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评论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3081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与艺术评论组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化与艺术评论组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化与艺术评论组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化与艺术评论组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化与艺术评论组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与艺术评论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与艺术评论组(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與藝術評論組259文化與藝術評論組城市文學節 2014 分組交流會(文化與藝術評論組)日期:2014 年 4 月 25 日(星期五)時間:下午 2:30 4:00地點:香港城市大學康樂樓 5 樓 R5000 室嘉賓:林沛理先生、季進教授、許子東教授主持:陳學然博士記錄:唐寶姬同學、潘慧嬌同學主持: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朋友,很歡迎大家出席今天 城市文學節 2014的其中一環文化及藝術評論組的交流會。先讓我簡介一下來龍去脈,我們在 1996 年開始舉辦這個文學活動,260生活在城市二一四年城市文學創作獎作品集徵文集當時仍稱城大文學節。於 1996 年,張信剛教授開始發展城大文學、文化,並設

2、城大文學獎。於 1998 年,鄭培凱教授開始着手籌辦一系列的文學、文化活動。距城大文學節首辦十年,即 2006 年,活動改為城市文學節,擴展參與範圍,不僅城大學生,中國大陸、港澳兩地人士也可參加。城市文學獎踏入第八個年頭,今年的主題跟往年一樣都是圍繞環保、人文,就是生活在城市。很榮幸邀請到三位著名作家、學者來跟大家見面,分享有關文化及藝術評論的心得,在此先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三位嘉賓。季進教授是江蘇大學文學院教授,也是博士生導師,曾任哈佛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訪問學者,及台灣東部大學的客席教授。他的著作對錢鍾書的研究蜚聲國際,跟李歐梵的對話錄也獲出版。至於許子東教授,相信很多朋友都看他的節目鏘鏘三人

3、行認識他,我也不例外。他現於嶺南大學中文系任教,並擔任系主任;早年於香港大學修讀博士,於華東師範大學教書。他的多部著作,如當代文學印象,為學界帶來重要貢獻。林沛理先生是資深評論人,現任牛津大學出版社英語教學出版副總編輯、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及藝術評論小組主席。很多時在香港媒體能看到他的文章、著作,為港人熟悉。他對於香港文化及藝術評論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他的言論、觀點都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發。今天的分組交流會長一小時半。於首一小時,會請三位老師分享文化及藝術評論的心得,讓大家不遠千里而來,聽聽他們有關創作的經驗;最後也留半小時,讓大家跟三位嘉賓老師交流溝通,也可請教自己的創作疑問。現在把時間交給三位

4、老師。林沛理:其實當了文化及藝術評論組的評審數年,印象中香港 人很喜歡寫評論,不僅僅報章、雜誌,就連電台、電視也散發很重的評論色彩。如果把評論看作等同表達意見,那麼甚麼有關電影、食物、政治、經濟的想法都是評論。人要表達意見是人性,表達自己是本能。倘若用語文、文字表達自己就等於評論的話,我們便活文化與藝術評論組261文化與藝術評論組在一個充斥評論的社會。但是,表達意見跟評論差別何在?甚麼時候表達意見會變成評論?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扣緊主題今年城市文學節的主題生活在城市,在城市寫評論有何特點呢?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喜歡閱讀評論,是因為在過程中感受到自由。就如看電影,為甚麼會喜歡主角、認同主角?其實

5、很多時,主角完成我們現實生活不會做的事情,即是acting out ones fantasies,滿足了我們的幻想,從中我們感受到自由。試想想,最受歡迎的電影角色都體現自由;越是深刻的角色,越是自由的人。自由有很多方面追求愛情的自由、完成自己的自由、發揮潛能的自由、反抗建制的自由;而電影中的主角往往都是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人。這是自由。評論在自由這方面予人的樂趣,能跟電影媲美。我認為最佳的評論,就是讀者能夠感受自由,評論者亦行使了他這身份的思想自由,這首先從選擇的評論題材、對象看到。我最欣賞一名評論人法國評論家 Roland Barthes,他寫非一般人所選擇的,任何東西都是他的評論對象,比如

6、艾爾菲鐵搭、摔跤和快餐店。另外,紐約書評和紐約客的評論範圍也很廣泛,表面像跟評論沾不上邊的事物,從小事一樁如乘坐地鐵,到世界大事如國際關係,全都是評論對象。評論跟城市關係密切,甚至可以說,評論是一種屬於城市的寫作類型,因為城市不斷提供評論題材,城市代表着行動自由、思想自由。有種所謂 forbidden thought,在往時的農村社會、工業化前的社會,很多事物莫說行動,就連想也不能想,例如男女關係、性、顛覆等等跟社會穩定有關的東西。可是,城市賦予自由。不能想的,變得可想,甚至鼓勵你去想,挑釁你去想。由於城市容許你思考一切,把心裏所想付諸文字表達出來,最有趣的評論由此誕生,也就是最行使自由的評論

7、。我不太滿意今年的參賽作品或一般的評論,是因為它們很多都沒有充份行使評論自由、思想自由,筆者總覺得有設限,誤以為有很多不應納入評論範疇、應用特定方式、規格,比方說,用學術形262生活在城市二一四年城市文學創作獎作品集徵文集式寫評論。當然,如果要取得學術成功,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否則,應用自由態度看待。要行使思想自由,首要衝破心理障礙。我察覺到,香港很多寫評論的人都沒有行使自由,反而處處顧慮社會禁忌、主流意見。尤其寫給出版的評論,讀者對象都心裏有數,心態在於想取悅他人,爭取認同,避免使讀者反感甚或遭到網上批評,此等都限制行使自由。事實上,最佳的評論不但能令讀者對評論對象增加認識,也能夠刺激讀者增加

8、自我認知、多關注自己,因為從閱讀過程中,你發現到自己為何喜歡這、為何不喜歡這、為何該事物受歡迎、彰顯甚麼社會價值、這價值跟自己有甚麼關係、若我同意表示我是怎麼樣的人。評論就是把曖昧、避而不宣的事變得直接、明顯。所以,最佳的評論,不就是能把你跟自己、你跟生活、你跟社會的關係變得更密切。可惜,這種評論越來越少。不是誤把隨想當作評論,沒有嘗試說服人,就是盲從規格和主流價值觀。行使思想自由去挑釁主流意見,就是評論的核心。因為人性,人人都是愛說故事、愛聽故事的癮君子,只因故事能滿足我們基本需要,給我們原因、答案、意義;評論就背道而馳,把心底話道出,引起共鳴,提醒我們那不過是故事,那是虛構的。即使不認同該

9、評論,我們也能體驗到思想自由、表達自由,這是最重要的。既然自由已在,就要有膽量去行使。希望大家可多從自由的角度理解評論,說不定能領會到多一番意義。主持:謝謝林老師,為我們從這主體價值去談評論,我也深受 啟發。接下來,請許子東教授為我們發言。許子東:我就主要談文學評論吧。以前修讀研究生時,文學研 究會的老作家許傑說過:文學評論首先應該是文學,也為此寫過文章。你們同意嗎?當你看到一篇文學評論,它算不算文學作品呢?聽眾:應該算。 許子東:當時他的文章有很多人贊成,覺得很多批評文都寫得文化與藝術評論組263文化與藝術評論組很枯燥,跟學術研究沒兩樣。我也不敢反對,因為當時他是我的老師啊!那些人還說,做文

10、學評論得懂文學,所以也要懂文學的要素表現感情、靈感、想像、幻想、個性、真誠等等,意思說,文學評論也要這些東西;要是沒有,就做不好評論。這個說話在學術上來看不無道理,就像今天的文學節,也就設置了評論組;香港每年的文學雙年獎、中文創作獎,我都是評論組,評論就歸納到文學的範圍裏去。20 世紀出現的形式主義、西方的新批評主義後,觀點就改變了。其核心概念在於文學評論不是文學,它是關於文學的科學。故此,文學評論,或文學批評,literary criticism,就走向兩個極端。第一方面是我們中國傳統所說的評論,通常說作文學的一部份,也發表到創作雜誌。第二稱作文學研究,嚴格說來不算是文學。你不是要靠感情、個

11、性、想像、陌生化,你要靠理性、學術、邏輯、歸納、資料。譬如,任何一句話,怎麼作詩的語言,怎麼不作詩的語言呢?若果是詩的語言,這句話是不科學的。如果是科學,比方說,這是一瓶水,這就不是詩的語言,不是文學。這是一個減肥不成功的例子(手握形狀圓渾的瓶子),這就是詩的語言了;這一瓶孤獨,這就是詩的境界了。那麼新批評的最基本說法,就是一句話,從嘗試來講,是科學還是不科學的。要是科學,就不是文藝;要是文藝,就是講不通的、是象徵性的,那就是文學。文學評論,就是藝術的一部份,遵從藝術的一些物質。所以今天談文學評論,首先要弄清最基本的概念你是在做文學研究,還是在做一般的評論。兩者在內地比較混和;香港的好處,也可

12、能是壞處,就是事情要分得清楚,領域歸領域,範疇歸範疇,因此剛才相通的 literary criticism,在香港則往兩個極端發展不是專欄,就是論文。你們現在寫評論其實也只有這兩條路而已,因為香港沒有太多文學雜誌讓你寫評論,所以只有寫專欄。另一極端,就是在學校寫論文,要標示出處、插入註解等等。我最初開始寫論文時,也覺得不好意思。我寫一句話:路本來是沒有的,走多了就成了路。我本來就這樣寫,在美國就被批評:Quota-264生活在城市二一四年城市文學創作獎作品集徵文集tion ? Footnote ?我說:這誰都知道,我還要加句魯迅傳記第幾句、哪個版本嗎?最好還要說不同版本的是怎樣的嗎?他們說:一

13、定要加註。中國知識分子對這做法傳統算是反感,因為我們古人寫文章,就無一字無出處,但就是不落註。看古詩時,每個地方都是典故,但不會加這是從杜甫這是從陶淵明因為古時,詩都是寫給朋友看,我加註解就等於假定你看不懂,就像李白寫給杜甫的詩下面加個註沒兩樣。現在就不同狀況了,這叫知識產權,不然你就盜用別人的作品。但其實,中國人骨子裏就是不接受這一套。我任教的嶺南大學裏,有名男生給女生寫情信,寫了首古詩,這很是鼓勵,很有文化;千不該萬不該,他在信後面加了幾條註解,那女生就把他甩了,心想看不起我?但同學們千萬謹記,各家自有各規矩,陶傑寫專欄用很多典故也不加註解,沒關係,但論文,就怎樣都要加註,這是西方知識產權

14、的概念。作為老師,我這是要告訴你,你不一定要崇拜、相信,但要遵守遊戲規則,要作研究,其基本出發點是讓每人的見解都與別不同,還不能只依靠個性行事。文學就不一樣,可以靠個性。你們假若出於興趣、感情的需要、心靈的飢渴、靈魂的顫動寫文學評論,但不要功利、學術規則,那怎麼辦?這也太困難了,專欄並不是人人能寫,香港的專欄都是一塊塊地盤來供老的,年輕人很難踏足。除此以外,網絡已把底線壓得很低,任何人都可以寫評論,還可以比你精彩。如此,一方面網絡門檻低,一方面公共傳統紙媒進門難,所以同學們要寫評論,先做好思想準備,真正滿足自己心靈需要,不要太功利,也就發洩一下行了。有很多人責怪網絡,指它破壞文學,誰都可以當作

15、家。其實這是弗洛依德的夢想文學植根於夢,植根於不能滿足的潛意識;只要人在,文學就會存在,人人都是創作家。弗洛依德的這個理論,直到有了網絡才變成現實,網絡時代不一定是文學的霉事,也可以是文學的盛事。我看過網上有人對中國夢絕好的評論:中國夢跟美國夢最大的差別是時差;一個是黑夜做的夢,一個文化與藝術評論組265文化與藝術評論組是白天做的夢。太精彩!他沒有說哪個是黑夜的夢、白天的夢。它根本是在挑戰新批評的定義,因為這句話完全是科學道理啊!確實是有時差,背後的隱喻意義更是極其深刻。所以說,不要只看大眾的東西、專欄,也要讀好書、經典,使雜亂的信息、符號裏,找到打通我們思緒的東西。有天我跟很多人擠地鐵,忽發

16、其想,我們擠得很緊,可我跟他們完全沒關係;反之,我跟張愛玲、魯迅的距離還要近得多。他們不認識我,只是通過書本、精神上相通,而這就是文學最大的魅力。你能擠在一堆沒關係的事物中間,卻可以跟其他東西連繫相通。主持:謝謝許子東教授精彩的發言!剛才許教授為我們講了文 學跟文評的關係。接下來,有請季進教授為我們發言。季進:我完全同意他們剛才的一些觀點。文學評論這東西,是 心靈的一個需求,可能講的是比較高雅了一點,從我個人的感覺來講,這個很大程度上屬於一種自娛自樂。我一直跟學生講,我們文學的專業,尤其是文學研究,自娛自樂的成份遠遠大於精神性追求。因為在現實生活當中,尤其是在當代這種功利性的社會中,我們這266生活在城市二一四年城市文學創作獎作品集徵文集種專業出來的學生其實蠻可憐的,因為我們那些碩士生現在只能到小學裏面教書,博士生只能到那種邊遠的,像貴州、雲南等邊遠的大學裏面教書。再過若干年,可能博士也只能到中學裏教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