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感知心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1587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感知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01感知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01感知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01感知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01感知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感知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感知心理(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感觉概述一、感觉的概念(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每个感觉器官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属性,产生一种感觉。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产生特定感觉的刺激称为适宜刺激。例如,眼睛看到光线,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二)感觉的作用感觉是认知过程的前提和基础。二、感觉的种类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1、外部感觉触觉压觉温度

2、觉痛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饿胀渴窒息便意性疼痛2、内部感觉第二单元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一)感受性 1、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刺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3、刺激物:能对人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的事物。4、适宜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二)感觉阈限 1、定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1、感受性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2、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的感觉能力。2、绝对感觉阈限:刚刚

3、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1、差别感受性:对觉察刺激之差别的感觉能力。2、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三、韦伯和费希纳定律1、韦伯定律:(韦伯德国生理学家,1840年)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这个变化的比例却一个常数(用字母K表示)。公式表示为:K = I / I(I为原来的刺激强度,K为常数, I 为差别阈限)2、费希纳定律(1)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

4、却只按算术级数增长。S = K log R(S为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S和R的关系为对数关系)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现象1、定义: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光适应和暗适应(视觉)、嗅适应、味觉适应、温度感觉适应、触压觉适应等,而在所有的感觉适应中,痛觉最难适应(机体的保护本能作用)。2、感觉适应的种类v 感受性降低v 感受性升高二、感觉后象1、定义: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2、种类:视觉后象有正、负两类之分。(1)正后象: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性质相同的后象,注视图片一段时间后,突然将视线转移至黑屏,这时产生一个与原图性质相似的感觉,这就是

5、正后象。(2)负后象: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性质相反的后象,注视图片一段时间后,然后把视线转向白屏,会感到有一个与原图颜色相反的图象,这就是负后象。三、感觉对比1、定义: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种类(1)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如马赫带(2)相继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如吃完苹果马上再吃桔子,觉得桔子不仅不甜,反而更酸了,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水很热。四、联 觉1、定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2、产生联觉的条件刺激物本身蕴含多种感觉元素、感觉者的感觉经验。如,红色蕴含了红和热量两种感觉元素,蓝色

6、蕴含着蓝和凉爽两种感觉元素等等。 法国国旗原来蓝白红三色等宽,但由于冷暖色的视觉效果,看上去并不等宽,其中白色显得最宽,蓝色显得最窄,后来调整了3种颜色的宽度比例,使蓝色最宽,白色最窄,这才使旗子看上去三色等宽。联觉的规律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装潢、广告及医疗等领域。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一、视 觉(一)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380-780nm(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这一段电磁波亦称为光波。(二)视觉器官1、眼球的结构眼球由巩膜、脉络膜、水晶体和视网膜组成。2、视觉的产生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受光信号刺激产生视觉。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1)杆体细胞:感受光线明暗,不能感受颜色。(2)锥体细胞:感受颜

7、色。(三)颜色视觉1、颜色三个特性(1)色调:光波的波长。(2)明度:光波的物理强度。(3)饱和度: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灰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反之亦然。2、颜色混合律(1)色光混合:加法原则,(2)颜料混合:减法原则3、色觉异常(1)色弱:颜色感受性差。(2)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3)全色盲:只有不同灰度的黑白视觉。二、听 觉(一)听觉的适宜刺激1、范围:20-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称为声波。2、次声与超声:次声:空气振动小于20赫兹。超声:空气振动超过20000赫兹。(二)听觉器官1、耳的结构:耳廓、外耳道、内耳2、听觉的产生:空气振动传到内耳的科

8、蒂氏器官,刺激里面的纤毛,引起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颞上回,引起听觉。3、听觉特性(1)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3)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三、嗅觉和味觉(一)嗅觉1、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2、嗅觉的产生:鼻腔上膜的嗅细胞感觉气味,沿嗅觉神经传到中央后回,产生嗅觉。3、嗅觉分类:用引起嗅觉的物质来标示分类。(二)味觉1、适宜刺激: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2、味觉感受器:分布于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细胞。3、味觉分类:甜、酸、苦、咸四种基本味。4、味觉特性:饥饿时,对甜和咸的感受性高;对酸和苦的感受

9、性低;饱腹时,对酸和苦的感受性高,对甜和咸的感受性降低。5、味觉与嗅觉的联系:如感冒时失去嗅觉,也没有味觉。四、皮肤感觉1、种类: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2、皮肤感觉的产生:(1)触觉:皮肤未变形,产生触觉。(2)压觉:皮肤变形,产生压觉。(3)痛觉:皮肤受损。(4)振动觉:触觉和动觉结合。(5)温冷觉:温度刺激。五、平衡觉(静觉)1、感受器:内耳中的前庭器官。2、平衡觉的产生:当人体位置与地心引力方向发生变化时,前庭器官内三个半轨管内的液体的流动及耳石的运动,引起平衡觉。3、平衡觉症状:恶心、呕吐反应,如晕车。六、运动觉(动觉)1、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2、动觉的产

10、生:身体运动时,动觉感受器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上传到中央后回产生动觉。3、意义:视觉、触摸觉、言语动觉的产生都需要与动觉相结合。七、内脏感觉1、分类:饥饿、饱胀和渴、窒息、疲劳、便意、性和痛的感觉。2、特点: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的感觉。内脏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少,也较弱,只有在病变或异常的情况下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 八、痛觉(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1、特点: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均有痛觉。2、内外部痛觉的区别(1)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放射性(2)皮肤痛觉性质清楚,定位准确,不扩散3、内外部痛觉的共同点:(1)都是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2)都难以出现适应现象(3

11、)对生命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第五单元 知 觉一、知觉的定义(一)知觉的概念1、什么是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2、知觉的产生: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却会有差别。 (二)知觉的形成过程知觉过程就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二、知觉的基本特性(一)整体性(二)选择性(三)理解性(四)恒常性(五)知觉惯性(定势)(一)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为一个整体的特性。(二)知觉的选择性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知觉格外清晰,而把其

12、他对象当作背景,知觉比较模糊,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总要借助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以便形成清晰、完整知觉的特性。(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并不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特性。(五)知觉定势(知觉惯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常会受到前面曾经从事的活动的影响,从而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的特性,也称惯性。三、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1、定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2、空间知觉的基本要素(深度知觉)(1)对象的重叠(2)线条或空气的

13、透视作用(3)明暗和阴影(4)运动时形成的视差3、空间知觉中的双眼视差(1)双眼视物的差异:两眼相距70毫米(2)视网膜上的成像差:当两眼同时注视同一个物体时,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是有差别的。左眼左边多一些,右眼右边多一些。v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3)双眼视差是判断远近的主要依据:如立体电影(二)时间知觉1、定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2、时间知觉的心理判别元素(1)计时器提供的信息(2)自然时间的变化(3)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3、生物钟与时间知觉(1)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现象。(2)生物钟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三)运动知觉1、定义: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产生的知觉。2、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原理:视觉后像(四)错 觉1、定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2、错觉的种类 横竖错觉 缪勒莱尔错觉 左氏错觉 编索错觉 庞氏错觉 奥氏错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