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选修模块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以《自然灾害与防治》为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93346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3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选修模块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以《自然灾害与防治》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选修模块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以《自然灾害与防治》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选修模块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以《自然灾害与防治》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选修模块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以《自然灾害与防治》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选修模块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以《自然灾害与防治》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选修模块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以《自然灾害与防治》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选修模块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以《自然灾害与防治》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l 2 0 1 2年 第 1 2期 名师视野 普通高中耨课程地理选修模块 的 瞬络资源开发 寨施 然 害 例 北京陈经纶中学 ( 1 0 0 0 2 0) 赵卿 赵卿 ( 1 9 7 2 一 ),男,内蒙古呼、北京市优 秀地理教育工作者、朝 阳区地理学科 带头人、朝 来连续兼任朝阳区高考模拟试题命题专家组成 员、 兼职地理教研 员、科研 员。执教 以来,多篇论文获得北京市、朝阳区教科研 暨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一等 奖, 中国的石油安全 、 城市化 等多个课例 获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 堂教 学设计评选一等奖;主持教育部课题 宽带网 络应用研究子课题 “ 基 于课 堂网络环境的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培养

2、研 究”, 主持 深化教 学方式改革与信息技术的科 学应用研 究,成果获得北京市重 点课题成绩突出奖 ;编著 了 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创新设计 、 新课程高考地理备考与活动教学等 多部著 作 ;作为新课程培训讲师在全国范围内主讲培训1 0 余次,多次承担市级研究课的教学交流任务。 教学理念:从 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以多媒 体和 网络 为核 心的现 代信息 技术 迅猛发 展 ,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 新平台 ,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普通高中 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 、课程实施和课程评 价等方面的改革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和学 生学习方式

3、的转变。 “ 选修模块”是高 中新课程中独具 特色 、能体现 “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的发展 ”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修模块的教学虽 然 已经在各地区展开,但是至今还没有成熟的 、 可操作 的网络资源产品供广大师生选择使用 ; “ 任选”资源不 足 , “ 走班 ”教室不够 ,指导教师力量不强 ,是普通高 中实施选修课程普遍存在的困难。 “ 网络资源开发 与实 施 ”旨在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 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 “ 自主 、 探 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 ,从而把学生的主动 性 、积极性 、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传统的

4、以教 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整合出适合 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构建学生 自主学习的氛围,提 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以致用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 能力以及 自主创新的意识。本研究提供一种地理选修模 块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案例 ,供同行讨论 。 一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1 研 究思路 普 通高 中新课 程地理 选修 模块 包括 :地 球与 宇 宙 、海洋地理 、自然灾害与 防治 、旅游地理 、城乡规 划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本文选取了其 中 自 然灾害与防治 作为研究案例。重点是利用网络建 本 文为北 京市朝 阳区教 育系统 “ 双名工程”骨干教 师研 究项

5、 目重点课题 的研 究成果 。 1 0 名师视野 2 0 1 2年 第 1 2期 立选修模块 的教学资源库和探索新型的双课堂教学模 式 。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全解 、教学设计 、课件设计 、 素材甄选 、题库建设等。双课堂教学模式是指 由 “ 现实 课堂 ”和基于 网络环境下的 “ 虚拟课堂”所 组成的课 堂组织形式。其基本操作步骤是 : 根据学情和教学 目标 的需要 ,布置网络学 习任务 ,学生运用网络手段 ,在非 课堂时间内,教室以外的地点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 布信息 ,共同创设网络化资源 ,完成作业;在现实课堂 中,汇总交流 、解决虚拟教室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使学 生对 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6、能够有更清楚 的认识。 2 实验设计 高一年级共有4 个班 , 入学的成绩基本相同 ,可视 为同一基础样本。项 目实施选取高一 ( 1 )、 ( 2 ) 班作 为实验班 、高一 ( 3 )、 ( 4 ) 班作为对照班进行研究 。 实验班采用计算机 网络辅助教学方式 ,对照班采用讲授 法 、讨论法 、P P T 演示等多种非网络式教学方法。 教学实验使 用的评价工具为 学生能 力核查表 ( 如表1 ),用来评价实验班在实验前后能力的变化 。 实验技术路线如图l 。 表1 学生能力核查表 评价项 目 分值 标 准试题 2 0 上传资料 1 O 过程性评价7 0 发 帖成绩 回帖数 量 2 5 回帖

7、质量 1 5 模块测试 1 0 终结性评价3 0 学生 自评 5 物化成果展示 学生互评 5 教师评价 1 0 模块成绩 等级 堡 垒鲎 一 对 I t , 图1 实验技术路线 3 实施过程 ( 1) 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过程包括 :学生动员提出要求 在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 ( 笔者使用北京市教育学会网络 共享平台 );与学校协调课时机房管理等后勤保障 计算机教室的使用方法 ;对实验教师进行软硬件使 用方法的业务培训;教材准备及教材的内容处理;网页 设计技巧及编写网络课件 ( 用F r o n t p a g e 2 0 0 3 编译 ); 自动化题库的设计 ( c + + 、R 语言编程 );评

8、价指标的 设计。 ( 2)实验实施 笔者选取了4 个主题 ( 自然灾害的 自救与互救 、城 市化、生物灾害 、北京的气象灾害 ) 开展网络教学 ,本 文 以 自然灾害的 自救与互救 为例 ,实验班和对照班 的教学设计分别如下 : 实验班 以 网络媒体方式 教学 ,教学设计 如表2 所 示 : 表2 基 于网络资源 的实验班教学设计 教 学环节 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网络媒体 设计 意图 论坛提 问: 1 什 么是 自然 灾害? 2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 预 习 3 你知道地震之前有什么前 兆? 信 息,进行预 习。 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熟悉

9、4 地震 中如何 自救 ? 本节课 内容。 5 洪水来 了怎 么办? 6 台风来 了怎 么办? “ 学生教学生”让学生深 预 习 反馈 学生预 习阶段 回贴 中的问题 ; 切体验到 自己在 网络教学 将质量 高的回贴编写进课 堂教 学的 教 学网页制作。 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 反馈 网页中。 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 极 性 。 组织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上课 ; 通过教学网页和网络资 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资源自 授课 选取 “ 地震”为例进行教 学 ; 源学习本课 内容 。通过 教 学网页展示。 主 学习的能力 ;完成课标 及时回答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 发贴形式提出问题。 要求。 名师视野 组织

10、学生完成教学网页中的 “ 本节 课 堂 测试”部分 ,共1 6 道选择题 ,1 道 简 检 测本节课 学生 自学成 答题 (问题 :唐山地震 比察 隅地震 完成“ 本 节测试”。 教 学网页展 示。 果 ;考查学生的综合论述 检测 震级小 ,损失大 ,请 简要分析其原 能力。 因 )。 以一种 自然 灾害为例 ,简述其防灾 充分调动资源,延伸本课 作业 上交作 业 。 减 灾措施 。 的教 学 内容。 对照班用非网络媒体实施教学,教学设计如表3 所示 。 表3 基 于非网络媒体 的对照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讲解提 问: 1 什 么是 自然灾害? 2 我 国常见的

11、 自然灾害有哪 些? 授 课 3 你知道地震之前有什 么前 兆? 利 用教 材 查找 相 关信 4 地震中如何自 救? 息,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熟悉本节课 内容。 5洪水来 了怎么办? 6台风来 了怎么办? 授课 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及 时反馈 。 交流讨论得 出结论 。 培养 学生充分利用资源提 高学 习能力完成课 标要 求。 组织学生完成测试题 ,共1 6 道选择题,1 道简 课堂检测 答题 ( 问题:唐山地震比察隅地震震级小, 完成 “ 测试题”。 检测本节课学生学习成果;考查学生的综合论述能 损失大 ,请 简要 分析其原 因 )。 力。 以 一种 自然 灾害 为例

12、,简 述 其 防 灾减 灾措 作 业 上 交作业。 充分调动资 源,延伸本课 的教学 内容。 施。 通过完成网络作业 ,学生参 与到地理 网络资源开 发的过程 中, 使学习资源得到共享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 相互理解 、启发。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 ,在网络课 堂和现实课堂中予以解释说明。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前测 由于高一学生刚刚参加完中考 ,初三升学并没有 地理成绩 ,因此把他们升学考试成绩作为前测值进行比 较。表4 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中考成绩比较。 表4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人数和中考成绩 人 数 平均分 高一 ( 1)班 4 0 6 0 3 6 实验班 高一 ( 2)班 4 1 5 9

13、8 3 高一 ( 3)班 4 0 5 9 9 8 对照班 高一 ( 4)班 3 9 6 0 1 8 由统计结果可知 :实验班和对照班地理成绩无显 著差异 ,因此可以认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两个班在实验前 处于基本相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 实验所取得的效果可以认为是 自变量差异的结果 。 2 阶段测验 以 自然灾害的 自救与互救 一节课为例 ,教师 布置测评题 : “ 第1 7 题 :地震是突发性很 强的 自然 灾 害,大地震可造成严重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防震 减 灾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1 9 5 0 年西藏察隅地 区发生 8 6 级地震 ,造成 3 千多人伤亡 ,数千

14、万元 经济 损失。1 9 7 5 年辽宁海城地 区发生 7 3 级地震,有 2 千多 人遇难 ,经济损失达 9 4 L多元。1 9 7 6 年河北唐 山地区发 生 7 8 级地震 ,造成 2 4 7 5多人死亡,近 1 O 0 4 L 元经济损 失。”问题 :唐山地震比察隅地震震级小 ,损失大,请 简要分析其原因。” 教师进行初步评测 、审核后 ,统计学生的答题结 表5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答题要点对比 : 三 个 要 点 两 个 要 点 一 个 要 点 班 级 人 数 比 侈0 人 数 比 例 人 数 比 侈0 高一 ( 1)班 5 1 2 5 7 1 7 5 2 8 7 0 0 实验班 高一

15、( 2)班 4 9 8 8 1 9 5 2 9 7 ( ) 7 高一 ( 3)班 1 2 5 6 1 5 O 3 3 8 2 5 对照班 高一 ( 4)班 2 5 1 7 1 7 9 3 0 7 7 0 1 2 露 垒重 2 0 1 2 年 第 1 2 期 名 师 视 野 中,有 同学在 回贴中引用了其他人的观点 ( 如图2 即为 其中之一 ) 或补充了 自己的观点。 3 提高了学生学习时间使用效率 论坛作为载体 ,使有效教学时间得到延展。传统 教学只限于课堂的4 5 分钟。从本节课教学来看 ,每个论 题延续的时间均得到了延长。而有些时间是利用的闲暇 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利用更集约 、更高效。 4 形成了学生搜集资源的组织机制 充分发动学生 ,教学资源得以丰 富。在 网络教学 中,部分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查找 相关资料,与大家共享。例如0 8 0 1 班关于地震的论题已 经达 1 1 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