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撞车_人性_冲突与谅解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92434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撞车_人性_冲突与谅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_撞车_人性_冲突与谅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撞车_人性_冲突与谅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撞车_人性_冲突与谅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10撞车 : 人性、 冲突与谅解程鲲淮南子Film and politics官场 / 故事电影与政治多种族社会的电影镜像身处多种族社会的好莱坞, 反映美国种族偏见与冲突的电影为数不少, 但表达深沉、内涵深刻的佳作并不多,撞车(Crash )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部 2006 年意外打败 断臂山 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之所以广受好评, 与美国当下社会现实不无关系。片名Crash 本身就散发出强烈的象征意味, 影片向观众展现了困扰美国社会的种族难题, 揭示了无处不在的人性困境, 使生活在后 9 11 时代的美国人心灵受到很强的撞击, 但影片曙光初现的结尾又给美国人一点点抚慰。影片讲述

2、了一个生活在美国洛杉矶的不同人群在两天之内事件交织的故事,导演保罗 哈吉斯出手不凡,他的镜头几乎涵盖了美国的所有族群: 白人、 黑人、 拉丁裔、 中东裔、 东亚裔; 同时也囊括了各个阶层: 从锁匠到地区检察官, 从小混混到警探, 从小店老板到好莱坞导演。哈吉斯试图描绘出一幅洛杉矶版的 “浮世绘” , 来反映这个多种族、 多文化交汇的社会的种种隔阂和冲突, 以及各个阶层在这些冲突下的挣扎和努力。哈吉斯正是有感于 9 11 后美国凸显的种族歧视, 执笔挥就了电影 撞车 的剧本, 他说:“我以前只是在脑子里想, 一直没动笔。9 11 后, 我的一个黑人朋友说,他看到阿拉伯人在机场接受严格的检查感觉很

3、痛快, 因为特殊待遇终于轮到别人了以前总是黑人。我很惊讶, 觉得他的想法很值得思考。”旨关如此宏大的主题, 影片并没有追求泛泛的大气和史诗化, 导演哈吉斯从小人物和生活小处着手, 故事展开如工笔画般细致、 内敛。 叙事方法尤其令人称道, 影片采用了时空交错首位呼应的手法, 通过撞车、 修锁等一系列事件把一群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线索再多, 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剧情也如行云流水般有条不紊。撞车 描绘的是一组人物群像, 以洛杉矶这样一个多民族、 多文化聚集的城市为背景。48 小时内, 十几位人物的命运发生转变, 不同身份人物之间的生活片段相互交叠, 甚而互为见证。 导演保罗 哈吉斯将不同形式的 “冲

4、撞” 以及情绪的起伏紧密地编织在两个小时内, 整部电影节奏紧凑, 细节处理十分出彩。群体心理的交汇碰撞影片对黑人群体的描述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既有街头流浪的小混混, 也有一般的中产阶级, 但是无论他们身份如何,在生活中都不免遭遇种族偏见的尴尬。影片开头, 两个黑人小混混从街边的咖啡馆出来, 其中一人不停地抱怨洛杉矶白人社会对黑人的歧视, 斥责咖啡店服务员的态度恶劣, 以为他们是黑人便不会给小费, 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改变那些人的刻板印象。 于是另一个对此有些不以为然的小混混问, 那你给了多少小费? 抱怨者立刻反驳道,就那种服务,还指望我给小片名 Crash 本身就散发出强烈的象征意味,影片向观众

5、展现了困扰美国社会的种族 难题, 揭示了无处不在的人性困境, 使生活在后 9 11 时代的美国人心灵受到很强的撞击。682009.10费?埋伏于影片中的诸如此类的隐性冲突,揭示了更广范围的群体心理。 两个黑人小混混以抢劫为生, 但他们也有自己引以为傲的原则不偷同类,正是由于这样的底线, 其中一个小混混在一位黑人兄弟对其说 “我为你的行为感到羞耻” 后而改过自新。 撞车 所描绘的黑人群体,不是像一般媒体所刻画的那样都是出于社会底层的形象, 还有更多的黑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被社会认可, 这包括电视编导卡姆和警探格莱姆,但现实的尴尬说明社会地位并不能够抹平肤色间的差异,他们的肤色比其他任何因素更容易受到

6、他者的关注。影片中, 在电视剧片场, 一位白人编剧向卡姆指出某位黑人演员说话不够粗鲁, 并说卡姆是这方面的专家, 暗指他的肤色, 同时以黑人的口气挑衅, 这让卡姆感到不快却又难以辩驳;警探格莱姆同样在自己的工作中进退两难, 面对一桩棘手的警察枪击案, 为前途所迫, 不得已和法官作了一笔肮脏的交易。看上去, 白人似乎占据了美国社会的道德制高点。 洛杉矶地区法官和他的妻子表面上是更加公正开明的, 但是在某个晚上,法官妻子外出用餐,不幸被两个黑人打劫, 受到惊吓的妻子立马发表了大段种族歧视的言论, 丝毫不顾及前来调查的黑人女警官以及正在换锁的墨西哥锁匠的感受。而正在参加竞选的法官随后也不断埋怨黑人带

7、给他的种种失利。生活的偶然经历使得法官夫妇极端情绪化地贬低了黑人群体, 但现实的情况是, 年轻有为法官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 不顾案情事实, 表彰了一位在警察枪击案中死去的黑人警察, 即便他很有可能是一名贩毒分子。尽管导演极力避免某种特定的视角,但影片还是无法避免地带有美国人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美国白人的视角。这种角度在其他少数人群的刻画上体现最为明显:杂货店老板是一位波斯商人,却常常被误认作是阿拉伯人, 他的小店经常受到骚扰, 甚至在某天早上被洗劫一空; 影片中的亚洲人总是说着一口蹩脚的英语, 并且可能从事着走私人口的违法勾当;还有被当作白种人的波多黎各女人影片的开头与结尾都以发生在洛杉矶街头的追

8、尾事故为起由, 接着便是一片喧嚣, 各种口音相互指责, 冲突不断影片的结尾,天空飘起洛杉矶二十年来的第一场大雪, 仿佛要荡涤冲突中的一切不平静, 夜幕笼罩中,隐约可见车流转动, 霓虹依旧深度解构的复杂人性导演保罗 哈吉斯说, 他感兴趣的并非偏见, 而是更深层次的责任, 人性中共同的恐惧。 但偏见并非仅是一种简单的表面现象, 作为一种预断, 偏见同时表现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愿望, 这一点正源自人性本身。洛杉矶地区法官的妻子为何在街头看到两个黑人会表现出更冷的样子,表面的解释是因为她对黑人存有偏见,但更进一步地说是她内心害怕受到侵犯的恐惧, 可见, 偏见与人性并不能割裂得一清二楚, 人性在某种程度上正

9、是偏见的根源之一。电影 撞车 对人性的描绘是复杂的: 约翰警官一方面十分担心父亲的身体健康, 为其痛苦而夜不能寐, 另一方面却粗口侮辱黑人女性;他在第一天中借机猥亵电视编导的妻子, 第二天又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她, 这些表面上自相矛盾的行为提示我们,如果仅凭某一行为来判断人物的内心倾向是不可靠的。当我们在解释他者的行为前,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先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世界么?我们是不是不自觉地贬低了那些受歧视的群体?年轻有为的洛杉矶地区法官,在被抢劫的妻子一顿咆哮后开始抱怨, 为什么总是黑人, 为什么让他失利的总是黑人? 坐在沙发上的黑人女警官只好尴尬地提醒, 他在黑人中的得票率

10、还是很高的。法官的不满并非是因为他不关心社会公正,而是他漠视了社会的不公正。 他的社会地位良好, 积极努力并且前途光明, 他看到的仅仅是自己的好运, 而别人的厄运便也犹如是天经地义的。 将好运与美德、 厄运与不道德联系起来, 能使幸运的人在感到自豪的同时, 也不必对不幸的人承担责任。偏见一旦形成, 便会由于惯性而持久存在, 如果某种偏见被社会所接受,恐怕绝大部分人将会顺从于这种趋势,能够自觉抵抗从众心理的人恐怕要比自我标榜无偏见的人少得多。 历史的因素不可逆转, 面对现已存在的偏见我们只能尽量减少,偏见虽然不易根除但却是可以改变的, 正如电视编导的妻子对约翰警官的态度, 从开始的憎恶到最后的感激。如果我们可以尽力谋求地位平等的合作关系, 态度宽容并努力尝试理解相异的文化, 社会中的偏见会不会减少一些呢?影片揭示的现象以及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是耐人寻味的。21 世纪, 除却历史的遗留问题, 人口膨胀,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等各种新问题亟待解决, 这些对立是否会再次迸发出来成为公开的敌意, 我们现在还无从知晓。 但是电影提供给观众的理解冲突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那就是如果从差异中寻找人性的一致, 或许更容易达成谅解。(作者单位: 中国科大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电影提供给观众的理解冲突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就是如果从差异中寻找人性的一致, 或许更容易达成谅解。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