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雨中登泰山_教学指导计划设计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92379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_雨中登泰山_教学指导计划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_雨中登泰山_教学指导计划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_雨中登泰山_教学指导计划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_雨中登泰山_教学指导计划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_雨中登泰山_教学指导计划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_雨中登泰山_教学指导计划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_雨中登泰山_教学指导计划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异步教学研究2008年第 3- 4期 ? ?高中语文 ?雨中登泰山 教学指导计划设计安徽省宿州市第六中学 ? ?刘德敏异步教学指导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蓝本, 是实施异步教学的重要依据。黎世法教授指出: ! 在异步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个体独学是基础, 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进行有效个体 独学的重要外部条件。学生通过独立的个体学习既学到了知识, 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 ?论现代教学方式的异步性质 )根据这一教学原则, 笔者认为, 教师制定的教学指导计划必须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 .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必须以学情为依据, 以学生的个体独学为基础;2 . 必须以! 八个

2、基本 (基本事实、 基本理论、 基本技术、 基本技能, 基本作业、 基本综合学习实践成果、 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教学的基本内容;3 . !六阶段教学之间必须具有鲜明的层递性及周期性; 4 . 必须注意到与旧知识的衔接向新知识的迁移;5 . 必须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头脑, 开发学生的技能和智能为最终目的。高中语文?雨中登泰山 教学指导计划仅从以上这几个方面作一初探。?雨中登泰山 教学指导计划一、 有关资料1 . 泰山简介: 泰山, 是我国著名游览胜地。泰山又名岱山, 古称东岳, 是我国五大名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东岳泰山 )之一。因泰山号为! 五

3、岳之尊, 故又名岱宗。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 最高峰玉皇顶、 海拔 1545米。上有观日亭, 亭内可观日出。碧霞元君祠在玉皇顶下方, 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 ( 1009年 ), 是我国保存至今的著名的 高山铜铁建筑群。南天门在碧霞元君祠西约一里, 立于南天门, 美丽的泰安城尽收眼底。泰山高峻挺拔、 巍峨壮观, 盘山道! 十八盘以其陡峭险峻名扬四海, 登十八盘历来被作为不畏艰险, 勇敢顽强的象征。泰山文物荟萃, 古迹云集, 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顶礼膜拜, 接连不断为之封禅, 建庙塑神, 刻石题字,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古往今来的 文人骚客也为之留下了无数的传世佳作。2 . 初中

4、语文 #姚鼐?登泰山记 ;3 . 清人孔贞李欣梅?泰山纪胜 ; 秋末冬初, 星皎云净, 夜色空濛如榖。村鸡鸣, 曙光生, 登日观。注目久待, 苦日不至才一转瞬, 忽露半体若月弦, 其色殷红, 光乃不曜, 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 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 次如瓶、 次如罍、 樽, 次如葫芦, 上黄白, 下赤紫, 作薄蚀状, 又次如葫芦罍、 瓶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蒙, 蝉蜕既尽, 然后全体昭融, 光芒四射, 动跃前却, 若危船32颠浪, 心为震荡。其下积雾, 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 忽出白练, 长可竟天, 殆海水也。4 . 杜甫 ?望岳 :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5、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二、 教学单元的划分1 . 记叙的顺序;2 . 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a . 写景状物必须注意观察点; b. 写景状物必须采用多变的观察角度;c . 写景状物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d . 写景状物必须注意详略的处理; e . 写景状物必须有明确的立意;3 . 表情达意的具体手法。三、 教学的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 使学生领会游记散文!移步换景!定点观察 的写景顺序及写景状物 的一般要求, 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技巧, 学会抓住景物特点, 用词准确、 言之有序地描写景物, 做到!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并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和写作训练,

6、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高尚情怀。四、 重点指导对象 (略 ) 五、 阅读题1 . 默读课文, 运用统一符号或简注做读书笔记;提示: 根据 (自学提示 )可以知道, 本文阅读分析的重点有四个: a 、 描写的中心内容以 及这些中心内容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亦即 !景与!情 的关系 ); b 、 抓住景物特点 (紧扣 !雨 字 )描写景物, c 、 写景的顺序 (随着立足点的变化而写景 ); d 、 采用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同学们应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 统一符号: 生字: # ? 新词语: 生字, 新词均自行查阅?词语手册 或字、 词典等工具书;+ 注意辨析如下几组形似字:蔫焉? ?匐訇?

7、?诩栩?矫娇? ?喑暗 2 . 课文随着作者立足点的变化, 变换描写的对象, 请你按照作者登山的进程, 在空格里写上描写的对象:岱宗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街。 提示: 这种按照作者足迹的移动, 空间位置的转换写景的方法称为! 移步换景, 它决定着景物描写的层次和顺序。3 . 还有一种写景状物的方法: 即以作者的立足点作为固定点, 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站在这个!定点上所观察到的景物, 这种方法称为! 定点观察 。分析课文第 3节中作者在33! 虎山水库这一立足点的写景顺序, 在下表的括号内填写观察

8、方法:大坝前面: 写七股大水(A. 坝桥上a . 一边 b . (另 )一边 ? ?) ? ? ?( B. ? ?)提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 !移步换景 和 !定点观察 两种写法可以交替使用。4 . 根据以上对写景顺序的分析, 可知本文应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第 ? ? 节至第? 节 )写冒雨登泰山的? 急不可耐的迫切心情。 (文中有 一个单音词, 充分表达出作者的这种急切之情, 这个单音词是 ? ? 。 )第二部分 (第 ? ? 节至第? 节 )写? ? 的情景。第三部分 (第 ? ? 节至第? 节 )直抒胸臆, 写雨中登泰山的? ? 。 5 . 写景需要观察, 观察要有角度。或仰视, 或俯

9、视、 或环顾、 或远眺、 或近觑, 或写动态,或写静态, 或写全景, 或写局部 使所写景物神态各具, 异彩纷呈。请分析下面例句中写景状物的角度: 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 ( ?) % 有的松树望穿秋水, 不见你来, 独自登到高处, 斜着身子张望, 有的松树有的松树。 ( ? ?) 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 ? ?)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 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 ( ?) + 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 ( ?).两条白线, 曲曲折折, 是漆河, 是汶河。 ( ? ?)/ 一边是平静的湖水, 迎着斜风细雨, 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 ? ?) 0一边都喑噁叱咤,

10、似有千军万马,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 ( ?)6 . 写景状物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世界上的景物林林总总, 变幻多姿, 各以其独特的风貌相区别, 把握了景物的独特之处, 才能真正把握它们的形象。比如姚鼐的 ?登泰山记 以简练的语言, 生动地描绘了雪中泰山特异的景色。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 !半山居雾若 带然、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山也 。 !回视日观以西峰, 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这些描写处处都紧扣一个!雪 字。那么, 本文则是处处紧扣一个 ? 字, 生动地描绘? ? 的特点。请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本文题目的!题眼是? ? ;% 下笔点!雨 的句子: ? ? ? ?

11、 。) 登山过程中直接写 !雨和间接写! 雨的句子:写 !雨: ? ? ? ? ? 写 !雨中的雾: ? ? ? ?写 !雨中的水: ? ? ? ?写 !雨中的山: ? ? ? ? 收笔点!雨 的句子: ? ? ?+ 这样写的作用是: a 、 显现! 雨中泰山 ? ? ; b 、 抒写作者!雨 中登山的 ? ? 。7 . 请在第 2道阅读题中重要描写对象的景物的下面加上 ! # , 简要问答: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详略?34提示: 根据 (自学提示 )第 l节可以得知, 本文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通过这些描写, 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怀, 然后再分 析! 重要描写; 在这些方面所起的作用。通过对 6 、

12、 7两道 阅读 题的分析, 可以看出, 抓住景物的特征与详略的处是融会贯通, 一脉相承的。8 . 写景状物的文章和其他文章一样, 必须有明确的立意, 必须有作者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情是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 写景状物必须做到 ! 景 与 ! 情 二者水乳交 融。我们已经对这一点作了简要分析 (学习第五单元时, 我们还要作具体分析 )。但本文除了表达 !雨趣 之乐, 爱国之情以外, 还含蓄地阐发了与困难斗争则其乐无穷的的哲理, 不仅做到了寓情于景, 而做到了寓理于景, 给人以启迪, 催人奋进。 试分析以下句子蕴含的哲理: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 却是那些 !啄翠霞而大矫 的松

13、树。它们不怕山高, 根基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 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 在半空展开枝叶, 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 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 文末有一个单音词充分表达了作者不畏艰辛, 勇于攀登的豪迈之情, 这个单音词是? 。9 . 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描写了 ? ? ? 和? ? ? , 抒发了作者 ? ? ? 的情怀, 表达了鲜明的 ? ? 主题和? ? 的哲理。10. 作者了为借景抒情, 突出主题, 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 很值得我们借鉴。请填写下表(见下页 ):六、 复习题1 . 文末最能突出作者雨中登泰山的! 独得之乐的一句话是: ? ? ? 。2 . 从全文看, 作者运用了? 的描写

14、手法, 从局部看, 作者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两种观察方法综合运用。 3 . 起笔一个 ? 字, 表达出作者雨中登山的迫切心情; 落笔一个? 字, 表达出作者不畏艰辛, 奋力攀登的盎然意兴,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都是为突出一个? 字, 从而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山河和悠久文化传统的情怀。写作技巧例 ? ? ? ? 句 运用修辞% 议论、 抒情 ) 引? 用插入传说+ 联想或想象 .词语润色/ 其? 他? 4 . 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是本文一大特点。本文处处着笔一个? 字, 生动地描会出 一天门, 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 雄伟的红门把山档住。走出长门洞, 豁然开朗, 山又到了我们跟前

15、。 B. 有时候风过云开, 在底下望见南天门, 影影绰绰, 耸立山头, 好象并不很远; 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 匍匐在山峡当中, 我靠住繁荣昌盛仙坊, 仰起头来朝上望, 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 搭在南天门口。C. 在那青山绿水之间, 金黄黄的早稻穗和碧油油的晚稻苗间隔在田间, 还有杨、 柳柏树 排列在河岸和田塍上。且不说经过鱼荡苇箔时, 那竹笆刮着船底飕飕的清脆悦耳声, 在菱荡旁垂钓鲈鱼的渔翁的悠然的姿态, 平时我也只有在那画上见到过。+ 本文许多地方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写景。请认真阅读课文第 4 、 7两节, 再举出两个运用对比法写景的例子。 .阅读课文第 8段中! 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

16、高的境界的 好象少了谁都不应该似的 一段文字, 回答下面的问题:A. 解释词语 ?a. 望穿秋水 ? ? ?b . 潇洒B. 这段对松树的描写可以分为两层, 正确的划分是: ( ?)?a. 但是 松树。1有的 似的。? ?b . 但是模样。 1不管 似的。?c . 但是 游戏。1有的 似的。? ?d . 但是等你。 1有的 似的。 C. 这段文字在描写上: ( ?)?a. 重在描写松树的形; ? ? ?b . 重在表现松树的神;?c . 重在表现松树崇高的心灵; ?d . 重在表现松树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 D. 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是: ( ?)?a. 山巅, 远眺? ? ? ?b . 山腰, 仰视、 平视?c . 山腰, 仰视、 俯视d . 山崩, 俯视E. 这段描写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