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地区志 第十四篇 交通 邮电 第五章 交通管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593933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庆地区志 第十四篇 交通 邮电 第五章 交通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庆地区志 第十四篇 交通 邮电 第五章 交通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庆地区志 第十四篇 交通 邮电 第五章 交通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庆地区志 第十四篇 交通 邮电 第五章 交通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庆地区志 第十四篇 交通 邮电 第五章 交通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地区志 第十四篇 交通 邮电 第五章 交通管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交通管理第一节管理机构一 安庆地区交通局民国38年1949年 春 安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设交通部 办理交通系统的接收工作19521956年成立安庆专署农建科19561957年更名为专署交通科1958年地 市交通科合并 成立安庆专署交通局1959年地市分开 仍称安庆专署交通局1968年专署交通局成立安庆专员公署交通局革命领导小组1969年4月改称安庆地区革委会交通局1980至1988年更名为安庆地区交通局 局本身的职责多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 政策 法令和规章制度 负责全地区水 陆 除长航 交通的行政管理 协调平衡交通运输生产 领导和管理10县交通运输和企 事业单位的工作

2、 督促所属单位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二 二级机构1安庆地区公路管理总站民国38年1949年5月设置公路分局 下设工程队 负责公路抢修工作12月工程队改属皖北公路局 称皖北公路局第二工程队 驻高河埠1951年初成立合安路工程段4月改称合安路工务段6月合安路工务段撤销 成立安庆工务段1962年8月工务段更名为安庆养路段 至1971年才定名为安庆地区公路管理总站该站负责对所辖公路桥涵的测绘 设计 施工及路面养护 并对路政 绿化 公路设施进行管理2安庆地区航运管理局1951年6月成立内河航运安庆分局1952年7月安庆内河航运分局与华东内河轮船公司皖南区公司安庆办事处合并办公1953年8月 安庆航运机构改

3、称为安徽省芜湖内河航运管理局安庆办事处和国营安徽省芜湖内河轮船公司安庆办事处1959年地方交通体制下放 除轮船运输仍由芜湖航运管理局经营外 安庆航运机构下放到专区领导 成立安庆专员公署交通运输管理局航运管理处1962年又撤销专区航运管理处 成立安徽省交通厅皖北航运管理局安庆分局1964年改称安徽省交通厅航运管理局安庆分局1967年后 机构名称多次变更 到1979年3月才正式定名为安庆地区航运管理局该局属省航运局领导 统一管理安庆地区的航政 港政 航运 运输等工作 辖怀宁 桐城 潜山 太湖 宿松 枞阳 望江7县航运管理站896安庆地区志第二节管理业务一 航运管理1航政管理建国后 长江干线航政由长

4、江航务管理局统一领导和管理地方航政 则由安庆地区航运管理局和各县航运管理站分工负责如检丈50匹马力以下的船舶 调查处理境内的海损事故及管理民间渡口 宣传国家法令 法规和各项水上规章制度 纠正违章 做好航行安全工作等2船舶管理民国时期 曾先后公布过 船舶法船舶登记法船舶丈量章程 等多项规定建国后 交通部曾规定运输船舶建造由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并先后颁布了各种类型船舶建造规范如1975年 安徽省交通厅对80匹马力水泥拖轮40吨水泥货船25吨水泥机动货驳3种船型就进行了选型定型1980年省航运管理局颁发 安徽省船舶修造质量技术标准和评级暂行办法规定建造船舶必经地 市 航运局检验合格发证为做好船舶登

5、记工作 政府先后颁布了 船舶登记章程船舶进出港口登记管理办法小型机动船安全管理守则以上有关文件 均对船舶结构 稳性 设备 定额 动力装置 系泊试验及航行试验 作了具体要求3船员管理民国时期公布的 交通部航政组织法 中 就规定了航政局对船员及引水员有考核事项的职能1953年 交通部公布了 内河轮船船员检定考试办法并说明适用于内河船舶的各级驾驶 轮机 引航 报务 电机人员1980年安徽省交通厅又制定了 安徽省轮船船员考试发证办法适用范围是省辖水运企业机动船 不包括挂机船 的船长 轮机长正副驾驶员 正副司机 并规定皖江航政管理所为轮船船员考试发证机关安庆地区港监航政部门 负责50匹以下马力船舶的丈检

6、及挂桨机船驾驶员 机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4航行安全管理建国后 人民政府颁布一系列水上交通安全规章 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并赋予港航监督航政部门行使维护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秩序的职责每年元旦 春节5月和9月 区内均开展较为集中的定期性的安全检查如1980年8月 区内检查23个港 站100多个港口3个水库1500多艘船舶 纠正违章生产200多起二 陆运管理1运输市场管理建国初期 陆上运输主要以民间运输为主1958年 大办钢铁区内掀起了一个 全党全民办运输 的热潮 民间组织的散车 平板车 迅速发展 充斥运输市场这些散车在弥补专业运力不足上曾发挥过有益的作用 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 自制票证 私揽货源的现象也普

7、遍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运输市场的混乱60年代初 各县先后建立了交通管理站 强制推行 三统 管理政策 即统一承揽货源 统一运价 统一调配劳动力1971982年 三统政策的目标 是组织散车使其纳入运输计划 以便统一票证和裁票结算1983年 在解放思想 放宽政策的方针指导下 交通运输出现了多层次 多形式 多渠道的结构 结束了专业运输部门独家经营的历史区内交通部门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 除实行计996第十四编交通邮电划运输管理外 还把水陆运输 汽车维修等业务 纳入全行业管理2客运管理为加强客运管理 维护正常的运输秩序 按照客运分级管理的原则 区内的工作重点是清理客运班线 严格执行客车级别售票 不得变相

8、提高客票价格在客运班线上 优先审批县区支线 鼓励和发展边远山区客运通过治理整顿 原来有些停班的支线 恢复通车 深受群众欢迎3货运管理货运市场管理 主要是对石油 尿素 焦炭 化肥 农药 钢材 水泥 砂石食盐 棉花 日用工业品等大宗物资和重点物资 均划归运管部门统筹协调 实行计划运输和合同运输 开展优质服务 至于其它物资 则实行谁受理 谁承运的办法 在运输市场管理中坚持以公有制运输力量为主导 个体运输为补充的原则对个体运输专业户 既要保护其合法经营 允许在区域内承担零星物资运输 又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三 公路管理1公路养护民国23年1934年安合公路首次设立4个流动养护道班 养护安合

9、全线公路抗日战争胜利后 对安合公路 高潜太宿路 大石路 安屯路先后组建起养路工务段或工程处 下设养路队或流动道班 以便进行道路修复建国后 为了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 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群众养护50年代初期 沿公路地段组织养路户进行养护 每户24公里 报酬每月每公里给大米10斤1954年组织群众养护村 每乡成立1个 公路随坏随修 报酬由乡政府解决1957年组织群众养护组 按乡内公里里程 每公里指派1名民工常年负责在810公里内成立1个养护组 组长由公路部门派人担任 养护员报酬每人每月78元 由乡政府向全乡劳力摊派1959年秋 全部养护组合并成立养路大队1960年绝大部分年轻力壮的养护员均转为国家正

10、式道工民工义务建勤1956年4月省人委颁布 关于民工建勤养护公路和修建地方道路实施办法的规定 以后 安庆地区每年利用冬春农事间隙 有计划地组织动员大规模的民工建勤进行公路整修 如采备砂石材料 拓宽或填高路基 改线降坡 加铺路面 清理边沟 整平路肩等社队包养制1964年11月省人委发布 关于实行公路两种养护制度的暂行规定 以后安庆地区干线公路仍以专业道班工人养护外 各县境内支线公路一律承包给沿线社队集体养护沿线社队与县公路管理站签订包养合同 工资报酬根据养护条件双方协定 一般每公里每月1012元至1969年 路况养护越来越差 社队包养制遂被取消代表工1967年宿松县组织常年代表工养护公路 使路况

11、得到很大好转1969年安庆地区开始全面推广宿松经验 代表工由干支线沿线各社队根据境内公路里程和等级选派人数19691975年国家从小修费中给代表工每人每月补助8元 本人还可参加所在生产队年终分红19761980年代表工每月补助提高到17元19811984年省公路局将代表工工资列入养路计划 每人每月发36元 另加副食品补贴2 5元 但不参加生产队分红专业道班1951春 合安路工程段安庆辖区 在合安路成立全区第一个道班 人员2人 负责养护小关至安庆大轮码头段 全长105公里1952年安庆养路段在合安路增加第二和第三道班 养护地段变更为 原第一道班养护安庆至高河段 第二道班养护高河至范岗段007安庆

12、地区志第三道班养护范岗至小关段 每班人员14人1953年在高潜太路上设置第四道班 养护高河至潜山段1955年全区道班发展到20个 道班工人增加到300人19691970年 在废除支线社队包养制后 新增道班160多个 养路职工 包括代表工 增加到1300余人198年全区道班计364个 养护公路里程3864 8公里1985年筑路和养路的机械设备共有478台 辆其中汽车61辆 特种车3辆4吨翻斗车7辆 推土机1台 压路机28台 混凝土搅拌机7台 装载机3台 四车轮牵引车202台手动沥青洒布机18台 其它机械设备148台 件机械化的发展为安庆地区公路建设和改善公路质量 起了积极作用2公路绿化民国时期

13、合安路没有一条绿化完整的路线建国后 人民政府在恢复交通的同时 开始逐年进行公路绿化1954年建立全区第一个公路苗圃 面积100余亩 现存44亩生产的苗木重点绿化合安路 高界路和其它支线公路每年冬春 除发动群众和民工义务建勤栽树外 公路部门职工也集中力量搞绿化 后因缺乏管理 成活率很低1975197年 发动民工建勤 开展义务植树 合安路栽植苗木30余万棵 高界路还实行双排造林 栽植苗木达40余万棵1978年以后 实行国栽国有 队栽队有 收益分成的办法 并加强了奖惩制度 芜大线牛头山至殷汇10余公里地段 及源岳路龙井关至油坊街等地段 均已达到成荫和成林1986年全区有公路苗圃8处 苗工28人 育苗

14、面积达220亩 每年为公路绿化提供苗木10多万株全区干线公路绿化覆盖率达80县公路绿化覆盖率达75乡公路绿化覆盖率达503路政管理为确保公路设施完善 维护公路秩序 保证安全通车 区内对路产路权 标号志的设置与维修 清除路障 征收养路费等 均作了有关规定50年代 公路部门设路政管理机构 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及维护公路设施的完整1962年安庆专区公路管理段成立 调整了路政管理力量 加强了对公路两侧农作物的清除和路基维修工作1975年交通部颁发 公路养护管理暂行规定对路产路权的管理作了明确规定 使开展路权工作有了法定依据1978年以后 路政管理随着交通量日益增长显得更为重要 公路部门及时充实路政人员并依靠各级人民政府实行行政干预 大力宣传和严格执行公路交通规则 教育驾驶员和广大群众 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秩序 爱护公路设施 对那些在公路上任意挖沟取土 晒粮打场 堆物设障和损坏交通标志号设施等行为 坚决予以制止 严重的给予纪律制裁和经济处罚 直至追究法律责任1983年国务院颁发 关于加强路政管理 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通知 以后 公路部门除向群众宣传教育外 并经常深入沿线 结合实际 制定出保护公路的措施和办法107第十四编交通邮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