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1122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三校联盟福州三校联盟 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 100100 分分命题:永泰城关中学陈美冰命题:永泰城关中学陈美冰 审核:长乐高级中学郑锦秀审核:长乐高级中学郑锦秀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6060 分)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1. 下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宜地封给一个贵族,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由此可知,该文物的主要历史价

2、值是A. 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 说明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C. 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威削弱D. 体现了周王对功臣的重视【答案】A.考点:西周的分封制点评:此题为以图补文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图像作为补充。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所隐含的信息进行深挖和解读,以图像所传递的信息为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判断,正确作答。2. 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 ,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 、 “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A. 年龄长幼B. 贤良优次C. 出生贵贱D. 血缘亲疏【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

3、立子以贵不以长” ,可排除 A 项;依据材料中的“立嫡以长不以贤” ,可排除 B 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周代王位继承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其依据的标准就是“血缘亲疏” ,所以排除 C 项,选择 D 项。3. 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是主从关系,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

4、制,故 B 正确;封建等级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不符合分封制,故 A 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 C 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政治与血缘相结合,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 史记中“法令出一” “别黑白而定一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 三公九卿制B. 皇帝制度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法令出一” “别黑白而定一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这是皇帝制度的特点。5.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

5、治制度是A. 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 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 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 宗法制与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提到“制曰”可见是一种制度。 “始皇帝”可见是皇帝制。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可见是将帝位传之子孙。故选 C 项。A 项分封制错误,秦朝时废除分封制了;B 项中的中央集权材料没体现;D 项中的两个制度材料都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6.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A. 召开政事堂会议B. 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 以六部分割相权D. 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答案】B【

6、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A 项是唐朝消弱相权的措施;C 项是明朝采取的措施;D 项是宋朝采取的措施;只有 B 项是唐宋时期消弱相权的共同措施,唐代凡是参加政事堂会议的都是宰相,宋代设参知政事等分割相权,都是众设宰相。因此答案为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7. 下面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 ,这一朝代应该是A. 秦朝B. 西汉C. 唐朝D. 宋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北宋时期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另有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7、。因此上图为北宋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故答案为 D。秦朝中枢机构为三公九卿,西汉形成内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均不符合图示,排除 AB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中枢机构8. 今年的热播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是A. 刺史B. 郡守C. 同平章事D. 三司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为监督权力而设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设立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 A 项正确;B 项是地方行政长官,没有监察的职责,排除;CD 项都是中央官职,无监察职责,排除。9. 中国古

8、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 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B. 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C. 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D.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故 D 项正确;不能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推断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排除 A;B 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与设问“实质”不符,排除;不能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推断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排除 C。10. 唐朝

9、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仅作为尚书省下执行机关的首脑,而明朝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明朝A. 中央政府精兵简政B. 君主专制的加强C. 宰相的权力被削弱D. 国家权力的下移【答案】B【解析】唐朝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但三省长官可以议决重大事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是为了强化皇权。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宰相一职已被废除,排除 C 项;宰相权力由皇帝掌握,不能说明国家权力下移,排除 D 项。11.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 负

10、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 ,但没有决策权;清朝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加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综合以上分析,ABD 三项错误,C 项正确。故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代军机处的比较12.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11、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 唐朝的门下省B. 宋朝的枢密院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皇上同意让王锷兼任宰相,但被给事中李藩驳回了诏书,李藩行使的是封驳审议的职权,所以正确答案是唐朝的门下省。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是重要的决策部门,门下省掌封驳审议权,尚书省负责执行。宋朝的枢密院掌军权,所以 B错;明朝是著名的特务机构,无驳回诏书权力,所以 C 错;清朝的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封驳的权力,排除 D。13.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

12、原因是,广州A. 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 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 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 抵制洋货运动兴起【答案】C【解析】广州虽遭到战争破坏严重,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广州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开放城市,B 错误;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对外贸易受到新通商口岸冲击,导致广州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生活艰难,故选 C;抵制洋货运动兴起,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 ,是 1840 年至 1842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4. 著名

13、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 “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 掀起瓜分狂潮B. 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 扩大资本输出D. 割占台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英国是因为开辟的通商口岸太少,所以“战胜国”英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借以扩大市场,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掀起瓜分狂潮、扩大资本输出、割占台湾均是和甲午战争有关的,而本题考查的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本题的答案只能是 B 而非掀起瓜分狂潮等选项。考

14、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发动战争扩大市场【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15.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

15、】A【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 A 项;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收到较大成效,故选 D。BC 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6. 下图为八国联军在廊坊遇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后,被迫退回距天津 30 多千米的杨村车站筑垒防守的画面。你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A. 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 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们觉醒C.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

16、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故 C 项正确;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 ,故 A 项错误;“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不属于义和团的直接作用,故 B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没有直接联系,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设问关键词“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义和团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进行正确判断。17. 这次列强惩罚的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规定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 1 两白银“罚金” ,以此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对发生过反对列强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这些条款出自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辛丑条约D. 马关条约【答案】C【解析】由“列强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和“对发生过反对列强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等信息与辛丑条约中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内容一致,故C 项正确;南京条约赔款 2100 万银元,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