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92501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8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人海涅说过,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从上世纪6 0 年代以来,环境问题逐渐演变成为当代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社会力图解决的问题。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国际社会在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形态取向的系统理念和战略思想。因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是2 1 世纪人类社会进步的中心课题。 t 陋垂垂圆画殖嚼:我国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认识的不足一是生态意识的缺乏。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公众还没有很强的环保意识,一些地方官员“先顾肚皮,再要脸皮;先要温饱,后再环保

2、”的传统经济思想还比较严重。福建省部分山区县( 市) 由于经济总量不大,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各地争先恐后地上项目、争企业,而高新技术企业往往不愿落户偏远的山区,因而引进的大多数是吃资源、污染型的企业,已对周边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有的人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必然要增加企业成本,可能会导致大量小企业,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小企业倒闭,引起更多的失业,影响社会稳定,同时也会降低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造成这些认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这些地区虽然已出现环境问题,但是还没有巨大的生态危机,如闽北地区虽然生态环境有所退化,但与其它地区相比依然还是青山绿水;二是政府自身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有效的环境保护举

3、措。二是关注程度的不足。对大多数人来说,与现实的衣食住行相比,生态环境保护与后代人的利益似乎相距遥远,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很少考虑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长期影响,也很少考虑到子孙后代的潜在损失。环境无偿使用导致了环境质量下降,从而产生了资源与环境问题。然而,生态环境的保护决非少数人的专利,它需要的是广大公众切实的认同和积极的参与。F r o ma l l坚壁堕囫皿墨曩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缺陷一是地方保护主义。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种保护在有的时候和情况下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保护一致,而在不少时候和场合下又很有可能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是加速过度消

4、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在2 0 0 2 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文件中,水电已从清洁能源中被剔除,而我省近几年小水电却布满各地,“有河皆有多库”的现象极为严重,河流的开发利用率超过了9 0 ,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的3 0 ,活水变死水,丧失了水体自净能力,物种减少,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环境容量急剧缩减。这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政府管理不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小水电是当地政府财政的主要支柱,甚至当地政府官员或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入股其中,为保证其财政收入,明着取缔暗里纵容。究其根本,还是以G D P 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在作祟,而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环境,往往成为经济政绩比赛与个人利益的最大牺牲

5、者。二是经济发展计划和环境生态保护规划往往互不相干,在现实中一旦发生冲突,往往是后者服从前者。一些新的经济项目主要注重经济效益分析,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做得不够,而项目审批部门也更多地将视线放在预期经济效益上。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太多地考虑小范围经济资源优势的开发,对开发的自然环境代价缺少考虑。许多“绿色”部门没有被赋予法律法规强制执行的权力,他提出的规划只不过是地方政府部门的“软指标”,只有向同级政府的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更没有“一票否决权”。对于企业,“绿色”部门同样无能为力。原因之一在于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手段。我省部分山区县( 市) 对所引进企业的环境评价,属于“先上车,后买票”,企业如果遇到

6、问题,政府出面向环保部门交涉说情。闽北的丽瓯、丽浦、丽阳三家胶合板厂大量“吃进”木头,造成当地荒山秃岭越来越多。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没有可操作的奖惩办法,难以做到强制各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对于日常监察中发现的不遵守节能设计、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耗能产品等浪费行为和污染环境行为,有关部门只能发责令改正通知$ 黄加林,中共福州市委党校文 黄 加 林 *w o R L DE N V l R o N M E N T 矿Z 培山77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田LJ_|C|3Qc Dmrorn1一11=r3CI一oo一一。刃=Nc一3万一口一oDrn一书,令其限期整改,除此别

7、无他法。三是目前普遍存在着原材料价格和循环过程成本障碍,这使得循环经济难以发展。现行市场条件下源自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原料常常不仅性能上不占优势,价格上也不占优势,以致在现行市场条件下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很难自发运行。造成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因为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私人使用与社会付出成本不对称。通常,每个经济人总是在开采初次资源与利用再生资源之间进行成本比较,总是试图免费或低价使用环境排放废弃物而节约局部成本。这种情况在矿业生产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闽北仅有羊菇山石灰矿厂达到省级标准,大多采矿企业尾矿废水随意排放,“采易弃难”现象极为严重。在矿业生

8、产中,存在矿产资源价格和矿业生产支付的环境成本过低的现象,相当于廉价侵吞了公共资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资源税的不合理。我国的资源税按税目分别计算,其中,原煤、原油、原盐、天然气和铁矿石等应税品目的税基按实际产量计算,单位税额分别按各地区单位税额计算确定;其他非金原矿和有色金属矿资源税按实际收入计算。而再生资源在原材料的回收、加工、再生产环节中,却要受到已经在生产消费领域中体系比较完整、标准比较严格的环境监管,因而环保成本高。其次是以大规模、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得多数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成本日益降低,而对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集中回收成本高。此外,再利用和再生技术发展滞后,规模效益差。

9、由于以上原因,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原料的成本往往比购买新原料的价格更高,这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发展经济学中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缘由便是贫困自身。而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是科技的引进。但发达国家很少愿意无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我国的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我国关键技术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 ,科技整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 5 年2 0 年,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7 8 酽Z 瑶l w o R L DE N V l R o N M E N T理和高浓度有机废

10、水治理等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我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也亟待提高。资金是制约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既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又必须发展经济,但资本积累的普遍缺乏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操作难度。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虽可利用世界资源与市场,将其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等优势资源与国际市场的过剩资本、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等优势资源进行互补。但发达国家依靠自身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优势低价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将“工业污染”以及“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必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问题。美国处理1 吨电子废物的成本是4 0 0 美元,

11、而运到发展中国家只需4 0 美元,美国回收的电子废物的8 0 被运到亚洲。一些非法流入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手工作坊,其处理方式主要是手工拆解和焚烧等,造成当地环境污染严重。发展经济仍然是中国的首要任务,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再走传统现代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是2 1 世纪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到2 1 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将达到1 5 亿1 6亿,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缓解这一矛盾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二是提高人口素质。我国人

12、口众多之所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源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本,且得不到充分利用。在当今世界,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根据中国国情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把生态环境教育植根于国民教育之中。推进制度创新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I 的基础上,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明确消费者、企业、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之内。健全的法律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力保障,更是可持续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其次,完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发

13、展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体现。发展循环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而且会引起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在政策层面,要建立消费拉动、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通过政策调整促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需要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引入市场机制,用好价格杠杆。依据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准则,提高资源,特别是稀有紧缺矿产资源的价格,以调节资源消耗。其次,提高排污费收取标准和违规排污处罚标准,促使企业在高昂的污染代价和清洁生产、循环再生利用增值之间作出选择,自觉走循环经济之路。这就有利于降低环境达标的费用和

14、污染减排技术的采用和创新。第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深化税费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体制。大力支持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试验。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给予重点信贷支持。第四,改革统计评价体系和制度,把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评价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步伐,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强力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按照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为此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这两大关键。一是抓好经济结构优化升

15、级。首先要抓好产品结构调整。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做到低消耗、低排放、少污染,能循环、可回收、再利用;其次要抓好产业结构调竺竺型2 望fg 垒! 塑E 圜盟量暑l 毫_ I 豳整。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用量,积极运用生物工程原理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三,正确应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移。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又要趋利避害,防止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产业。同时。还应注意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严格限制生产和出口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初级产品,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的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二是抓好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学技术作支撑。应积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关注和研究循环经济中的众多技术问题,如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节能技术和资源再生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同时,还应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和宣传培训等。阁w o R L DE N V l R o N M E N T 基瑶豳7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