推算法 C. 抽样推 算法 D. 比例推算法 8. 海因里希于 1936 年提出应用多米诺骨牌原理来阐述伤亡事故的因果顺序。 经过一些专家多年的发展,这些顺序因素(骨牌的内涵)是指 。 ( ) A. 社会环 境和管理 B. 人为失误(或过失) C. 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D. 意外事件 E. 伤亡(后果) 9. 预先

13、危险分析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 ( )。 A. 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危 害 B. 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C. 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 D. 将危险、危 害分级 10. 事故树分析方法能实现下列哪几项功能 ( )。 A. 识别导致事故的设备故 障 B. 评估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 C. 识别导致事故的人为失误 D. 为管理措施 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答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6060 分,共分,共 303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2 2 分)分) 1. B 2. B 3. A 4. D 5. A 6. B 7. A 8. D 9. D 10. B 11. C 12. B 13. D 14. C 15. A 16. B 17. D 18. C 19. B 20. B 21. A 22. B 23. B 24. A 25. A 26. D 27. D 28. A 29. B 30. A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4040 分,共分,共 101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4 4 分)分) 1. ABCD 2. ABD 3. ABCDE 4. ABC 5. ABCD 6. ACD 7. ABCD 8. ABCDE 9. ABCD 10. 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