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2998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1515 题;共题;共 3030 分)分)1.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 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 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C. 恢复和发展经济 D.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2.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 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 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 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3.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

2、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 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 B. 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 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D. 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4.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 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 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 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25.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的内容包括( )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A. B. C. D. 6.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指孝文

3、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笼络汉族地主 B. 稳定鲜卑社会 C. 巩固北魏统治D. 促进民族融合7.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是( )黄河流域长期战争,政府手中掌握大量荒地宗主督护制度的实行,政府控制许多劳动力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的严重短缺长期的战乱使中原地区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 A. B. C. D. 8.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的内容包括( )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A. B. C. D. 9.北魏政权最早崛起于今天的 A. 东北 B. 北方 C.西北 D. 西部10.(北魏孝文帝)“初谋

4、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 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311.史书记载,北魏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孝文帝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 A. B. C. D. 12.促使拓跋部由游牧转向农耕定居生

5、活的因素有( )解散部落组织,实行编户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宗主督护制 兴办太学 A. B. C. D. 1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整顿吏治 颁布均田令 迁都洛阳 行汉制 ( ) A. B. C. D. 14.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 )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 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 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 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 A. B. C. D. 15.“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

6、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 A. 实行均田制 B. 推行三长制 C. 整顿吏治D. 迁都洛阳二、材料分析题(共二、材料分析题(共 3 3 题;共题;共 4545 分)分)1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4材料一: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

7、除南北朝歧见。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材料二:(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清)赵翼甘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 6 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北魏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材料二: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

8、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材料三:鲜卑武士佣和汉人胡食图(1)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51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地一次重要改革。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

9、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资治通鉴齐纪二材料二:(太和)九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着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北魏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时解决土地问题

10、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3)从文明史的视角,指出孝文帝上述改革的历史价值。 6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 【解析】【分析】北魏政权颁布均田制的目的最主要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自己的统治;故选 D。A 项错误,接受先进的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推动自身进步的手段;B 项是改革的影响;C 项也是颁布均田制的目的,但不是从根本上进行的分析。2.【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选择 C 项。A 项有一定迷惑性,拓跋氏已经是皇族,不存在提高政治地位的问题。BD项明显不是主要

11、的目的。【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的目的是维护自身对黄河流域汉族地区的统治。在政治上,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着管理先进的汉族地区的问题,需要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在经济上需要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同时也要增加政府的收入。因此冯太后和孝文帝先后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3.【答案】B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中的“北境自染逆虏”不难看出是鲜卑族入主中原;“征调赋敛,糜有止已”可见鲜卑族对汉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由此看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十分尖锐。 因此选 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对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细加分析,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衰落,故本题答案选 D 项。A 项说法正确;B 项比较符合孝文帝移风易俗的内容;C 项是移风易俗的作用。【点评】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