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地下_的参照体系与匹配限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91035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地下_的参照体系与匹配限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_地下_的参照体系与匹配限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_地下_的参照体系与匹配限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_地下_的参照体系与匹配限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_地下_的参照体系与匹配限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地下_的参照体系与匹配限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地下_的参照体系与匹配限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年第 3期?地下 ?的参照体系与匹配限制*储泽祥 肖任飞提要 本文认为单一参照是相对的, 参照体系是绝对的。表示地面上意义的 ?地下 ?, 不能用单一参照来解释说明。 ?地下?的参照体系包括方向参照和位置参照两个方面。 ? 地下?的参照体系里, 的确涉及到人 (但不限于说话者 ), 但 ? 地 ?仍然有参照作用, 跟 ? 地上 ?里的 ? 地?一样, 它仍然是背景物, 是赖以确定位置的实体。?地下?的用法有单用和对举两种情况,只有在单用时才要求目的物的高度必须是可以俯视的, 这是 ? 地下 ?参照体系限制的结果。也是在参照体系限制之下, ? 地下 ?的使用具有? 低位效

2、应?, ?地下?所承载的目的物总是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 关键词 ?地下?; 参照体系; 单用和对举; 匹配限制本文无论涉及汉语普通话还是汉语方言的 ?地下?, 都限于表示地面上意义的? 地下 ?。汉语普通话里, 表示地面上、 读为 d? ! xia的?地下?结合紧密, 可以看作处所词, 而 ?地上?是一个 方位短语。本文的讨论忽略这种词与短语的差别, 把其中的 ?下?、 ?上?都看作方位标记。一 汉语用? 地下 ?表示地面上的现象1 . 1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里的情形 徐丹 ( 2008)指出, 汉语普通话表示地面上的意义, 有其他语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 即 ?地上 ?与? 地下 ?有时可以互

3、换, ?地下?也可以表示地面上的意义, ?上 ?、 ?下 ?作为方位标记是不对称的, 可以通用而不是相反相对, 如 ?地上有张纸 ?= ? 地下有张纸 ?, ?别把烟头扔在地上?= ?别把烟头扔在地下 ?。普通话主要用 ?地上 ?, ? 地下?的使用受到限制, 如老舍的 骆驼祥 子 #里, 只用 ?地上 ?不用?地下?, 陈忠实的 白鹿原#里 ?地上?有 47例, ?地下?只有 2例。汉语方言里的情形, 我们以李荣 ( 2002) 42个方言点的调查记录为依据, 做个大致的了解。主要包括三种情况:类别 使用 ?地下 ? 使用? 地上 ? 方言点数量 说明 + + 14既用?地上?也用 ?地下

4、?% + - 15一般只用?地下?b .? 地下?所承载的目的物有高度上的要求。目的物越低越好, 最高不能超过直立人体的高度,这实际上包含着目的物和直立人体的位置比较: 人在上, 目的物在下, 地也在下。例如 (以下 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 7)地下有烟头。( 8)地下很快就积满了瓜子皮。( 9)如同你和我俯视地下的蚂蚁。 ( 10)她看见了放在地下的水果篮。这些例子中, 表示空间的成分只有?地下?, ?地下 ?所承载的目的物分别是 ?烟头?、 ?瓜子皮 ?、 ?蚂蚁?和?水果篮 ?, 它们的高度都没有超过直立人体的腿部高度。这就是本文所说的 ? 地下?单用的情况。

5、?地下?的对举用法具有三个句法语义特征:a . 句子中有另一个 (或多个 )空间成分与 ?地下 ?形成对比;b . ? 地下?所承载的目的物没有高度上的要求, 可以超过人体高度;c . 目的物包含位移过程或位置比较。 对举用法常见的是?地下?与 ?天上?的对举。例如:( 11)天上一颗星, 地下一个人。( 12)天上的明月皎洁, 地下的白雪晶莹。( 13)天上有飞机, 地下有坦克大炮, 轮番俯冲轰炸。 ( 14)凡在天上地下的, 在田地之间的, 在地底下的, 都是他的。?地下?也可以与其他空间成分形成对举, 如例 ( 15)的? 地下 ?与? 半空中 ?, 例 ( 16)的 ?桌子上?与 ?地

6、下?, 例 ( 17)的?床上?与?地下?。 ( 15)这地方把双响的大炮仗叫? 天地响 ?, 因为地下响一声, 飞到半空中, 又响一声, 炸得粉碎, 纸屑飘飘地落下来。( 16)桌子上油光光, 地下有肉骨头。( 17)从床上滚到地下的女儿全身冻得冰凉。 ?地下?的对举用法, 目的物可以只有一个, 如例 ( 15)的?天地响 ?、 例 ( 17)的 ?女儿 ?, 这时一般都包含着位移过程。如果有两个目的物, 分别与 ?地下 ?和另一个空间成分对应, 那么一般都包含着位置的比较, 如例 ( 11)的? 天上?与 ?地下 ?、 例 ( 16)的 ? 桌子上?与 ? 地下 ?。对举 用法里, 目的物

7、的高度有的比直立人体高, 如例 ( 13)的 ? 坦克大炮 ?, 有的低于直立人体, 如例( 16)的? 肉骨头?。应该说明的是, 对举的空间可以是隐含的, 如? 他把竹棒扔到了地下 ?、 ? 他从地下站起身来 ?, 分别隐含了与?地下?对举的空间起点和空间终点。 2 . 2上下方向、 高低位置与纵向空间位置关系纵向空间位置关系可以概括为? 上( 下?关系, 包括上下位置关系和上下位移关系。上下位置关系常常是上下位移的结果 (王秀丽 2000), 如 ?地下的落叶?, 就是叶子经过? 落?这个从 上到下的位移过程而实现的结果。但是上下位置关系仍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 18)把地下的杂草趟

8、开一道长沟。( 19)干活没有一个妇女撵上她, 炕上的剪子, 地下的镰刀, 都是利落手。例 ( 18)的 ?杂草?本就生长在 ?地下 ?, 没有发生位移。例 ( 19) ?地下的镰刀?虽然蕴含着45位移过程, 但在这里是被抑制的, 说话人的目的是表明 ? 她?做家里家外的活儿都是利落手,? 炕上的剪子, 地下的镰刀 ?包含的目的物及其空间位置, 转喻为家里家外的活儿。与 ?地下 ?相关的纵向空间位置关系, 具有 a- f六种性状, 表示如下: a . 人永远在上, 地永远在下, 高低相对上下位置关系 b . 在上的人与在下的目的物高低相对纵向空间位置关系c . 在上的某空间与在下的地高低相对(

9、 ? 上( 下?关系 )d . 在上的目的物 A与在下的目的物 B高低相对 上下位移关系 e . 目的物从上向下位移, 从高到低. f 目的物从下向上位移, 从低到高?地下?单用时体现上下位置关系, 主要具有 a 、 b两种性状。 ?地下 ?对举使用时, 都具有 a 、 b性状。对举使用时, 若侧重上下位置关系, 则一定具有 c或 d的性状, 若侧重上下位移关系, 则一定具有 e或 f的性状, 若既有上下位移又有位置比较, 则具有多种性状。类别 a b c d e f 例句单用+-地下有一些锯木屑。 对举+-炕上有病人, 地下有愁人。对举+-一个是天上的大雁, 一个是地下的癞蛤蟆。对举+-+地

10、下响一声, 飞到半空, 又响一声。对举+-+-孩子从炕上滚到了地下。 对举+-+-他往地下吐了一口唾沫。 (隐含对举空间 )对举+-+她从地下站起来, 使劲跺了跺脚。 (隐含对举空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一 )与 ?地下 ?有关的空间关系, 离不开 a、 b两种基本的性状;(二 )纵向空间位置关系包含两个要素: 方向和位置。方向要素涉及 ? 上?、 ?下 ?两种属性, 位置要素涉及人 (直立的人类, 包括说话者 )、 地、 目的物等多个因子, 以及 ?高 ?、 ?低 ?两种属性; (三 )纵向空间位置关系是使用和理解 ?地下 ?的基础, 实际上也是构成 ?地下 ?参照体系的基础。2

11、 . 3单一参照的相对性与参照体系的绝对性 廖秋忠 ( 1983)早就指出, ?没有参考点的方位词或方位短语是无法用来定位的 ?。要想确定一个实体的位置, 或者描述一个实体的运动情况, 必须有一个参照系, 而这个参照系, 通常是另一个实体或一组实体, 习惯叫法就是参照物。把参照系叫成参照物, 并不意味着参照物是单一的, Tal my( 1983/2000 : 203)已经注意到 ?主要参照物 ( pri mary reference object) ?与? 次要参照 物 ( secondary reference object) ?的不同, 廖秋忠 ( 1989)也意识到 ? 方向参考点 ?与

12、 ? 位置参考点 ?的差别, 储泽祥 ( 1997 : 203)初步讨论了参照系内部的不同。可以这样说, 单一参照是相对的, 参照体系是绝对的。 结合?地下?的参照情况,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参照体系的绝对性。首先, 从参照的构成情况看, 不可能只是单一的参照。单一参照是显性参照, 实际上是一种背景物, 即赖以确定位置的实体。如?地上?、 ?桌子上?、 ? 树下?、 ? 杯子里 ?、 ?街南 ?的显性参照或背景物分别是 ?地?、 ?桌子 ?、 ?树 ?、 ? 杯子?以及 ?街 ?。但是, 它们还有其他的参照物,46如 ?上?、 ?下 ?、 ?里 ?、 ?南 ?的本原参照 (隐性参照 ),

13、?上 ( 下 ?、 ?里 ( 外 ?、 ?南 ( 北 ?相反相对的方向参照等。因此, 参照是成体系的, 包括方向参照和位置参照两个方面, 位置参照涉及背景物、 目的物、 人 (直立的人类, 包括说话者 )等一系列因素。 其次, 仅就普通话而言, 单一参照的解释力比不上参照体系。如果从单一的显性参照去理解表示地面上的 ?地下 ?, 必然遇到困难。徐丹 ( 2008)考虑到了人 (说话者 )的参照作用, 但没有对?地 ?做出交待。如果把?地下?放在参照体系中去理解, 困难就会得到克服。尤其是本原参照难以确定时, 参照的体系性就显得更为重要。汉语 ?上、 下 ?的本原参照已经不得而知, 因 为在早期

14、汉字里 (参见 说文解字 #), ?上、 下?就是指事字, 象征性的笔划所代表的参照物原本是什么已经不清楚了, 刘宁生 ( 1994)说? 上、 下 ?的参照是地球, 背地球而去的方向为 ?上 ?,反之为 ?下?, 这种看法缺乏有力的证据。在参照体系里, 本原参照的缺失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 地下?的参照体系以纵向空间位置关系为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 . 方向参照: ?下?与 ?上 ?相对。b. 位置参照: 人与地的位置关系; 目的物与地 (背景物 )的位置关系; 人与目的物的位置关系; 地与别的背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不同目的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地下?的参照体系里, 的确涉及到人 (

15、但不限于说话者 ), 但 ?地 ?仍然有参照作用, 跟 ?地上 ?里的 ?地 ?一样, 它仍然是背景物, 是赖以确定位置的实体。再次, 就跨方言情况看, 参照体系比单一参照更能体现认知的一致性。汉语方言有的只用? 地下?不用 ?地上 ?, 有的只用?地上?不用 ?地下 ?, 如果像徐丹 ( 2008)认为的那样, ?地上 ?以 地为参照, ? 地下 ?以说话者为参照, 那会让人觉得操不同汉语方言的人在认知基本空间时差别很大。实际上, 操不同汉语方言的人在参照体系的认知上是一致的, 但在凸显参照物时可能有所不同, 有的选择 ? 地上 ?, 有的选择 ?地下 ?。普通话里, 表达地面上的意义时,

16、既用 ? 地 上 ?, 又用?地下?。为什么同一个空间却具有两种表达形式呢? 处在弱势地位的 ?地下 ?, 一定具有?地上?不能体现的表意功能。那就是 ?地下 ?造成的? 低位效应 ?, 即? 地下?所承载的目的物, 总是处在较低的空间位置或心理位置。三 ?地下 ?的? 低位效应 ?及其与目的物的匹配限制3 . 1?地下 ?单用时的?低位效应?与匹配要求?地下?以人、 地、 目的物的相互位置以及上下方向为参照, 人与地、 人与目的物的位置形 成比较: 人永远在上, 地永远在下, 高低相对; 在上的人与在下的目的物高低相对。因此, 凡是使用?地下?, 都表明? 地下?所承载的目的物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单用的 ?地下 ?对目的物高度的要求是可以俯视的, 凡是需要平视或仰视的目的物, 一般都不能与 ?地下?匹配, 这就是? 地下?单用时的 ?低位效应 ?。 与单用的?地下?相匹配的目的物遵从如下高度序列 ( ? ?表示左边的比右边的更易于和? 地下?匹配 ): 地面的一部分 直立人体腿部高度 直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