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4142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 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 尹红领尹红领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 【摘 要】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推动力。 从关系概念的角度思考并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全球化发展的背景,来理解公民和公民意识,并据此构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体系内容和提出总体的培养思路,这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关键词】 【关键词】 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新思路 New Thinking of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itizen Consciousness YI

2、N Hongling (Research Centre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Zhengzhou,450001) 【Abstract】 Citizen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nner impetu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modernization and political democracy. In the angle of view of relation concept and conside

3、ring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environment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Citizen and Citizen Consciousness, then constructing the systemic contents on citizen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offering relativ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of cultivation is very pra

4、ctical.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itizen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New Thinking 2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目标,而国家的现代化则是以公民的现代化为前提条件。因此,公民意识的形成和状况直接影响着公民个体的现代化发展状况, 而做为公民的优秀代表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则最终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和实现。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和国际发展环境,加深理解公民概念和公民意识及其内容体系, 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 公民意识的内涵 一、 公民意识的内涵 我国宪法第 3

5、3 条第 1 款:“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并且明文规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从辞海上讲,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包括未成年人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等在内。 “公民”概念和实践本身是起源于西方的,依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Volume II C):一是指城市或通常指城镇的居民,尤其是指拥有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力的人如城市的议员和自由人;二是指国家的具有选举权的成员。 由此可知,理解公民这一概念,有两层涵义:一是以国家概念的存在为前提,没有国家则无公民可言;现代化国家的存在是现代公民的先决条件。二是必

6、须指一国的自然人,并且具有维持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是公民的核心特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公民是表明个体与国家一种基本关系的关系概念。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对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另一个是国家对个体的要求和所能提供的服务等。考察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概念和实践的历史,公民是个现代化的历史的概念,随着国家的现代化和个人的不断发展,公民概念的理解和实践的发展也是不断的深化的。 意识, 是人的头脑中主观观念的形式和客观实在的内容的对立统一; 是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的统一。 “人的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可见,意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意识的发展具有递进性,并且

7、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能动作用。 而公民意识是指对公民与国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的深刻的反映总和。公民意识是需要不断培养和深化的,并且,良好的积极的意识能不断促进公民的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步伐; 槽糕的消极的意识则阻碍着公民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步伐。因此,公民意识是影响公民个体所有活动的内驱力,是进行公民教育、培养良好公民、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和实现现代3化的内在的基本的推动力。 大学生公民意识则是指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如何认知其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的深刻反映。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不断的培育和加强,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国内外社会环境

8、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内涵也会不断地丰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塑造国家合格公民,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内容的新思考二、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内容的新思考 基于以上对公民及公民意识从关系概念上理解的角度, 结合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和国际全球化的背景, 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应包含以下 6 方面彼此联系的内容: 1国家意识 从现代化角度上讲,公民是和国家密不可分的,无现代化国家则无合格公民可言,因此,公民的国家意识是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首要的内容。 国家意识主要是指公民对所属国家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前景所持有的认知、情感、观念等的总和

9、;其实质是指对国家所特有的情感。公民的国家意识是国家团结统一民族振兴繁荣的内在前提。 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是国家意识的集中表现,对国家意识而言,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我国,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是大学生应具有的良好的国家意识的集中反映;也是我国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有的首要的意识。国家意识在现实中表现为:在国内,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二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以社会国家和集体利益为标准, “大河无水小河干” ;在看待和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时,一定要以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为最高准则,时刻不能损害国家民族利益,时刻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当前,加强大学生国家意识可以从两

10、方面加强,一是加大对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与标志的宣传,尤其是结合我国的国庆日建军节等节日活动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来加深大学生的认同感、自豪感、依赖感和为祖国服务献身的光荣使命感;二是国家学校加大对中国历史的教育力度和学生增强自觉学习中国历史的热情程度,培养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 42主体意识 公民作为国家构成的最小元素,其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形成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主体意识是现代化国家应大力加强培养的内容。 主体意识是指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体,对其存在地位、价值和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意识。公民的权利

11、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其突出的表现。公民的权利意识是指作为国家主人的公民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它包括财产权、平等权、自由权等,权利意识来源于“天赋人权”的思想;人权意识是其主要的带有世界意义的意识。公民的责任意识是指作为国家主人的公民所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它包括纳税义务和守法义务,家庭责任、职业责任和国家责任等等。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不同领域,公民的主体意识有不同的表现。在经济领域表现为: 公民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并充分的享受自己合法劳动活动的成果;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充分发挥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和实效,充分行使公民的民主权利、管理国家社会的权力和享受政治的自由;在文化领域表现为:大力发展贴近实际、

12、贴近生活、贴近公民的文化,发展优秀文化为全体公民服务;在社会生活领域表现为:提高公民对社会的公共管理权和监督权等。考虑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某些传统弊端,应把加强大学生的权利意识作为加强主体意识培养的抓手, “有无权利是公民与臣民的分水岭”。 3法治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目标,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而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就是公民有意识地、有选择地利用完备的法律调节机制去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处理对外关系的过程。公民的法治意识不仅影响着法律的创制,而且还影响着法律的运行和实施过程,它是法治国家的内在精神灵魂和精神动力。 在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意识是指作为生活在现

13、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应当具备的与现代化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现代文明形态相适应的法律素养、法律价值观念和法律精神。法治意识的实质是用爱国的和民族的国家意识统领下,用规则(法)来处理个体与政府国家之间的基本关系,从而使公民意识中的国家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内在的刚性信仰的保障,它是现代宪政在公民意识的最高反映。法治意识的教育应包括政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三方面; 在法制意识的培养中,宪法意识的培养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意识。 5大学生作为国家明天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总体上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可以从两个角度培养:一是确立法在国家体系内部和公民的主体意识及其行动表现上具有

14、至高的权威性和普遍性;二是大学生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法律涵养和法律践行的自觉性。 4公德意识 公德意识即社会公德意识,是公民的国家意识、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实现的内在的柔性信仰的支撑。社会公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使公民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维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公德是处理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的 “底线道德” 。公德意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公德意识包

15、括社会公共卫生意识、社会公共秩序意识和社会公共财产意识三方面的内容。 当前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乱丢垃圾、排队拥挤加塞和不爱护学校教室的桌椅等现象时常发生。这一切表明,为了建设和谐校园和培养有高尚道德的公民,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有着强烈的现实紧迫性。结合实际,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锻炼实践,培养其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使大学生成为有责任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5全球意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是地球的人。全球意识的提出是有其客观依据和现实意义的,其客观前提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球村” ;诸如

16、全球变暖、资源的浪费和日益枯竭、非传统安全因素威胁等全球问题的出现和世界各国共同解决全球问题的努力实践表明:全球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代公民必须具备全球意识。 全球意识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为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所具备的整体性意识。全球意识应包括共存意识、和平意识、发展意识和合作意识。 6当代大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同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全球意识的养成有助于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宏大的时空观;并且全球意识内化在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主体意识等方面,能指导着人类群策群力,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当代大学生要放眼国家发展的全局、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进一步开阔视野,把知识学习、解决现实问题和把握未来趋势结合起来,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世界现象中揭示本质、展示主流,更好地推动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 6环保意识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耕地、 淡水、 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总之,我国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