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3569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园林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园林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园林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园林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绿地设计第五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5.1、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基本知识一、居住区的概念 二、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 三、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四、居住区建筑的布局形式一、居住区的概念1、从广义上讲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2、狭义上说是指由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 生活居住地段。一般在居住区内应设置比较完善的 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的服务性设施,以满足人们 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 3、居住区绿地的作用:营造绿色空间塑造景观空间创造交往空间二、居住区用地组成v按功能要求分: (1)居住区建筑用地 (2)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 (3)道路及广场用地 (4)居住区绿地 (5)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5)、居住

2、区的组织结构模式(一)居住区 (二)居住小区 (三)居住组团 (四)住宅楼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住宅楼住宅楼三、居住区的绿地组成(一)居住区公共绿地1、居住区级公园2、居住小区游园3、组团绿地 (二)宅旁绿地 (三)道路绿地 (四)公共设施绿地(一)居住区公共绿地它是为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其位置适中, 并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 ,根据中心公共绿地大小不同,又分为1、居住区级公园 (服务对象是居住区居民)2、居住小区游园 (服务对象是小区居民)3、组团绿地 (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居住区公共绿地集小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 一般要求有较高的规划设计水平和一

3、定的艺术效果 。(二)宅旁绿地宅旁绿地,也称宅间绿地,是居住区中最基本的 绿地类型。1、绿地的大小和宽度决定于楼间距;2、主要范围: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3、与居民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三)道路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是居住区内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 ,其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 观等功能,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 行布置。(四)公共设施绿地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称为公建设施绿地。 例如:俱乐部、展览馆、电影院、图书馆、商店等周围绿地 ,还有其他块状观赏绿地等。其绿化布置要满足公共建筑和 公共设施的功能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居住区绿地结构与对应绿地及服务对

4、象居住区居住区级公园居住区内所有居民 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游园小区内居民 居住组团组团绿地组团内居民 住宅楼宅旁绿地住宅楼内居民四、居住区建筑的布局形式(一)行列式 (二)周边式 (三)混合式 (四)自由式 (五)散点式 (六)庭院式(一)行列式依照一定的朝向成行、成列的布局优点:绝大多数的居民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朝向。缺点:绿化空间比较小,容易产生单调感。(二)周边式居住建筑以道路或院落呈周边式安排优点:可形成较大的绿化空间,绿化容易,有利于 公共绿地的布置。缺点:较多的居室朝向差或通风不良(三)混合式一般是周边式和行列式结合起来布置通常:沿街采取周边式内部使用行列式(四)自由式这种布局形式,结

5、合地形或受地形地貌的限制, 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等条件灵活布置。(五)散点式这种布局建筑常围绕公共绿地、公共设施、水体 等散点布置,这种手法常应用于别墅区。(六)庭院式这种布局形式一般底层建筑的住户有院落。也是常应用于别墅区,这种布局有利于保护住 户的私密性、安全性。绿化条件、生态条件均比较 好。5.2、居住区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v中心花园的规划设计v组团绿地规划设计v宅旁绿地的规划设计v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v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中心花园(小游园)的规划设计 (一)规划布局原则 1.位置:尽可能和小区公共活动中心结合起来布置 ,形成一个完整的居民生活中心。 2.规模:目前新建小区公共绿地

6、面积采用平均每人1 2平方米的指标。 (二)设计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尽量保留原有绿化和利用 不宜建筑的地段进行规划设计,在平面布置形式 上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1.场地 2.园路 3.广场 4.园林建筑及设施 5.绿地配置 、组团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布置的位置、方式和特点1.位置:a.周边式住宅中间 b.行列式住宅山墙间 c.扩 大住宅的间距 d.住宅组团的一角 e.两组团之间 f.一面或两面临街 j.自由式布置 2.布置方式:a.开敞式 多采用自然式布置。b.半封闭式 多采用规则式。c.封闭式 仅供观赏。3.组团绿地的特点a.用地小、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建设。b.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

7、c.既能改善住宅的通风、光照条件,又能丰富组 团建筑艺术。 (二)规划设计内容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活动来规划设计不同的绿地。 、住宅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宅庭院绿地的组成和类型1.庭院绿地的组成: 庭院绿化的布局基本 上受建筑规划布局的制约,应配合住宅类型、 间距大小、层数高低及建筑平面关系等因素综 合考虑。a.低层住户小园 b.生活杂物场地 c.游憩活动场地2.庭院绿地的类型; 不同的庭院绿地类型 是人们生活习惯与爱好的反映,也是 气候和历 史传统、环境条件的反映,也是一定时期内的 经济水平的反映。 (二)住宅庭院和住宅建筑绿化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1.住宅庭院绿化布置的原则和方法:原则:绿化获

8、得预期的效果。 方法:a.住宅群环绕的建筑造成年个阴暗部位较 多,故选择 荫树种配置十分重要。b.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如以绿篱分隔庭院 ,降低噪音等方法。c.以“立意”为前提来绿化布置庭院。d.室内外和院内外的绿化相结合,自然环境 与住宅联系起来。 2.住宅建筑的绿化原则和方法原则:与整个庭院绿化建筑的风格相协调。方法:a.入口绿化 b.屋基绿化 c.墙面绿化和 屋顶绿化 、居住区的道路绿化v居住区主干道v居住区级道路为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 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居住区不小于15米 。车行道一般需要9米,如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 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居住

9、区级道路多采用一块板形式,在规模较大的居住区 中部分居住区级道路也可采用三块板的形式。v居住区次干道v1居住小区级道路 v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 宽度一般为1014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58米。在道路 红线宽于12米时可以考虑设人行道,其宽度在152米左 右v2居住组团级道路 v居住组闭级道路为居住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它起着联系居 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有时也伸入住宅院落中 。其道路红线宽度一般在810米之间,车行道要求为57 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专门的人行道。v住宅小路v宅间小路是指直接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通路 ,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

10、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 住组团级道路或其他等级道路的作用。其路幅宽度 不宜小于25米,连接高层住宅时其宽度不宜小于 35米。、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 (一)植物配置1.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及功能要求。2.是否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3.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地点采用不同的配置方法。 (二)树种的选择1.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2.树冠大、树枝茂密、落叶阔叶乔木。3.常绿树和开花灌木。4.耐荫树种和攀缘植物。5.具有环境保护作用和经济收益的植物6.落果少、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 v当然,过多的专业术语往往使其在实践中 难以把握,拉普卜特在建成环境的意义 非言语表达方法中

11、对此有着更平实 的解释,他把高质量与低质量的环境特征 对照起来,简明而实用。具有大自然气息的庭院景观能唤起居 民美好的生活情趣高质质量居住环环境 低质质量居住环环境 许许多敞开空间间 拥挤拥挤 远远离闹闹市的袋形居往区 离开交通、铁铁路和公共设设 施 接近图书馆图书馆 、公共医疗疗中 心、学校、体育场场、高速公 路 远远离交通干道和公共交通 行人密集,访访客众多 没有外来人 表土暴露,在建筑与街道间间 没有草坪 成片的修剪得很好的草坪 ,整齐齐的景观观 杂杂物成堆 有着自然景观观的空旷旷地方 少数铺过铺过 的地区 屋前种着蔬菜之类类,而不是 树树木与草坪(也即多样样的景 观观) 具有吸引力的人

12、造景观观 无意造景 高质质量居住环环境 低质质量居住环环境 维护维护 得很好的园艺艺 无人整理的空地 离开街道的停车处车处 众多的停车车(街面停车车) 大多是私人住宅 安静 出现现商业业、工业业、背街商业业 、停车车及其他非居往性的使用 。 树树木多 树树木、花草稀少 很少交通信号 单单行街道 街道不宽宽 噪音 新面貌,由“当今街道模 式”所体现现出来,也即弯 曲的街道,死胡同,等 等。 许许多“出售”和“出租”的招贴贴 。 人行道毁坏失修 居住环境景观 设计原则一、合理配置功能v“以人为本”已是当代人居环境创造的共同要 求。“雅典宪章”曾指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 因素,要多从居住的人的要求出

13、发”。“华沙 宣言”也曾指出:“每个人都有生理的、智能 的、精神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各种需求。这 些需求作为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同等重要的 ,而且必须同时追求。”一、合理配置功能v人的一生几乎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居住环 境中渡过的,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生活 品质的高低。从人的生活需求看,我们可以将它 分成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居住环境景 观设计首先应该满足居民这两方面的需求。生活 需求具体体现在居民的各类活动中,杨盖尔将 城市生活分成三类(表1)。居住环境景观设计 的功能性原则就建立在这些具体的活动类型之上 。城市生活的类型类类型 特征 行为为 必要活动动 基本的、带带有强迫性 的

14、日常生活 工作、购购物、上 下班选择选择 活动动 在户户外条件允许时许时 人们乐们乐 于进进行的活 动动 散步、观观光、户户 外休息 社交活动动 发发生在人们们聚集的公 共场场所的交往活动动 谈谈天、游戏戏、打 招呼 (一)满足行为的需求v在居住环境中发生的城市生活大致有这样 的内容:上下班及外出休闲活动、取车、 存车、送托、上下学、日常购物、户外休 息与娱乐、邻里交往和社区公共活动等。 不同的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满 足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上班、上学的 人群需要用最短的距离走出居住区,所以 交通型道路的设置要尽可能便捷而不要迂 回、绕远;休息、娱乐的人群需要有更多 的空间便于交往,所

15、以庭院中的圆路要曲 折而有趣; (一)满足行为的需求v随着汽车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环境的安全 性,需要考虑人车分行的问题,会形成不同的景 观;随着我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居住环境设施 要考虑安全和无障碍设计的问题;为适应居民日 常购物的习惯,任区内的一些主要景观,如零售 店、杂货店、小超市等应该设置在居民上下班出 入联系方便的地方,等等。所有这些构成居住环 境景观的设施,首先必须解决实用的功能问题。开放的空间私密性较弱(二)满足心理的需求v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基本心理需求包括私密性、舒 适性、归属性等,这种对环境的认知随着不同层 面的人群而有着不同的表现。居住环境景观设计 要提供相适应的环境气氛

16、,通过形式、色彩、质 感等赋予环境以特定的属性,来满足居民的心理 需求。比如私密性,无论在公共性空间、半公共 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居民都有 私密性的需求,只是随着空间属性的不同,这种 需求也有强弱之分。v封闭的空间秘密性较强,开放的空间 私密性较弱,只有把握住不同人群对 环境的认知状态,才能在景观设计上 采取相应的措施再如舒适性,居民的 心理舒适感在某些国家成为居住区设 计的宗旨,舒适感的产生有赖于环境 的识别性标志性,在景观设计中把 握这种需求,可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 环境景观。二、组织优美景观v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像任何艺术创作一样,也 离不开美学上的基本原则,必须满足形式美 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