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594135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结构》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盐城中学 周勇军 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循环结构,它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是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可以表示 任何一个算法。 并且循环结构是算法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循环结构可以使大量具有重复 性的代码简化,给编写较复杂的程序带来方便,因此在程序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 而循环结构相对于前面两种难度要大一点, 学生 如能在此学得扎实, 那么就为他们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常用算法的程序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相反,如果学得不够灵活、扎实,或者思维混乱,那么,将难以顺利进行下面的学习。

2、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掌握 for 循环的语句格式,掌握 for 循环中初值、 终值、步长、循环体的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学会使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 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 勇于发现的精神, 增强编程兴趣,体验成功喜悦。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for 循环结构的语句格式;循环结构中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的分析 方法;使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循环结构中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的分析方法; ,使用循环结构解决 问题。 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3、 采用案例模拟的方式,给学生不同的模板,让学生通过模仿解决问题,达到教学效果。 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 200 多年前, 数学家高斯的小学老师出了一道题目, 1+2+3+100 的和是多少?, 高斯很快就算出了正确答案,而其他同学则算得很慢,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他们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 师:他们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生:高斯是用公式的方法:1+2+3+100=(1+100)+(2+99)+(3+98)+(50+51) = 50101 = 5050。其他同学是采用累加的方法:先求 1+2,再加 3,再加 4,一直加到 100,

4、最后得到结果 5050。 师:如果编程来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累加法,还是公式法,对于计算机而言都是适用 的。 对于公式的方法, 关键是要找到求和公式; 那么对于累加的方法, 又该如何编程解决呢?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 师:这个题目要求的是 和 ,那这个地方要定义一个变量表示和 。我们定义一个 变量 S(dim s as integer) ,既然是和的话,那 s 的初始值应该设成 0,即 s=0。然后累加,从 1 开始, 应该用什么语句表示, 怎么写, s=s+1, 然后加 2, 即 s=s+2, 以此类推, 一直到 s=s+100 生: Dim s as integer s = 0 s = s

5、 + 1 s = s + 22 s=s+3 s = s + 100 Print s 师:大家可以发现,方法很简单,就是反复累加,但有没有问题啊? 生:太烦琐了 师:那能不能把程序写得简单一些,让计算机自动重复上述过程呢? 师:我们仔细的看一下,这里的 s=s+1、s=s+2、s=s+3 等等,都是很相似的语句吧,都 可以写成 s=s+数字的形式吧。而且这里的数字是从 1、2 一直到 100,是一个等差数列,公 差是 1。 师:如果用变量 i 来表示这里的数字,那每一行的操作就是 s=s+i (i 分别取分别取 1、2、3。 。 。 、。 。 。 、 100) ,所以整个计算过程是在重复若干个同

6、样的操作,即 s=s+i。 我们说,像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反复执行某种操作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循环结构。这 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课题,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降 低学生的难度,能让学生水到渠成的掌握知识。学生适时归纳,总结规律,从中抽象出循环 结构这样一类逻辑结构。 (2)展示实例程序,分析程序)展示实例程序,分析程序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程序用循环结构是如何实现的。 展示程序: Private Sub cmdgs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Integer s = 0 For i = 1 To 10

7、0 s = s + i Next i Print s End Sub 师:很明显,左右两边哪一边的程序是用循环结构实现的程序?左边的。对比一下,本 来用于累加的 100 行语句现在变成了几行?3 行。 简单多了。 这个 3 行就是我们的循环结构。 师:解释一下这里的循环结构:i 从 1(i 的初值)开始一直到 100(i 的终值) ,这里的 1称之为i的初值, 100称之为i的终值, 这里重复执行的是什么?s=s+i,next i是什么意思呢? 让 i 的值增加 1, i 的初值是 1, 然后是 2, 然后是 3, 一直到 100, 所以 s=s+i 执行了多少次? 100 次。 师:现在我们

8、来看一下具体的 vb 程序,运行一下,结果是多少?5050 师:现在,我将这个程序稍微改一下,让 i 从 2 开始到 99 结束,最后 s 的值是多少? 生:4949 师:实际上这时候计算的是 2+3+4+99 的和。 (3)模拟尝试,用循环思想解决问题)模拟尝试,用循环思想解决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想大家对循环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请大家,模仿这 个程序,完成下面 4 个程序的填空(1、2 两题师生共同分析完成,3、4 两题由学生上机实 践完成。 ) 任务一任务一:3 1、计算 s = 100 + 101 + + 200 Private Sub cmd11_Click() Dim

9、 i As Integer Dim s As Integer s = 0 For i= to s = s + i Next i Print s End Sub 师:第 1 题,要我们填的是 i 的初值和终值, 师:这边是 100、101、102 一直加到 200,那这些数字的公差是多少? 生:1 师:那初值终值显然应该多少呢? 2、计算 s = 1 + 1 / 2 + 1 / 3 + + 1 / 10 Private Sub cmd12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Single s = 0 For i = 1 To 10 Next i Print s E

10、nd Sub 师:第 2 题,要我们填的是重复执行的语句,大家考虑一下,应该填什么? 生:s=s+1/i 师:怎么分析的? 师:根据题目,如果用累加的方法编程,应该怎么写? S=0 S=s+1/1 S=s+1/2 S=s+1/10 显然每一行里,除了分母以外,其他部分都一样吧,分母的变化(1、2、10) ,分 母用 i 来表示,i 从 1 开始一直到 10,重复执行 s=s+1/i。 师:好的,有了第一题和第二题的基础,下面请大家上机实践完成第三题和第四题。 3、求 S = 12 + 22 + 32 + + 102 Private Sub cmd13_Click() Dim i As Inte

11、ger Dim s As Single s = 0 For i = 1 To 10 Next i4 Print s End Sub 4、求 p = 1 * 2 * 3 * * 9 Private Sub cmd14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p As Single p = 1 For i = To Next i Print p End Sub 师:请一同学展示结果,并作出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接触循环结构,对于循环的格式不熟悉,所以任务一的作用是让学 生模仿累加求和的程序,对于循环结构有个初步的认识。其中第一题,要求学生通过模仿, 分析出初值和终值。第二题和

12、第三题要求学生通过模仿,找规律,分析出循环体。第四题要 求学生不仅能分析初终值,还需要确定循环体,相对前面三题,增加了难度。这些关键代码 的修改使得学生通过循环变量的初终值以及循环体的变化初步认识 for 循环的各部分。也 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 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的编程。 这些代码为学生建立了开始编程 的起点,也是通过代码的模仿进行初步的知识建构。因为任务一,只是学生对于程序的模仿 和修改,大多数同学都能依葫芦画瓢的完成,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多。 (4)fornext 循环语句格式循环语句格式 师:通过完善程序,我想大家对循环结构有了进一步认识,那现在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 循环结构的语句格

13、式呢? 基本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循环体 重复执行的语句或语句块 Next 循环变量 让循环变量增加 1,执行下一次循环 师:有了循环结构的语句格式,就为我们以后编写循环结构的程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师:现在,再来请大家看这样一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学生思考】任务二【学生思考】任务二。 计算 S=10+20+30+.+100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I as integer Dim s as integer s = 0 For i= to Next i Print s End Sub 师:这里要填的是初值、终值、循环体,应该怎

14、么分析呢? 生:回答有 2 种可能5 做法 1 做法 2 S=0 For i= 10 to 100 S=s+i Next i Print s S=0 For i= 1 to 10 S=s+10*i Next i Print s 错误 正确 分析过程: s=0 s=s+10s+10*1 s=s+20s+10*2 s=s+30s+10*3 s=s+100s+10*10 师:做法 2 是正确的,方法很好,但是麻烦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实际上 VB 为这类问题的解决引入了步长的概念。我们看循环结构的完整格式。 完整格式完整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15、 循环变量 师:请大家看一下这个完整格式跟前面的格式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step 步长” 。 师: 那是不是前面我们研究的循环结构程序就没有步长呢?不是的, 前面的程序也是有 步长的,步长是多少?1,而 vb 规定,步长为 1 的时候,step 1 可以省略。 师:还有什么区别? 生: “next 循环变量”的含义不一样了。前面是“循环变量增加 1,执行下一次循环” , 这里是“循环变量增加一个步长,执行下一次循环” 。 师:有了循环结构的完整格式,我想这个题目应该迎刃而解了吧? 师:同样用累加的方法进行分析: S=0 S=s+10 S=s+20 S=s+100 i 取值 10、20、100,i 的增量是 10。 所以归纳出:循环体是 s=s+i,步长是 10。 S=0 For i= 10 to 100 step 10 S=s+i Next i让循环变量 i 增加 10,执行下一次循环 Print s 设计意图:给出完整格式,对照前面的求和程序,让学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