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工艺学——现状、趋势与发展战略 PPT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3366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4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品工艺学——现状、趋势与发展战略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乳品工艺学——现状、趋势与发展战略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乳品工艺学——现状、趋势与发展战略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乳品工艺学——现状、趋势与发展战略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乳品工艺学——现状、趋势与发展战略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品工艺学——现状、趋势与发展战略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品工艺学——现状、趋势与发展战略 PPT(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乳品工艺学主讲:李晓东*1绪论:我国乳品加工业 生产现状、技术创新趋势 与 发展战略*2一、国内外乳品加工业生产现状(一)原料奶生产1992年到2001年,中国原料奶产量由563.9万 吨增长到1029万吨,年均增长幅度为6.9%。从原料奶总产量来看,2000年中国原料奶总 量仅占全球总量的0.161%,这与占世界人口 1/4的农业大国很不相称。Date3Date4(二)人均年占有奶量2000年世界人均占有量达到95.1千克;发达国家人均原料奶占有量最多,人均 200千克左右。 发展中国家人均原料奶占有量达到40.1 千克。Date5Date6(三)乳品加工企业数量、 规 模和分布1998年中

2、国拥有加工厂1000多座, 日加工总量为2.53万吨,日加工能 力超过100吨的大型企业占总数的 5%,45%是加工能力在20吨以下的小型 加工厂。Date7(四)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由于企业集团的兼并和重组,从1998年 后所人员下降;但近两年有所上升,主 要是由于近两年乳品行业的投资较热, 发展的势头较好,吸引了一些外资和国 内的投资,所以从业人员有所上升,基 本维持在万之间左右。Date8Date9(五)乳品加工业年生产总值 2000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共实现 销售收入86.1亿元。 Date10(六)乳品国际贸易情况我国成为乳品净进口国。乳制品的数量是当前国内总产 量的25.4%。

3、Date11Date12(七)生产工艺及装备水平我国乳品设备同世界先进国家比大约 有年的差距。目前进口机械占国 内50%的市场,现有的乳品生产企业 中,15的企业拥有进口设备。 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的超高温灭菌 奶生产线、塑料袋软包装奶生产线、 屋型纸盒包装的杀菌奶灌装设备、杯 装酸奶灌装设备等。 Date13(八)乳品生产成本及市场价格原料奶生产成本总的特征是北低南高、 农牧区低于大中城市,农户散养低于集 中舍养。中国原料奶生产总成本中饲料支出比重 较大。Date14Date15(九)乳制品总产量、品种与结构中国乳制品产品品种单一。其中奶粉产量约占乳制品产量的70% (2000年)。同199

4、9年相比,液体乳增加幅度较大, 超过50%。Date16Date17Date18图 2000年液态奶总产量的组成结构Date19(十)中国乳品消费2001年增长15.6%,预计2002年的奶 类消费增长幅度仍会保持在10%以上的 水平。Date20(十一)乳业管理、经营体制从全国范围来讲,原料奶生产归农业部 管理;乳制品加工归轻工食品部门管理 ;国内乳品流通归商业部门管理,乳品 国际贸易归口外贸部门管理。这种从国 家到省、地、县、乡都按部门分割管理 的体制对乳业的发展很不利。Date21(十二)乳品对外贸易政策目前中国执行的是比较开放的贸易政策 。除放开乳品进口外,还通过吸收世界 粮食计划署和

5、欧盟等奶类项目援助,进 口乳制品生产还原奶,以及吸引外资到 中国创办乳制品企业。Date22(十三)质量标准及质量保障体系我国的乳制品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有 很大的差距,如:干物质含量、细菌总 数以及体细胞的数量等都与IDF的标准 有差距,所以要完善和建立新的质量标 准。Date23(十三)质量标准及质量保障体系目前,世界乳业广泛采用GMP、 HACCP和ISO9000族等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目前大的乳业集团多以实行了 ISO9000族体系的认证,但中小乳业还 存在问题,而HACCP体系的认证,我 国自年代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 食品行业引进和推广以来,在乳业还未 普及,目前我们应积极推广该体

6、系的普 及,和国际接轨,这有利于乳业走出国 门。Date24二、我国乳品加工技术创新 趋势(一)、产前(二)、产中(三)、产中Date25(一)产前、奶牛单产方面我国奶牛单产较低,目前我国奶源 基地的良种及改良种奶牛一个泌乳 期单产在30005000千克左右, 但全国奶牛平均单产仅为1700千克 。Date26、奶牛单产方面中国荷斯坦牛品质最佳,年均单产 达5000千克以上,但其在全国奶牛 存栏中所占比例不高。全国成年母牛头均年产奶量为3516 千克,只相当于世界平均产量(5500 千克)的2/3。Date27、奶牛单产方面另外,国外已采用(即牛生 长激素),提高乳牛的产奶量是近 年来迅速发展

7、起来的一项高新生物 技术。Date28、奶牛饲养规模、 经济效益及奶价方面。()、从饲养方式看,中国的原料奶 主要由个体养殖户生产。据统计,1996年户养奶牛占全国奶牛总头数 的76.8,养奶牛户平均饲养规模不到7.4头 ,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大型奶牛场主要分布在 大城市郊区。大规模奶牛场的奶牛单产和奶的乳脂率、干 物质含量要普遍高于农户散养奶牛。Date29、奶牛饲养规模、经济效益及 奶价方面。()我国传统奶牛饲养业,劳动生产 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奶价高,已接 近或达到国外价格水平。 2002年4月份,乳品厂的收奶价格在1.5 2.0元/之间,最高的达到3.0元/ 以上。 而主要乳制品出口国家

8、的收奶价格:美国 2.76元人民币/,澳大利亚1.49元人民 币/,新西兰1.28元人民币/。Date30、原料奶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国外对原料奶的检测技术优势体现在对原料 乳化学组成及卫生质量(细菌数、体细胞数 、抗生素等)的快速检测、机械榨乳过程中 的自动计量等方面。我国在这方面的检测技术上较原始、简单、 落后,除大的乳业集团靠进口检测设备对微 生物进行检测(如完达山、三鹿等),大多 是企业无法实现对某些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急需开发这方面的技术。Date31(二)、产中加入后,对乳制品的在线检测显 得尤为重要,这有利于企业质量检验人 员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并及时整顿产 品质量。但我国乳品企业对

9、乳制品的在线检测技 术掌握的还很不够,包括:化学方法检 测、物理方法检测、和微生物快速检测 ,以及一些检测仪器的研制。Date32、乳的风味及品质方面我国奶的生产主要源于小规模农户 分散饲养的奶牛,多为手工挤奶, 原料奶质量差,国外一般采用大规 模饲养奶牛,牛奶的乳脂率、干物 质含量要普遍高于农户散养奶牛。 如:发达国家乳干物质达到12.5%, 而我国仅为11.5%。Date33、乳的风味及品质方面加入WTO后,一方面要调整乳的风味 ,另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乳业要推广 HACCP、GMP、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 系,以及乳制品标准也要完善和修订。Date342、生产装备及设备制造技术方面发

10、达国家原料奶的挤奶、冷却运输集中 ,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槽车运奶 在发达国家占收奶总量的70%。瑞典和法国生产的片式超高温杀菌机, 启动,运转,清洗全过程实现自动化, 无菌灌装技术和设备也有较高的水平。Date353、产品结构与技术开发方面)产品品种结构()、液体奶的开发。 国外液体乳主要以保鲜的巴氏杀菌奶为主 ,这与其完善的冷链系统和经济基础有关 。 而我国目前主要为UHT奶,应进一步开发 液体乳的品种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Date36()功能型乳粉。针对健康情况、特殊的人群、不同年龄 阶段的人群研究开发的功能型乳粉将很 畅销。如:低乳糖乳粉、初乳粉、免疫 乳粉。Date37()发酵乳

11、及其菌种方面益生菌发酵乳在国外日益受到关注,发 展势头较好。而目前国内企业的发酵剂 大多数是国外进口的。从长远来看,国 产发酵剂(如直投式发酵剂)的研究与 开发势在必行。Date38()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主要是对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和乳蛋 白活性肽的提取; 以乳蛋白为原料的生物活性肽; 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的益生菌发酵 乳制品的开发,Date39()发展学童奶 加工和包装手段落后,产品质量低下是困 扰中国学童奶的一大因素。 中国许多地区的学生饮用的含乳饮料,其 乳脂和蛋白质含量仅及普通奶的三分之一 。 加工和包装主要为巴氏消毒塑料袋或对牛 奶营养价值有较大破坏的长时间高温杀菌 和塑料瓶,这些

12、在国外均极少采用。 Date40()干酪的开发干酪生产在我国几乎是空白,而发达国 家将近30%50%的乳用于干酪的生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饮食西方化,干酪 在将来必将成为我国乳品工业的重要品 种之一。Date41)新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应 用方面()开发膜分离、超高压杀菌技术()开发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 (3)冷冻干燥。(4)微波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Date42(三)产后(冷链的建立)国外乳业由于在产后冷链较完善,所以产品质 量保证较好,且消毒奶产品多以巴氏杀菌奶为 主。而我国由于冷链不健全,所以产品以超高温为 主。近几年,牛奶的消费量上升,与仓买、超市

13、、 食品店等零售业的普及和店内冷链的普及是相 关的,因此政府要让零售业要加强冷链的建立,提高 零售业的硬件水平。Date43三、中国乳业同发达国家相比 存在差距和问题(一)人均占有量低。2001年中国人均原料奶产量只有8.01千 克。与其人口和农业大国的身份极不相 称。而世界人均产量95.1千克(2000)。Date44(二)生产成本高。、原料奶的成本高我国牛饲养规模小,散户饲养,劳动生 产率低,整体单产水平较发达国家低, 造成奶牛饲养的经济效益差、奶价高。Date45、乳品企业规模小我国鲜奶加工企业中,日处理能力在100吨 以上的企业约占总数的,欧美国家及 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乳品加工企业

14、平 均日处理规模均在2200吨左右。2000年,我国乳品加工前十大企业的总销 售额为70.42亿元,只及世界第一大乳品加 工企业雀巢公司同年销售额的7.2。 Date46、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成本高由于企业规模小,自动化水平低、劳动 生产率很低,加大了管理成本,造成产 品成本高。Date47(三)产品质量差、检测手段落后 世界各国在乳及乳制品的快速检测及在线 检测技术方面,都有比较强的技术优势, 而我国还相当落后,造成产品品质较差。Date48、管理问题乳业要推广HACCP、GMP、ISO9000等 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乳制品的标准完善 和修订。解决我国目前手工挤奶,造成 原料奶质量差,影响产品质

15、量的问题。Date493、生产装备及设备制造技术落后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 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 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 品种少、性能差。Date50(四)产品花色少、结构单一。在产品结构方面 ,1998年乳制品产量 中奶粉产量占70%,奶油、干酪、干 酪素的产量很小。液体奶消费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产量 也很小,象干酪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 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Date51(五)人均消费乳品低2001年全世界乳类产品产量为5.64亿吨 ,人均占有量为94千克,亚洲人均消费 乳类产品也已超过40千克,我国的人均 占有量7千克左右。Date52(六)乳业政策环境不利

16、于发展发达国家政府对乳业采取了各种各样的 干预和保护措施,保护生产者利益和国 内市场稳定的作用,我国也要效仿,以 保护民族工业。Date53(七)产前、产后、产中 一体化经营情况差由于中国乳业管理仍没摆脱计划经济体 制的影响。从国家到省、地、县、乡都 按部门分割管理。制约一体化的发展。奶业一体化程度高主要是由于牛奶鲜活 易腐,挤奶一日数次,需要及时冷却、 收集、储运,以保证鲜奶的质量。Date54(七)产前、产后、产中 一体化经营情况差在美国,实行一体化的比例也非常高, 250家奶业合作社供应全国约80的牛 奶及其制品。在荷兰,现有22家乳品厂中有 13家是 产加销一体化的合作社,其中包括供应 本国80牛奶及其制品的三家最大的加 工厂。Date55(八)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