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3古诗两首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4673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3古诗两首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3古诗两首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3古诗两首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3古诗两首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3古诗两首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3古诗两首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3古诗两首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2.过程与方法凭借语言文字,学习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的方法。3.情感与价值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教学准备】收集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起兴趣 1.导入:放音乐,教师配乐激情讲述关于诗人贾岛“推敲”的

2、故事,说说故事中贾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初步感受贾岛认真、严谨的文第 1 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学创作态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创作的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大家齐读诗题。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随机播放课件):笛声悠悠,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漂亮的字体渐渐飞入,排列成整齐的四行,熠熠生辉。2. 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学会了古诗呢?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总结需要掌握的问题: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要掌握重点词的意思、诗句的意思。古诗蕴含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分组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出示课件,简要补充诗人简介资料

3、。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出示学生预习单,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第一关:和“字宝宝”交朋友。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出示词语:隐者 不遇 童子 云深正确读词。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2.第二关:我会朗读古诗。(1)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检查。(2)指名朗读古诗,集体评议、正音。(3)再读古诗,做到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3.第三关:我会感知古诗的内容。简单交流: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说。(引导:说说古诗中写了哪些人、事、物。)三、精读感悟,品味古诗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1.智囊团献计策:我会学诗意。第 1 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点词的词义及诗句的意思。(1)分组交流“我读

4、懂了什么?”尤其是说说重点词的词义和这首诗的诗意。(2)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其他同学补充。(3)师生评议,教师小结。2.我是小小表演家。(在表演中感悟古诗意境及问答式结构)(1)小组进行准备阶段:展开想象,你推测诗人可能会提哪些问题?童子是怎样回答的?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两人对话的情景,体会诗人的轻松自然、亲切随和及童子的天真可爱、对答如流。如:我来拜访,请问你知道他在哪儿吗?你师父在哪里采药?你是他徒弟,你能带我去找他吗?你能帮我找到他吗?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想象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诗人抬头仰望,看

5、到山的幽深,树木茂盛,云雾弥漫,诗人有些失望,可又陶醉于山林、云雾的美景中)(2)分组表演诗人和童子的对话,感悟意境。(3)选派优秀小组上台表演。(4)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指导朗读。3.打擂台:我能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完全诗,你觉得诗人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引导全班思考、交流:诗人对隐者有着怎样的感情?说明理由。隐者为什么要归隐?说明理由。诗人为什么要执意寻访隐者?说明理由。第 1 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隐者归隐,陶醉于山林之中,体现了他高洁的品格。诗人亲自拜访,对隐者充满了仰慕、敬意。)4.百事通,我知道:诗人为什么“寻隐者不遇”?(1)“寻隐者不遇”的原因是隐者“采药”,而且

6、“云深”,结合过去学过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引导学生明白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是不容易找到隐者的。(2)说说作者的情绪变化过程。四、积累拓展,读写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你还读过诗人贾岛的哪些诗?分组诵读、交流。3.你还收集到哪些诗人的诗?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诗,读给大家听听。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4.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想一想古诗和记叙文有什么不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1.配乐、指名有感情地背诵寻隐者不遇。2.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古诗池上小儿垂钓,谁来背给大家听听?这是描写什么的古诗?(这是描写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的古诗)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

7、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将用上节课所学的读诗句、想画面等方法再来学习一首体现乡村儿童的古诗。(板书:所见)3.解题:“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什么吗?学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4.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分组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出示课件,简要补充诗人简介资料。二、精读感悟,品味古诗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第 1 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我会说:1.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1)出示投影,指导学生观看图片: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牧童骑着黄牛)牧童不仅骑着黄牛,还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指名说。你从哪儿知道的?(2)随机

8、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3)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展开想象,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同桌交流,指名说。(4)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把前两行诗美美地读一读。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美丽的风光,突然,他不唱了。为什么呢?投影随机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5)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指名读。指导朗读,要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读出节奏、韵味。我会演:2.这一切,都被诗

9、人看在眼里,你能结合古诗的意境表演一下吗?分组表演。选派优秀小组上台表演。师生评议。3.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你们觉得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请谈谈理由。我会分析:作者袁枚刻画人物形象最打动人心的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谁来说一下,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让学生通过“振林樾”与“闭口”、“骑”与“立”的对比,感受诗第 1 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句中的人物形象,感受诗句中展现的动静结合的美好画面。)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你还读过诗人的哪些诗?班级交流,品读。3.我是小画家:展开想象,试着把这首古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板书设计】3 3 古诗两首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

10、童子, 满怀希望所 见清袁枚骑黄牛振林樾捕鸣蝉闭口立喜爱:田园风光【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分角色表演,感受古诗问答式的结构。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不仅感受到本诗的结构是问答式结构,还加深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一组同学表演后,其他小组纷纷补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表演越来越好了。联系所学知识,结合诗的题目和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探究,发现“寻隐者不遇”的原因是隐者“采药”,而且“云深”,结合学过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学生很容易弄清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是不容易找到隐者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习所见一诗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背诵池上小儿垂钓,感受诗中塑造的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

11、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诗,学生很容易明白这也是一首体现活泼可爱的儿童和乡村田园风光的诗歌。第 1 单元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领会对比手法的妙处。我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袁枚刻画人物形象最打动人心的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学生体会通过“振林樾”与“闭口”、“骑”与“立”的对比,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好画面。不足之处 对作者写寻隐者不遇时的思想感情理解得不够深入。课前应充分搜集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再教设计 通过补充推敲一文,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贾岛对文学创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同时适当补充因为与韩愈结缘,贾岛还俗,多次参加进士考试未中的坎坷经历,从而明白贾岛在寻隐者不遇中流露出对隐者仰慕、钦羡之情。本课除了让学生明白诗意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的情感的力量,做到以情感人。这就要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品味、感悟,领悟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