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综合素质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1093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综合素质测试历史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综合素质测试历史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综合素质测试历史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综合素质测试历史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综合素质测试历史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综合素质测试历史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综合素质测试历史试题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年山西综合素质测试历史模拟试题【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综合素质测试网站和学校提供】粱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代学术)实取前此二千余年之学术,倒卷而缫演之。如剥春笋,愈剥而愈近里”。从这 观点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清代创立了许多新的思想B、清代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学派C、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 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D、清代学术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性创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梁启超所说的清代学术“实取前此二千余年之学术如剥春笋”是在指对此前时期的学术的再研究,以致结果“ 愈近里”(即接近其真实的实质和精髓之意),所以绝非A、B、D所述“新”、“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学派”、“颠覆性 创新

2、”之意,故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他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 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 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B、引进西方价值观C、实行专制政体D、实行民主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教化衰息、纲常扫荡、家俗变易”可知康有为认为“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是封建伦理道德被破坏 ,所以他提出的方案应该是恢复传统的价值观,而不是引进西方价值观,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C项不是康有为的政治主 张;根据材料

3、中的“大祸临头”可知康有为反对推翻君主制度,可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点评: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常考的知识点。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的道理。康有为要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本来应该用资本主义思想猛烈地批判封建思想,然而他却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把两者 结合起来,这固然有利于减小改革的阻力,但也暴露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弘扬民族文化挽救民族危亡;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发展资本主义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4、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 思想结合目的在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挽救民族危亡,这对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思想宣传 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及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所以两项表述不符合维新变法运动的史实,两项表述正确符 合题意要求,答案选C。 考点:维新变法思潮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点评: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维新变法思想得 以兴起并快速在中国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

5、,但维新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并不 完全相同,有的较为激进而总体上他们都赞成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 ,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其中“三分钟慷慨派”对后来的那场“现代 化”运动的主要贡献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三分钟慷慨派”是指参加公车上书的举人们,后来的那场“现代化”运动则应该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所以这题是考公车上书对维新

6、变法所起的作用,使维新变法由一场思想运动发展为一场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 动。这题易错选为D,由于不是问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贡献,所以不该选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 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02年;其次材料中梁启超的“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

7、反映了梁启超要唤醒 人民民族国家意识,以抵抗西方侵略。故、项时间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这段材料的作者应 该是A、林则徐B、李鸿章C、孙中山D、康有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段材料出自康有为,主张效法俄国、日本,进行改革变法,尤其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AB没有强调向日本学 习,C强调向美国、法国学习,建立民主共和,因此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主张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 变法、

8、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中,先学习西 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甲午战争以前主要学习西方科技,之后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学说。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 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注意分析每一历史阶段中国 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

9、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 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D、劝导国 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D项。A项 无法体现维新派的主要的主张;BC项材料也无法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进步的思潮 点评:近代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断的加深。中国原来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央,是天朝上国,从 材料可以看出此时已经认识到比较正确的地理知识,这对妄自尊大的心态也是一个调整。戊戌

10、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 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该材料表明A 、慈禧太后已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B、李鸿章承认自己是“康党”成员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改革D、李鸿章与维新派的变革 有相似之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说明戊 戌政变后洋务派官员依旧主张改革或变法,他们在社会变革方面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但变革的方案不会相同,答案 选D,A B 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

11、实和题意的真实意图。 考点:维新变法思潮 点评: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维新变法思想得 以兴起并快速在中国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但维新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并不 完全相同,有的较为激进而总体上他们都赞成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中国传统思想的变化往往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用两本书打破的,它们是( )A、海国图志、天演论B、孔子改 制考、变法通议C、孔子改制考、天演论D、变法通议

12、、新青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翻译了西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天演论 ,其主张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并且遵循弱肉强食的社会进化法则,打破了社会循环发展的论调;康有为发表孔子 改制考,用进化论解释中国传统儒家“三世说”(康有为认为人类社会是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依次进化的过 程),也积极鼓吹社会进化发展理论,所以答案选C,A项中海国图志是地主阶级自强派魏源的代表作, B项中变法通 议并未主张社会进化理论,D项中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创办的重要期刊。 考点:维新变法思潮 点评: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3、在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维新变法思想得 以兴起并快速在中国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但维新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并不 完全相同,有的较为激进而总体上他们都赞成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章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 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这从根本上说明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B、清政府坚持“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中体西用”C、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D、京师大学堂对封建教育体制的

14、冲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期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的同时,仍坚持封建的伦理纲常。这从本质上说明了戊戌变法的不彻底性,不敢彻底与封建势力决裂。故选C。A项错误,材 料并未说明封建论理的重要性,而是说维新派的保守性;B项错误,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D项错误,京师大学堂的 建立确实强有力的冲击了传统的教育,但是材料中主要是说的京师大学堂的落后因素。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背景。维新变法是在外国列强侵略不断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进行的。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

15、。但是变法并不彻底,从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设置和指导思想就可以看 出。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共同的特征有 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彻底抨击封建主义正统思想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 思想的共同点,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三者在中国均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维新变法思想也没有彻底抨击封建主义正统思想, 两项说法错误,两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C。 考点: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 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 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新变法前期的理论宣传方面维新派积极宣传开国会、定宪法 ,行民权,但在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放弃了这一主张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