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2999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 1 课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1515 题;共题;共 3030 分)分)1.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受到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D. 墨家学说的影响2.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2、( ) 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3.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24.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

3、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墨家 D. 法家5.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 ) A. 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 B. 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C.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D. 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6.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

4、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 A. 藏富于民 B. 勤俭节约 C. 忠孝为本D. 国富民贫7.“中新网”2010 年 7 月 2 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 2010 年 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 “礼之胜,和为贵” B. “仁人无敌于天下”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养心莫善于寡欲”8.“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与此主张同属

5、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9.“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荀子( ) 3A. 重视礼义教化 B. 强调严刑峻法 C. 主张仁义、法治并用D. 提倡上善若水10.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A

6、.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1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 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 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12.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 主张

7、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 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 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 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13.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 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14.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 A. 民

8、贵君轻说 B. 人性本善说 C. 先义后利说D. 浩然之气说415.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 人的平等权利 B. 人的善良本性 C. 和谐社会人际关系D. 人的自由权利二、材料分析题(共二、材料分析题(共 3 3 题;共题;共 3030 分)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孔子”之名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即孔子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等。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即当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来看待、理解、诠释和评价孔子及其所言、所行、所思时,所

9、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有关孔子的观念和形象。三是纯粹符号化的孔子,即孔子之为孔子,不再是一种纯个人的私名,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人们交流与对话、对抗与互动时共同运用的公共的符号。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根据材料,围绕“不同视角下的孔子形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史不同时期的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

10、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盐铁论“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司马光稷下赋材料二: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人权宣言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 518.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

11、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 (1)以上言论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简要分析上述三种言论哪一种最适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为什么? 6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很容易的看出陶渊明等人是持有的道家的出世的思想,采取的是逍遥的人生态度。故选 B。A

12、 项是主张积极地入仕,对社会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C 项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D项是主张兼爱、非攻。2.【答案】B 【解析】【分析】据材料提到,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重大变革,百家争鸣,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故 B 正确。先秦诸子思想不是开历史倒车,故 A 排除。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没有突出社会进步的代价,故 C 排除。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本质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故 D 排除。3.【答案】B 【解析】【分析】A 不对,荀子仍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C 不对,儒法并用

13、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是在汉朝;D 不对,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既相互诘难、批驳,也吸收、融合,因此 B 符合题意。【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和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C 正确;儒家与材料中“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