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1564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文学作品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文学作品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文学作品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文学作品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阅读(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作品阅 读专题之一浠水实验高中 南策林一、知识梳理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指各 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 、过渡、照应、开头、结尾、标题。把握了文章的 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 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 过渡照应等问题。分析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 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 章主旨,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一环。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 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 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 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

2、、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 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 整体。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 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 容,情感主旨的把握。知识梳理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区别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 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 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 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 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 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 握文章的思路了。知识梳理二、考点研读1、考纲相关要求 2、

3、近几年的命题特色(详见教材285页)二、考题类型1、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每部分 的主要内容。3、把握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4、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以 及文中穿插性材料的作用。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结构特征、布局谋篇的技巧(综合性较大的题)(一)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每部 分的主要内容。、知识链接: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写景叙事类散文多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进行,而状物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安排思路,议论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文章是围绕“ ”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请具

4、体分析文章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常见提问方式:、典题导航例1(2010重庆卷)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 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参考答案: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 ,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 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 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 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解析此题问题与答案都规范。梳理思路题,实 质上就是概括文章的段意。此类题一般分值较 高,一般都得分成三个以上的小点来作答。此 答案的第一小点概括的是两只鸟找巢、弃巢, 接着按叙事顺序概括这两只鸟筑巢,最后概括 两只鸟所

5、筑的巢对“我的启发”。同时,要注 意的是,在回答此题时必须始终按照着题干上 所说的“我观察两只鸟”这个答题思路来进行 。、答题指导:行文思路往往与作者的立意和构思密切相关。 首先要对文章内容层次有个大致的切分,然后进行 内容概括。概括时必须从某一恰当的角度(线索、 情感、事件、时空变化等)出发。表述时最好采用 “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相关真题:(2010江苏卷) 16.文章题目为“ 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 思路。(6分)(2011重庆卷)15.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 ,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2010江苏卷) 16.文章题目为“谈静”,但 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

6、说明全文的思路。(6 分) 【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 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 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二)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知识链接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种层次关系: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层 进式等;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划分层次就是进行分类,把相同的内容合为一层,把不 同的内容分开来。不同文体的文章结构特点是不同的

7、。2、常见提问方式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指出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例:(08江西卷)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 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总分总式;由段总写作者对死人 的不同心理感受。段分写:段写作者 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段写作者回忆幼 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 响。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解析:先指出结构方式,再结合文章内容解析、典题导航(三)把握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知识链接:贯串全文联缀人物和事物的顺序叫“线索”。 它是谋篇布局的主要方面。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 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或者时空线索;有物线(某 一种事物作线索)、情线(以

8、一种感情变化为线索 )。文章线索的作用: 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使结构完整严谨。找出本文的线索。本文是围绕什么展开情节的?XX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XX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常见提问方式例:教材P291:6、请简要分析“蒲草帽” 在文章中的作用。答案:“蒲草帽”在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全文对齐白石的回忆及对其精神和思想的理解紧 紧围绕“蒲草帽”展开,一根线索贯串全文,使 文章形散神聚。“蒲草帽”在内容上具有象征义,象征齐 白石发自性情、根植乡野的创作精神和思想,突 出了文章主题。(一点2分,要点正确,分析清楚 得4分。)、典题导航、答题指导:回答“线索”类试题考虑其在

9、结构上的作用, 还要考虑它在内容上的作用,并且要作简要分析。相关真题:(2010北京卷) 16.简要分析“ 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 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四)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 以及文中穿插性材料的作用。、知识链接 :根据内容所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结构作用: 【开头】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总领下文。【过渡段】 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

10、;由到;层层深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 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 ;回味深长;戛然而止;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升华、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 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 【布局谋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 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悬念、曲折有 致、一波三折、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主 次得当。 【文章标题】通常起文章线索的作用。【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

11、;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点。1.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 : 铺垫是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 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 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2. 从形态上看 : 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 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可以 说是“显性”的;而伏笔呢,一般说来,贵在一

12、个“伏”字 ,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 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 似“闲笔”。 3. 从笔墨上看 : 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 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 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 义。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2、常见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某一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有什么好处? 文章开头为什么写? 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或某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例:(教材P289)说说文章第一段在文中 所起的作用。答案:通过写西子湖畔的春天,表明作者

13、对 春天的渴望、喜爱之情;引出下文对北国春天的 描写;以杭州春天来得迅疾来衬托下文描写的北 国春天的姗姗来迟。例4:(教材P287)请仔细体会第段结尾画 线的一句话:“它来得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 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什么?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典题导航例:(2010湖北)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 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 作用。(详见教材)例:(2011广东)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 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答案:第一处交代时间背景,营造一种寒冷 氛围,烘托海龙的坚强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第 二处

14、是照应开头,升华主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 思考,赞颂了小渔民海龙的懂事、坚强、富有责 任感,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浓浓亲情。.答题指导分析句段或穿插性材料的作用,在答题时应注意 下列三个方面:阅读区间的准确定位。要对句段或穿插性材料 在文中的位置准确定位,因为位置不同,其结构作用 就不同。从三个角度去思考: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 , 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 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 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 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15、 见P“表达技巧与表达效果”)有意识地运用答题模式开头:(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 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 衬、映衬)了。中间:(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 与上文(下文)相照应,与形成对比, 衬托(反衬、映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结尾: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 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相关真题:年:全国课标卷(开头的作用)、北京 卷(开头引用诗句的作用)、山东卷(开头的作用) 、江西卷(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浙江卷(开头的 作用)、全国大纲卷(中间段的作用)、安徽卷(梳 理脉落、结尾的作用)、重庆卷(分析文章的思路) 、江苏卷(中间段的作用、概括文章

16、的思路)、广东 卷(开头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五)五)结构特征、布局谋篇的技巧(综合性较大的题)1、知识链接(前面所有的“知识储备”皆可用上)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2、常见提问方式例:2007湖南卷忆刘半农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写成300字左右的文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文章多处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明显。在叙述之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致都如些。全文在形式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而自然。前后呼应。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呼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呈响应之态。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