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博物学的结合典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3086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与博物学的结合典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与博物学的结合典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与博物学的结合典范(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责编 刘莉视觉 黄禧责校 陈福生13领读七天新书莎士比亚风物三部曲 文学与博物学的结合典范诗是最富有情感的文字, 如果我们能读诗, 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 艾青、 蔡其矫、 流沙河、 邵燕祥、 陈明远、 傅天琳、 舒婷的诗, 而他们是中国新 诗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诗是中国新诗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作。 七家诗选 (增订本) 收录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共212首, 其中修订和增补了诸诗人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新作50多首。邵燕祥、 流 沙河、 陈明远、 傅天琳还在原 “自叙” 后又撰写了 “再版叙” , 同时在文学评论 家蓝棣之的原序后增加了评论家汪剑钊的新序,

2、从中可窥见百年来中国新 诗的横向断代年轮和纵向进化轨迹, 是为纪念中国百年新诗的一大力作。 (刘莉) 七家诗选 纪念中国百年新诗力作七家诗选(增订本) 艾青等 著 语文出版社 2017年7月出版汪曾祺是现当代著名小说家、 散文家、 京派小说传人、 沈从文的入室弟 子。汪朗是汪曾祺长子, 曾任经济日报社国际部主任, 资深媒体人、 美食家, 烧一勺子好菜, 写一手好散文。其文颇具家学渊源, 但较之 “老头儿” 又多一 些发散性的东西, 于谈吃讲古的间隙总咂摸出些微言大义。 活着, 就得有点滋味儿 是汪曾祺和汪朗合著的散文集。内容分为三 辑, 辑一按地域论述美食, 讲述各地美食的精髓和有趣的见闻。辑

3、二论述 口感独特的美食, 借酸甜苦辣咸说尽人生百味。辑三论述美食文化、 渊源, 忆苦思甜, 追古溯今, 启发美食之外的思考。汪氏父子隔空对话, 娓娓道来 生活中微小却有趣的故事。(李福莹) 活着, 就得有点滋味儿 汪曾祺父子合著散文集 活着, 就得有点滋味儿 汪曾祺 汪朗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9月出版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收录了著名诗人、 法语翻译家树才给孩子作的 12篇诗歌讲座讲演稿。树才老师将自己30年诗歌创作的经验与对孩子的 观照热爱融为一体, 在这本书中化身诗歌课老师, 以幽默亲切、 最能打动孩 子们的语言, 讲述了古今中外最富代表性的诗歌之美。从中国古代诗人笔 下的月亮

4、, 到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米拉多桥; 从凝练清澈的日本俳句, 到印 度大哲泰戈尔恢弘优美的诗篇, 树才既专业渊博又浅显易懂的讲解, 令人 感受到诗歌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而最为可贵的是, 这些针对孩子们的诗歌讲座, 融入了他关于儿童诗 的 “诗观”童心即诗,他始终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心灵与诗 歌之间的关系。(刘莉)近日, 王能宪赏析作品集 中国最美古诗文 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 版。该书共收录46篇中国古典诗文名作解读, 其中大部分是作者早年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牌节目 阅读与欣赏 撰写的赏析稿。 王能宪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曾师从袁行霈教授, 并长期在高校从事 中国古典文学的教

5、学和学术研究。袁行霈评价王能宪 “具有扎实的文字功 底, 又长于分析和感悟, 那些名作一经他讲解赏析, 更加沁人心脾。因此他 写的这些赏析稿播出后大受欢迎” 。他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声 情并茂的录音附上, 使之成为 “有声读物” ; 王能宪还请他的师长、 朋友和同 事作插图书画; 原文、 解析、 声音、 书画四者合一, 进一步体味古诗文的意境 和情趣。(李福莹) 中国最美古诗文 多角度呈现古诗文的无穷魅力中国最美古诗文 王能宪 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年7月出版 星垂平野阔 听陈尚君说学林掌故商务印书馆近年来推出了一批当代学术名家作品系列, 陈尚君教授的 星垂平野阔 是这个系列中

6、最新出版的一种。 陈尚君学术兴趣广泛, 尤致力于唐代文史基本文献之甄别、 研究与建 设。其著有 全唐诗补编 唐代文学丛考 全唐文补编 等学术专著, 在海 内外中古文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星垂平野阔 收录陈尚君20余篇文章, 以表彰师长学行、 考述学林掌故为主, 兼自叙治学经历心得, 并关照当下海 内外中古文史研究。 陈尚君自叙, 书名 “星垂平野阔” , 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旅夜书怀 。人 生短暂, 天地无穷。当杜甫驾一叶扁舟, 凌万顷长江, 看朗星当空, 平野无垠, 虽感人生渐次衰瑟, 更悟天人交会, 心物无间, 人生可为, 及时感奋。(李福莹)星垂平野阔 陈尚君 著 商务印书馆 2017年8

7、月出版这是一部反映教师生涯与人生命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作者记述了自 己从小学、 中学到大学的所有任课老师的故事。作者并非在传达那种司空见 惯的师生情, 而是意在展示独特的精神传承关系: 无数品格超拔的老师, 用他 们的言行滋养了一个个生命; 父母生育了我们的肉身, 而老师给予我们灵 魂。在这个意义上, 他们是我们的第二父母。作者不为尊者讳, 如实记录其 跌宕起伏的人生、 命运, 因而该书也是一部深刻揭示老师生存状态的力作。 整本书是由几十个独立的故事组成的, 故事之间又相互关联, 跨度达 50多年。让人惊叹的是, 黄北平具有无与伦比的记忆力, 几十年前的人事, 居然都被他像录音机和摄像机一样的

8、心灵悉数记录下来, 一个个真实可敬 的人物, 从尘封的岁月里走到读者心里来。(刘莉) 第二父母 一部中国当代教育史第二父母 黄北平 著 刘秀品 整理 新星出版社 2017年9月出版花田岁月 的作者刘黎平, 除了 “网红” 、 作家等身份, 还是广州日报的一 名编辑。他的人生梦想是从12岁时看到一本 中国古代山水诗一百首 开始 的, 虽然鲁钝的资质总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提心吊胆, 然而能坚持不懈地做 梦, 其间经历两次高考才考上专科, 三次考研只考上自费研究生, 教过书不见 得出众, 当记者不见得优秀, 但终于有一天在纸媒获得一方平台。他善于码 字, 善于表达, 喜欢记录, 然后挂在网上, 不经意

9、间成了 “网红” 。 花田岁月 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原型, 讲述主人公从专科毕业到名校硕士 毕业, 从偏远山村到繁华都市, 从人生频频受挫到迎接希望曙光的心路历 程。入城以后, 农村子弟经历了一系列的情感和现实挫折, 最终获得人格和 精神上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是一部入城青年成长史。 (李福莹)花田岁月 刘黎平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7月出版 花田岁月 一部入城青年成长史读书这么好的事 张新颖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出版 读书这么好的事 凡得空闲都可读书?读书既是一种兴趣, 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 人与书的那些亲密互动, 书的漫 长历史中那些美妙时刻和经典心得, 不断被人

10、们记录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 授、 教育部特聘教授张新颖的 读书这么好的事 , 讲述了不同阅读方 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以及新时代读书人的选择和坚持。 读书这么好的事 一书包含了上篇、 下篇及外篇三个部分。上篇由24 篇独立的文章组成, 主要是张新颖在报刊上连载的关于如何阅读 “经典” 的 文章。在这24篇文章中, 作者通过清新隽永的笔触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与 书和作家有关的故事, 由此传达出读书的益处与方法。下篇为作者的演讲 集, 外篇是两篇独立的文章, 其内容主题均在传达读书作为一项精神活动, 在今天我们有何可能又该如何进行。(李福莹)商务印书馆 2017年6月出版莎士比亚笔下的少女和妇人 (德

11、) 海因里希 海涅 著 李永平 译莎士比亚的鸟 (英) 阿奇博尔德 盖基 著 李素杰 译莎士比亚的花园 (英) 西德尼 比斯利 著 张娟 译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我离开你的时候正好是春天, 当绚烂的 四月, 披上新的锦袄, 把活泼的春心给万物 灌注遍, 连沉重的土星也跟着笑和跳。 ” 莎翁 的戏剧和诗歌中不仅有人情世态, 还有禽鸟 花草构成的伟大自然。商务印书馆近期出 版的 “莎士比亚风物三部曲” 莎士比亚 的鸟 莎士比亚的花园 莎士比亚笔下的 少女和妇人 构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大自然 百科全书。 莎士比亚的鸟 着眼于莎翁著作中的鸟类 一般莎士比亚研究著作都从分析人物、 情节、 思想、 时代下手,

12、 阿奇博尔德盖基所 著 莎士比亚的鸟 一书着眼于莎翁著作中 的鸟类。这是别开生面的撰述, 读这部著 作, 读者眼睛一亮: 原来对莎翁的研讨, 还有 新的天地。 莎士比亚的鸟 是时任黑斯尔米尔自然 史协会主席的阿奇博尔德 盖基爵士为纪念 莎士比亚逝世300周年所作的致辞, 内容上 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以乔叟为例, 简要追溯了 “对鸟的钟爱” 这一主题在英诗中的最早体 现; 描述了莎士比亚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 展, 对莎士比亚作品中出现的鸟类进行了考 据和讨论; 选取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 斯、 济慈和雪莱的诗作, 对莎士比亚之后两个 世纪中 “鸟” 的主题在英诗中的发展做了提纲 挈领的描述

13、。通过大量的例证, 盖基展示了 莎士比亚作品中五彩斑斓的羽族生命的独特 魅力, 并为研究莎士比亚及其时代开启了新 的视角。 莎士比亚的花园 莎翁笔下的花园植物 1864年, 莎士比亚300年诞辰之际, 英 国出版了 莎士比亚的花园 一书。作者把 散落在莎士比亚26部著名剧作里的花草树 木集中呈现在读者面前, 逐一介绍了莎士比 亚笔下五彩缤纷的花园植物。这里树木繁 多、 藤萝蔓生、 鲜花芬芳、 百草丰茂, 令读者 不得不感叹莎士比亚渊博的学识和伟大的 才华。 这部作品, 包含着大量关于欧洲植物和 社会习俗的信息, 开创了从植物学视角研究 莎士比亚作品的先河, 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莎士比亚时代英国社会

14、的风俗习惯和自然风 貌, 对于后人研究莎士比亚作品和英国的社 会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也具有 珍贵的植物学研究价值。 莎士比亚笔下的少女和妇人 一篇独特而精彩的解说词 莎士比亚笔下的少女和妇人 是海涅受 邀为一部莎翁笔下女性主题的铜板画册作解 说词, 事实上被海涅写成了散文诗一般优美 的文学评论, 可以说这是一部伟大文学家向 天才文学家的致敬之作。海涅将莎翁称为 “精神上的太阳” , 并坚信德国人比英国人更 能理解莎士比亚。 在书中, 作者不仅高屋建瓴地阐述了 莎士比亚的文化意义与深远影响, 更通过 对 “少女和妇人” (45位女性角色) 的介绍与 解读, 勾连出莎士比亚文字世界的诸多子 题。海涅对莎士比亚的推崇既出于文学审 美自觉, 又不乏宏大深邃的思想体悟。海 涅以诗人的精妙语句和文学评论家的慧 眼, 不仅完成了一篇独特而精彩的解说词, 实则也表达了对莎士比亚这位天才文学家 的深情致敬。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讲述古今中外诗歌之美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树才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年8月出版本周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