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妈妈一起过节就是最大幸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2942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8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和妈妈一起过节就是最大幸福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能和妈妈一起过节就是最大幸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和妈妈一起过节就是最大幸福(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本报讯 昨天, 记者从复旦大学 附属妇产科医院获悉, 一位在该院集 爱中心成功受孕的女性通过其所创 办的上海 “心手相牵” 社区公益基金 与5对失独夫妇结对, 将在当事双方 自愿的情况下, 为他们接受辅助生殖 技术提供资助。 方菱 (化名) 今年42岁, 早年将 生活重心都放在事业上。由于年龄 大和输卵管等因素, 方菱自然怀孕的 概率很小, 于是她在集爱中心走上了 “试管婴儿” 之路。虽然经历了3次移植失败和1次胎停, 但她都乐观配 合医生治疗。而这段经历也让如今 成功受孕的她想帮助更多的人。她 所牵头的基金会通过区卫计委找到5 对40至50岁的失独夫妇, 在征得他 们的同意

2、后, 将资助这 5 对渴望孩 子、 却因年龄等因素无法再次自然怀 孕的夫妻接受辅助生殖治疗。 据悉, 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 家庭, 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 在 方菱所在的区县, 光是记录在案的失 独家庭, 就有600个。当全世界都在 庆祝这个温馨的母亲节时, 这些失独 家庭却把自己排除在外。高龄准妈妈资助5对失独夫妇06 城事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赵一智 美术编辑 陆轶联系我们 一路小跑到医院 怕再也叫不醒她 4月30日晚上等到肝源, 次日凌 晨进的手术室, 王珊珊的母亲郭金萍 动完手术已经整整8天了。 王珊珊要比很多人要幸运, 因为 医生告诉她手术很成功。手术前,

3、因 为郭金萍失血过多, 医生给王家人开 了一种药, 王珊珊跑遍了很多药房, 被告知整个上海这种药都断货。她 托了杭州的朋友, 竟然买到了。事关 人命, 这位朋友开车连夜将救命药送 过来。郭金萍是4月30日晚8点开 始麻醉的, 当晚11点多药送到, 凌晨 12点手术开始。 对于大家的帮忙, 王珊珊分外感 恩,“这个药是帮助凝血的。朋友们 都很帮忙。我真的感动。 ” 手术前, 主刀医师说, 病人病情 太重, 可能会下不来手术台, 让家属 做好心理准备。凌晨4点, 看着医生 从手术室出来, 王珊珊和爸爸焦急地 围上去。没想到, 第二天中午妈妈就 醒了。“妈妈看到我爸爸的第一句话 是,你头发都白了,

4、瘦了很多 。 ” “因为之前病情严重, 妈妈的术 后恢复比较慢。隔壁床的精神状态 比我妈妈好很多, 都可以下地走了。 但妈妈的术后血糖高得吓人, 昨天 28 点多, 今天医生给她加了胰岛素 的量降到17点多。她整个人没有力气, 坐不起来, 也没力气说话。医生 说, 手术前她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再 晚几个小时恐怕就不救不回来了。 ” 王珊珊说。 妈妈昏迷的日子, 她经常蹲在妈 妈身边喊她名字, 和她说着贴心话, “妈妈,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珑珑 ( 外孙 ) 还盼着你回去呢。 ” 这些天, 王珊珊和其父租住在医 院附近的小旅馆。有一次工作人员 打电话过来, 称她母亲的情况不妙。 她一路小跑

5、到医院, 一边跑一边喊 “妈妈, 妈妈” 。“我一直喊到病房, 就 怕再也喊不到她了。在医院里, 我看 到她已经没有意识了, 翻着白眼, 手 握得很紧, 我害怕她一松手就去了 ”妈妈还活着 已是最大的节日礼物 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已经过去。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 王珊珊本 来想买束花, 但重症监护室里不能放 花, 她早早地爬起, 像往常一样, 花一 个多小时, 给母亲炖了一锅小米粥。 “平平淡淡对恢复更好一点。妈妈还 活着, 已经是最大的节日礼物了。 ” 昨天早上, 珑珑和妈妈进行了视 频。“外婆我想你。 ” 听着外孙的童音, 郭金萍欣慰地笑了。 尽管手术很成功, 但王珊珊和爸 爸没少为她操心

6、, 术后的8天里, 父 女俩轮番照顾, 24 小时轮值这位昔 日家里的主心骨。 “医院只有白饭, 对血糖恢复不 太好。我就带了小炖锅, 为妈妈炖 粥。旅馆是老房子改建的, 老板不让 炖东西, 我就和老板商量, 每天早上 五点起来站在旁边炖一个小时, 做点 汤和饭。 ” 短短一个月, 这位平日娇生 惯养的独生女学会了自立。 这次手术花了100多万元, 一直 瞒着母亲病情的珊珊生恐母亲有心 理压力, 不想让她知道实情。但母亲 神志清醒时, 隐约会知道些许。这两 天, 珊珊拜托身边的亲戚朋友把朋友 圈发布的关于母亲的消息都删了。 “我妈妈有我几位同学和朋友的微 信, 我怕她醒来后发现这一切, 会有

7、歉意。对我们来说, 钱是可以再挣 的, 但妈妈只有一个。我们不能失去 她。 ” 看着眼前的母亲, 她唯有耐心等 她慢慢好起来。 得知最新的进展后, 不少网友在 母亲节当天祝福这位妈妈。白领黄 先生说,“太好啦, 家父过世得早, 我 真的是感同身受。好人会平安。 ” 一 直密切关注此事的魏先生说,“祝天 下所有妈妈身体健康。觉得自己好 幸福。 ”昨天是母亲节, 朋友圈被祝福和 感恩 “刷屏” 。某网站调查显示, 有八 成网友表示自己记得今年的母亲节 是哪天。而妈妈们则表示: 陪伴与聊 天比礼物更重要。 本次调查中, 有八成网友表示自 己知道昨天是母亲节。虽然平日和 妈妈的平均通话时间不到 10

8、分钟,不及闺蜜和恋人, 但在母亲节当天, 如果不能陪妈妈过节, 也会打去电话 陪她聊会儿天, 并买好礼物邮寄回 去。网友 “Lisa酱” 说:“母亲节提前准 备了礼物邮寄回家, 妈妈很开心, 但 是母上大人也说以后不要 瞎 花钱 了, 没事多给她打电话聊聊天就行。 ” 青年报资深记者 郭颖八成网友记得母亲节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本报讯“老妈, 这辈子我很幸福 了, 下辈子, 下下辈子, 都还跟你做娘 俩”“一直都被全世界最最好的爸妈 保护着, 我只想快快长大, 然后永远保 护你们”“就想和你说, 我爱你” 这个母亲节, 有一群幸福的妈妈收到 了一份特别的 “礼物” 。华东师范大学 经管书院95后的

9、大学生们在母亲节 之际自主策划和组织了一次别样的 团日活动, 他们一改 “手机党” 的日常, 用传统的纸笔书写方式, 在教室里集 体为妈妈写下了一张张祝福明信片, 写下了多少次因为害羞没有对妈妈 说出口的那些 “肉麻” 的心里话。 “在这个喧闹的网络时代, 我们 选择回归线下, 用最传统的书写方式 向最亲爱的妈妈诉说我们发自心底 的爱意。 ” 活动的发起人之一、 经管书 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二学生黎锦 璇在谈到缘何策划此次活动时说, 虽 然现在有微信、 短信、 电话等很便捷 的形式, 朋友圈里也有各种版本的母 亲节祝福语、 图片、 小视频, 但总觉得 这样的信息化手段少了一些温情, 不 足以承

10、载我们对妈妈的那份感恩。 参与此次活动的其他同学也深有 感触,“提笔的时候, 脑海中浮现的是自己曾经的稚嫩、 叛逆, 妈妈的呵护、 宽 容。明信片上的寥寥数语虽然无法穷 尽对妈妈的感谢, 但相信妈妈收到卡片 时一定会懂我的心意” ,“在邮局贴邮票 的那一刻, 我心里想的是, 邮票这端的 我们已经长大了, 很快乐、 很努力、 很想 让妈妈放心, 希望邮票那一段的妈妈永 远年轻, 也能让我们放心” 收到意外惊喜的妈妈们也第一 时间给辅导员老师发来了短信, 分享 节日的喜悦。“看到孩子手写的心里 话很意外, 也很感动, 这是我收到的 最珍贵的礼物, 感到孩子在大学不仅 在学业上进步了, 更成为了一个

11、有担 当、 懂感恩的大人, 真的很幸福! ”“手 写的甜蜜不是其他礼物可以比拟的, 虽然孩子上大学后不在自己身边, 但 感觉心的距离却比以前更近了, 孩子 的这份心意我会好好珍藏。 ” “这些95后的孩子们在给妈妈写 明信片的时候, 也许自己并没有意识 到, 他们其实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践行 着友善之德。 ” 经管书院党委副书记董 盈盈说, 除了妈妈们, 书院很多辅导员 和老师们也被同学们这样的举动感动 了,“价值观教育不是口号, 也不是抽象 的概念, 当它真正融入到青年大学生的 生活日常中, 就能引发同学们的情感共 鸣, 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正面影响。 ”一改 “手机党” 的日常 95后大学生纸笔

12、书写对妈妈的爱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本报讯 昨天是母亲节, 由专家联谊会推荐的中美医疗专 家共同组成 “感恩母亲大健康医 疗咨询团” 前天走上街头为广大人民 群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前天下午, 大健康公益咨询在静安区长寿路 1111 号悦达 889 中心举 行。美国和中国基因组学技术应用研 究领域早期开拓者和资深专家之一金 刚,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 心血管内 外科主任终身教授沈路一, 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俞昌, 留学欧 洲国家博士、 临床皮肤科专家蒋英华会 在现场为民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健康活动献礼母亲节盼与重症母亲 过母亲节 “妈, 我们还能一起过母亲节吗? ” 后续 王

13、珊珊发来短信说 能和妈妈一起过节就是最大幸福关注母亲节 就在上个月, 80后女孩王珊珊的母亲郭金萍突患急性 肝衰竭。肝移植前需做血透的母亲急需大量血浆, 面对 医院的供给不足, 王珊珊向本报求助, 呼吁更多热心人来 献血救母。在4月30日和5月2日, 本报官微和报纸都对 其做了详细报道。 当得知这位妈妈接受了肝移植手术后, 许多读者默 默为这位母亲祝福。昨天, 王珊珊终于完成心愿, 并给本报记者发来短 信,“今天母亲节, 能和妈妈一起过就是最大幸福!平平淡淡就好!谢谢 你!也万分感谢 青年报 ! ” 透过ICU厚厚的玻璃窗, 她远远地望了一眼 仍躺在重症病房里的妈妈, 默默地祈祷,“妈, 你快点好起来吧。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王珊珊小姨探望王珊珊母亲。受访者供图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