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2教科版(三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4674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2教科版(三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2教科版(三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2教科版(三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2教科版(三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2教科版(三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2教科版(三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2教科版(三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起始课,内容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变化的。从长远来看本课的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初中学习物理、化学奠定基础。从本单元安排来看是单元起始课,在编排和设计上都具有一定地前瞻性和铺垫性。教材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第一部分要求得出“物质”的概念,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学习的铺垫,也是今后学生形成哲学观点的奠基石。第二部分是“物质在变化”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从观察

2、和操作中体会概括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本质,并且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第三部分是“让物质发生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认知巩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物质的两种变化,并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从而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变化是人为的,有些变化是自然的。【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知识,比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水的三态变化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不难理解把触觉可感知到的物体称之为物质。但对于空气、声音

3、、火、电等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来说就有些难以理解。对于物质变化这一现象学生也比较熟悉,因为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生活的实际。教材中举例如:物体变形、燃烧、生锈,但是学生以前没有出现想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想法。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希望教师给予自由探究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学习能把现象和背后的科学道理结合起来。同时,继续保持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是六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堂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定位于单元起始课,重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

4、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2、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保持探究物质变化现象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并保持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 透明锥形瓶、小苏打、白醋、塑料袋、手电筒、纸、筷子、枪型打火机、蜡烛 教学用 PPT学生: 每人 1 张 15*15CM 白纸、火柴、蜡烛、淀粉糊、稀碘酒、 (贴标签)滴

5、管、镊子、培养皿【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设计设计意图3 分钟一、 激趣导入1、 师:我是一位魔术师,能变很多的魔术。(教师出示一个透明锥形瓶,里面有白色粉末,口子上套一个气球,手握瓶颈)瞧,这是我的道具之一,里面有一种白色物质,我能让这些白色物质在瓶中消失,让气球鼓起来。板书 白色粉末。2、 教师变魔术(遮挡瓶子外观,倒出瓶内的白醋,摇晃)教师拿开遮挡的外壳,气球鼓起来了。学生观察3、 教师引导谈话:白色粉末不见了,瓶子里留下神奇的液体。气球鼓起来说明了什么?预测:生: 有气体产生。这是教学的导入,也是物质变化知识的渗透。化学变化现象在孩子的眼里,都是神奇的,有趣的。以魔术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

6、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提到 2 个星期后学生自己也会表演,更可以激起孩子在“物质的变化”整个单元学习的后续动力。14 分钟师:产生了新的物质。 (板书)4、师:别急,这样的魔术 2 个星期后你也会表演,你也能成为一位成功的魔术师。只要你肯仔细观察。二、 新课探究一张纸的探究一张纸的探究1、 认识纸的形状变化教师出示一张 15*15CM 的白纸,谈话:纸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你能从这张纸中间穿过去吗?生快速交流。师:我是魔术师,所以能穿过去。 (教师的白纸课前剪好,散开成圈)教师快速钻圈。问:这张纸产生了什么变化?预测:生 纸变成了纸圈,形状变化了。教师: 纸的形状变化了,但它还是一张纸 。板书 : 纸

7、 形状变化了2、 继续探究纸的变化(1)教师谈话:你能让这张纸产生变化吗?怎样都行,只要让纸有变化。老师在课桌里准备了很多器材,你想使用都可以,就是安全注意。同时做好探究记录。教师提供材料:每人 1 张 15*15CM 白纸、火柴、蜡烛、淀粉糊、稀碘酒、 (贴标签)滴管、镊子、培养皿(2)学生分组探究,填好记录单(一)预测: 有些学生撕,有些折,也有的会烧,有的会浸入淀粉糊或碘酒液中,也有个别学生操作中会把碘酒和淀粉糊接触(3)临近小组间互相交流(4)师生、生生交流预测:学生提到撕、折时教师引导,纸的形状、大小变化了。学生提到把纸浸入淀粉糊或碘酒,教师要引导通过一张纸的研究,引导学生认识通过人

8、为的各种方法,纸发生了 2 类变化:一类是改变纸的形状大小等,但纸本身不变,另一类也可以使纸变成其他物质,产生新的物质。同时在学生的探究中给予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提供的材料允许学生在安全情况下自由操作,让他们发现物质变化的更多认识纸还是纸,纸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和其它物质混合了。学生提到把纸在蜡烛上烧了,化成黑色的碳。教师引导纸已经转化成别的物质碳。碳也是一种物质。产生了新的物质。教师谈话: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或者什么意外?如果学生提到出现蓝色的物质,教师需要引导纸没有变,简单提过是和淀粉糊、碘酒有关,产生新的物质,为什么呢?后面的学习继续研究。(5)教师小结:一张纸,我们可

9、以通过人为的方法,造成的变化很多,有的变化纸本身没有变化,有的变化纸不在是纸,产生了新的物质。了解了解“物质物质”概念概念1、教师谈话:来,瞧瞧我们今天课堂使用过的器材,还有哪些物体?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问:再看看,教室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继续问:你日常生活中还观察到哪些物体?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物体,而且这些物体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实际存在的,我们把这些实际存在的物体称为物质。有些物质虽然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间接观察到,也是物质。可以说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投影出示)揭示课题。问:有疑问吗?学生提问.预测:学生会提问空气、声音、火、光等也

10、是神奇现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谈话语言出现“物质” ,但不强求学生在汇报中使用这个术语。从“物体”到“物质”概念的建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8 分钟物质吗?空气:教师随手拿边上的塑料袋装一袋空气。问:你看空气在吗?声音:教师随手拿边上的筷子敲桌面,问:声音怎么来的?它就是震动的物体。火:教师点燃边上的蜡烛,用手接近,遇烫逃开。引导学生认识:火是物质燃烧出现的。我们能客观感知到的火。光:、打开手电筒,照射物体, ,引导学生认识:光我们能客观感知到,是一种电磁波,也是物质。物质都会变化物质都会变化1、教师-提问:纸的变化我们都能看到,那么其它物质也会变化吗?

11、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些物质。投影出示六组图 (易拉罐、压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烧过的火柴梗、放在墙角的新铁钉、墙角的生锈的铁钉、装有水的药瓶、装有冰的小药瓶、岩石、岩石风化、房屋、房屋裂缝)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每一组中的物体有变化吗?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怎么产生?(投影出示讨论要点)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对这六组图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有的物体只改变了形状、大小等,物质本身没有变化。有些物质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的速度很快,例如火柴燃烧,有的变化很慢,例如铁丁生锈。有的变化是人为产生的,有的是自然产生的。总之,物质是在变化的。(投影出示)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三、小结、拓展三、

12、小结、拓展很多学生有疑问,特别是空气、光、声音、火、磁场等。教师可以借助实物,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物质我们可以借助媒介使人体客观意识感知的,那就属于物质范畴。一张纸的研究,已经使学生初步感知物质在变化。为了让学生感知物质变化有只改10 分钟1、教师问:对这句话有疑问吗?如果有,课后找证据,能推翻这句话的有奖励。我们对物质的变化要研究约三个星期。教师投影出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目录列表 。问:你对那一块内容探究感兴趣,有什么想法?学生观察目录后交流。教师谈话:物质的变化很神奇,我这个魔术师还有个小魔术要留给大家,课后可以表演一下,同时想想中间的物质有什么变化。教师表演蜡烛熄灭后,在灯芯上端点火蜡烛复燃的

13、实验。变大小、形状等和产生新物质,有快慢,有人为和自然状态,有明显和不明显,教师选择了 6 组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学生从各组图的观察交流中明晰物质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也向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就是仔细观察。本课是单元起始课,学生有需要对单元的体系有简单的了解,所以教师出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目录列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最后面的小魔术属于拓展激趣作用。5 分钟【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物质白色粉末 产生新的物质火柴蜡烛 物质 变化纸 形状、大小等变化桌子 人为 自然碘酒、淀粉糊。 。 。 。 。 。【相关表单】研究纸的改变方法记录单改变纸的方法物质有哪些变化物质本身有没有变化1 有 没有2

14、有 没有3 有 没有4 有 没有【理念体现】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起始课。 单元起始课起到了“向学生交代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和“向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的单元起始教学任务。我们认为,单元起始课要很好的完成“起始”任务,要注意让课堂中感性和理性相交融,做到兴趣为首,追求感性课堂的同时,提倡学生思维的挖掘和研究层次性的开展,注入理性思考。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从两方法着手:1、 站在儿童认知的高度,巧妙利用各探究活动之间的结构和联系进行有梯度教学环节的预设。从某一个方面来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一个指标。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15、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学习中,他们的思维、知识、能力等科学素养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新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科学课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先引导学生进行一张纸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感知物质的变化有 2 类,即产生新物质的和只改变形状、大小的,本身不变的。然后由此活动引发对周围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辨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再通过对六组实例图片的仔细观察、分析、比较,经过交流,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活动设计安排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知识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层层递进。2、教师注重后续研究的教学设计,达到激发学生后续研究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以魔术表演为形式,创设直观情景,激发学生后续探究的兴趣。展示单元课文目录,向学生介绍后续学习内容。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为学生后面研究各类物质变化现象提供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