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92373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7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语言学?第 11卷 2009年第 3期 224- 232页, 北京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倪传斌刘治南京师范大学提要? 语言磨蚀研究历经近 70年的发展, 现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在指导语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和语言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推动国内的语蚀研究,本文通过对语蚀研究历程的回顾, 阐述了语蚀的本质属性及其分类, 着重分析了年龄、受蚀时间、 读写能力、与母语的接触、受教育的程度和情感因素等六大因素对母语磨蚀的影响, 并从语蚀本体研究、神经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和汉语教学等四个方面, 结合我国实际, 论述了语蚀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关键词? 神经语言学语

2、言磨蚀母语教学1 .引言语言磨蚀 ( language attrition, 简称语蚀 )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 意指语言使用者, 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与语言迁移、病理语言学和方言研究不同,语蚀研究的语言能力减退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W eltens1987 : 23 ;H ansen2001 :60?1 ):( 1 )属 于 代 内 ( intragenerational ) 而 不 是 代 间( intergenerational)的语言能力减退。这使得语蚀有别于语言迁移或消亡;( 2) 属于生理而不是病理现象。这使语蚀不同于神经语言学的

3、失语症和老年痴呆;( 3) 属于个体而不是团体的语言能力减退,这又与方言研究的语言能力改变有所区别。根据受蚀语种和语蚀发生的语言环境,语蚀可分四类: 母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外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母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外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目前,国际语蚀研究历经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语蚀研究理论, 出版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探明了语蚀的一些影响因素, 明确了受蚀语言要素的主要特点并完善了语蚀的检测方法。与如火如荼的国际语蚀研究相比,国内的语蚀研究较少,到了本世纪初, 钟书能 ( 2003 : 66?70)和蔡寒松、周榕 ( 2004 : 924?6) 才开始介绍国外的相关研究。遗憾的是

4、,他们的文献只侧重外语,没有涉及母语磨蚀的研究。2 .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有关母语磨蚀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 ?圣经 ? 创世记 ? 出埃及 ?。摩西逃离埃及后,在米甸生活了近 40年。当上帝召他回去时, 他说的 heavy of mouth and heavy of tongue , 被中世纪注释员阐释为: 摩西已不习惯使用母语 ( Seliger 1996 : 606)。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外语环境 (摩西逃离后使用的米甸语 )中的母语 (摩西逃离前使用的埃及宫廷语言 )磨蚀。所谓224本刊网址: http : /www. ddyyx . com*本课题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编号:06BYY017)。母语磨蚀,从语蚀的特性和分类来看, 意指语言使用者在母语或外语环境中,由一段时间内母语使用减少或停用所致的母语能力减退。日前,已经探明可导致母语磨蚀的因素有:年龄、受蚀时间、读写能力、与母语的接触、受教育的程度和情感因素等六类,分述如下。2 . 1 年龄年龄在所有影响母语磨蚀的因素中最为关键。归纳起来, 对研究母语磨蚀来说, 比较有研究价值的年龄临界点有三个:敏感期 ( 6?7岁 ):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 存在一个与年龄相关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前后的语言习得速度差异非常大,而且不同的语言成分的习得临界点也不相同。如: 语音习得的临界点出现最早, 接着是句法和形态学特征

6、, 词汇最后。因此,有些学者 ( Long 1993 : 196?221 ;Harley and W ang 1997 : 19?52)提出了敏感期这个概念。他们认为 6?7岁这个年龄是语言学习的敏感阶段。在这个临界点前后如果改变儿童的语言习得环境, 其磨蚀效果完全不同。读写期 ( 8?9岁 ): 这个年龄段也是一个对语言磨蚀研究极有意义的临界点 ( Kopke andSchm id 2003: 4?5)。这是因为大多数儿童在这个年龄掌握母语的读写能力,而读写能力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 是防止语言磨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见 2 . 3 节 )。青春期 ( 12?14岁 ):目前,这个临界点是母

7、语磨蚀研究中常用的一个年龄分界线。而且, 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趋于一致: 青春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在此阶段以前一直处于母语环境中的被试, 即使此后长期处于外语环境中,与那些在这个年龄之前就离开母语环境的被试相比,其母语磨蚀的程度和速度要小得多。例如:Ammerlaan( 1996)和 Pelc( 2001)曾通过测量被试习语动词使用的可接受性和语法正确性, 专门对比分析过同一语言环境下儿童与成人的母语磨蚀速度。Ammerlaan研究的被试是澳大利亚的荷兰移民。他们移民时的年龄在 6?29岁之间。Pelc的被试是美国的希腊移民,他们移民时的年龄在 8?32岁之间,其中, 有一半被试在 12

8、?17岁之间。这两项对比研究的结果均显示:母语受蚀者开始受蚀的年龄是母语受蚀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对于儿童和成人间的差异,研究者还进行过理论上的阐释。他们基于 Chomsky的语言? 能力 ?和? 应用 ?, 将受蚀过程分为三段 ( Sm ith and M ichael 1983 : 52?4):( 1) 偏离阶段。语言应用出现偏离, 而语言能力维持稳定;( 2) 过渡阶段。语言能力发生有条件的变化;( 3)变化阶段。受蚀者的语言能力发生不可回复的改变。基于这一分段方法,M ajor( 1992 : 206)认为:对于儿童来说, 很容易进入第三个阶段, 其语言系统可能重建, 从而表现出母语

9、能力的改变。而成人的母语语言系统基本完善, 他们母语受蚀的程度往往位于第一阶段。只是对于部分成人, 其母语磨蚀的程度可能位于第一和第二个阶段之间, 个别进入第三个阶段。在母语磨蚀研究领域, 除了儿童和成人对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外, 研究者还专门针对儿童或成人进行过母语磨蚀的调查。专门针对成人,Jaspaert和 Kroon( 1989 : 75?98)和 Kopke( 1999)的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母语磨蚀程度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不明显。专门针对儿童,Isurin( 2000 : 151?66)、Nicoladis和 Grabois( 2002: 441?54)和 Ventureyra( 2004

10、 : 79?91)分析了儿童语言环境改变比较特殊的情况:被外国人收养。通过研究,他们发现, 这些被收养的儿童, 其母语磨蚀非常快而且彻底。2252009年第 3期2 . 2 受蚀时间在语蚀研究中,有关受蚀时间对母语磨蚀的影响研究一直沿着两条主线展开:( 1) 根据受蚀时间对母语的影响效果,从理论上划分出不同的阶段;( 2) 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分析和考察不同时间间隔对母语磨蚀的影响。在理论层面上,除了上述 Sm ith和 M ichael( 1983 : 49?59)的划分方法外,当前最新的分段方法由 Ji menez( 2003: 3)提出。他借用社会文化学方面的理论, 将

11、受蚀时间一分为三:( 1)自己调节阶段。语言习得结束后, 学习者可摆脱客体调节和他人调节,独立使用语言;( 2)他人调节。语言受蚀后,受蚀者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 3) 客体调节阶段?。在实践层面上,根据受蚀的语言环境, 母语磨蚀的实证研究可分为两类:母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研究和外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研究。对于前者,虽然不少学者认为这不可能发生,但也有学者证实确有此迹象, 只是磨蚀作用的时间过长罢了 (见 2 . 5节 )。对于后者,有关间隔时间对母语磨蚀影响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成人。与外语磨蚀不同, 成人受蚀者母语系统的发展一般较为完善, 而且保持的时间长, 其磨蚀效果需要有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

12、来。因此, 这些表现一般需要采用特定的测试方法才能捕捉。比如:Frenck? M estre( 1993 : 409)通过词汇通达试验发现:被试在外语环境中生活 3年后, 就表现出母语词汇的通达困难。 de Bot和 W eltens( 1991 : 31?52)采用编辑故事、FSI( foreign service interview)测试和语法判断等三种不同的测试方式, 分析了 30名法国荷兰移民的母语磨蚀程度 (移民时间:10?40年 )。他发现, 与母语的接触时间长短和受蚀时间间隔对母语的磨蚀存在交互影响。如果被试在受蚀期间与母语接触少, 其受蚀时间与母语的受蚀程度明显相关。Olsht

13、ain和 Barzilay( 1991 : 139?50)采用词汇检索的方式,分析了 15名以色列美国移民 (年龄:23?55岁,移民时间:8?25年 )的母语磨蚀程度。这些被试移民前母语均为英语, 移民后,希伯来语口语交际的能力各不相同。他发现, 这些被试明显地表现出一些特定词汇的检索困难。另外, 他还发现:这些被试在以色列虽然非常注意其母语的维护,但当这些被试发现自己母语出现词汇检索困难时, 他们明显表现出惊讶和沮丧的神情。由此看来,有关受蚀时间对于母语磨蚀的影响, 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在外语环境中生活多年的成人,即使其母语系统的相对完整性可能保持多年,如采用特定的测试方法, 仍可捕

14、捉其母语受蚀的迹象。而且,如果与母语接触停止或减少的时间较长 (如超过 10年 ), 其母语系统的完整性也可能受到磨蚀。2 . 3 读写能力Kopke 、Schm id( 2003 : 5)和 Yoshitom i( 1992 : 308)认为:8?9岁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期间, 儿童正好掌握读写能力。对于此前掌握母语的儿童, 如果改变语言环境, 其语言磨蚀程度非常大, 而超过这个年龄的儿童,其磨蚀的速度和程度均会明显下降。有关读写能力对语言磨蚀的影响, 语蚀研究者只对外语磨蚀进行过实证调查,没有涉及226当代语言学?根据 Ji menez( 2003: 3)的解释,? 客

15、体调节阶段?指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语言初期, 需要通过借助指向客体 (实物 )来 完成语言交流的状态。母语。他们在研究读写能力对母语的影响时,大都进行理论分析。归纳起来,他们认为读写能力对母语磨蚀影响的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读写能力使儿童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受蚀的母语, 比如, 通过看书或写信等从而减少母语的磨蚀 (Kopke 2004 : 5?8); 二是掌握一种语言的书写代码有助于提升该语言在学习者心中的地位,从而通过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有效地防止该语言的磨蚀 ( Christian 1977 : 107); 三是语言受蚀者具备读写能力后, 这些技能可以增添语言的输入,而且有助于大脑语言信息的 ?

16、 固化?, 增添另外的网络连接。词汇的心理语言学模块通常有助于书写代码在大脑内建立一套语言表征的辅助集合。有的可能以独立模块的形式存在, 有的表现方式则是为现存的口语表征增添新的连接 (H ansen 2001 : 70)。2 . 4 受教育的程度受教育的程度对语言磨蚀的影响研究, 在方法上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有二: 一是在多语和多文化环境中, 受教育的程度难以用同一标准进行界定。另一种则是难以区分受教育的程度到底是影响了语言的磨蚀, 还是影响了语言的运用。尽管如此, 有关受教育程度对语言磨蚀的影响,尤其是对母语磨蚀影响的研究,仍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Jaspaert和Kroon( 1989 : 75?98)曾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 如, 词汇、改写、改错和综合理解等,对 30名荷兰意大利移民的母语磨蚀程度进行过分析。他发现,受教育程度在所有影响语言磨蚀的非语言因素中作用最明显。W aas( 1996)的研究证实,受教育的程度还影响母语的流利程度。Yagmur ( 1997 : 51?69)曾把受教育的程度列为影响语言磨蚀的主要变量来开展研究,他发现, 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 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