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0927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安三中高中部永安三中高中部 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传统艺术品中,竹刻是很特别的一路。说它特别,是因为其材质野贱,山前屋后,随处可见,生不择时,长不择地。它不像紫檀黄花梨沉香那么珍贵,也不若象牙犀角那么稀有。与翡翠白玉黄金精铜相比,似乎更不值得一提。但是,明清以后,及至当代,上档次的竹刻艺术品,在收藏界受到的重视,却是令人感到诧异的。这是因为,竹子虽然材料并不名贵,但是,经由艺术家雕刻,便点石成金,脱胎换骨。中国人利用竹子的历史很悠久,在竹子上刻字,几

2、乎是在文字出现之初,如竹简。但是,真正沾上艺术两字,也就是说,以竹为材,以刀代笔,刻一些文人趣味的诗文图画,还是始于明代。这与古人的写诗作画一样,并非职业,无关生计,只是寄情于竹,为书斋增添雅趣而已。或者就是朋友之间往来唱和,投桃报李。这就决定了竹刻从一开始,便是高雅脱俗之物。它与书画金石诗文简直就是一回事,只是书写刻画的载体不同罢了。同样的一张纸,苏东坡写了字,或者齐白石作了画,跟普通人在上面涂鸦,价值当然相去十万八千里。这样来看,文人竹刻贵过黄金,也就不难理解了。与书画同理,其实许许多多的竹刻,不管是笔筒还是臂搁,还是香筒、扇骨,真正好的、有价值的,也毕竟少数。即使是在明代晚期,以及清朝康

3、雍乾三代,真正优秀的竹刻艺术品,也只是出于性孤格高、学养深厚、能诗善画,并且对竹子有特别的理解,而用刀又有过人之处的那一小部分文人之手。到了清中以后,坊间工匠开始大量制作竹雕,粗制滥造之风日甚。时至今日,文玩兴盛,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竹刻看似繁荣,其实到处都是心浮气躁品格低下的产品,离竹刻清高雅逸的精神越来越远。 其实,说竹子野贱材料易得,也不尽然。竹子到处都有,确实不假,但真正能够用来制成文房艺术品的,却少之又少。竹人取竹,可是每年的大事。大雪初霁,山道崎岖,尘嚣甚远,竹林静穆。虽满眼修竹,却皆不可用。可用者总是众里寻它千百度。竹龄亦有长幼,甚至枝分雌雄。竹段的长短、圆扁、厚薄,竹节的平整倾

4、斜,竹子生长的阴阳向背,都大有讲究。竹材取回之后,或晒或煮,经过特殊处理,往往要好几个年头后方能正式使用。而在曝晒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竹子都裂了,只能弃之不用。选一百多件这样的材料,最后能够成品的,不过一二,那可是真正的百里挑一。竹艺术品,不光是在竹子上刻字刻画,还须懂得竹性,得其神,还其魂,将竹子的灵性和竹人的情感与思考融于一物一器。古往今来,有如此赏心悦目之大雅竹器,真好真好!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竹龄长幼,竹段长短等影响其作为竹材的使用,因此真正能用来制成竹刻艺术品的竹材少之又少。B. 虽然在竹子上刻字的历史久远,但真正以竹为材、以刀代笔而沾上艺术二字,是

5、从明代开始的。C. 从明代晚期到清中叶以后,坊间工匠的许多竹雕作品都因大量制作而粗制滥造。D. 文玩兴盛的今天,承载清高雅逸精神的竹刻却越来越少,心浮气躁品格低下的竹刻随处可见。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传统艺术品中,竹刻材质竹子野贱,生不择时,长不择地,这与大雅竹器之称密切相关。B. 既寄情于竹而增添雅趣,又往来唱和而投桃报李,竹刻从一开始便是高雅脱俗之物。C. 清三代的真正优秀的竹刻艺术品只出自性孤格高、学养深厚、能诗善画,对竹子有独特理解且用刀又有过人之处的少数文人之手。D. 大雅竹器材质真可谓百里挑一,选一百多件竹材,最后能够成品的不过一二。3

6、. 下列分析,不属于大雅竹器艺术价值范畴的一项是( )A. 经由艺术家雕刻,尽管材料并不名贵的竹子也能被点石成金从而脱胎换骨,成为上档次的竹刻艺术品。B. 刻上文人趣味的诗文图画的文人竹刻如书画金石诗文一样,贵过黄金,只是书写刻画的载体不同。C. 要让竹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需要将竹子的灵性和竹人的情感与思考融于一物一器。D. 古人在竹子上刻字,几乎是在文字出现之初,如竹简,可见中国人利用竹子的历史很悠久。【答案】1. C 2. A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

7、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从明代晚期到清中叶以后,坊间工匠的许多竹雕作品都因大量制作而粗制滥造。 “许多竹雕作品都因大量制作而粗制滥造”曲解文意。故选 C。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强加因果。在中国传统艺术品中,竹刻材质竹子野贱,生不择时,长不择地,这与大雅竹器之称密切相关。 “这与大雅

8、竹器之称密切相关”原文没有因果关系。故选 A。3.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分析,不属于大雅竹器艺术价值范畴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整合信息能力。D 项,文玩兴盛的今天,承载清高雅逸精神的竹刻却越来越少,心浮气躁品格低下的竹刻随处可见。选项中的内容不属于题干中所问的范畴,所答非所问。故选 D。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本题所答非所问。(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

9、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宛大妈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 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 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 ”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 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 沙家浜、杜鹃山的 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

10、跟 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 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 “多一 市不如少一 市 ” 。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 ”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 “多一事”称呼她。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 ”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

11、的表现,令她们气闷。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 “锅” ,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

12、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 “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 ”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 ”见那汉子犹豫,就说, “我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 ”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 “谢谢,够了够了。 ”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

13、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 ”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

14、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 ”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 我们这算什么问题? 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 “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 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

15、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 我不领兵谁领兵?”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 “串珠式”结构,每个故事都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同时,又都突出了宛大妈 “多一事”的特点,构思巧妙,独具匠心。B. “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和她 “多管闲事”有关。而文中的这“多事”既有褒又有贬。C. 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D. 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的做人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5. 结合全文,分析宛大妈的性格特

16、点。6. 小说以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结尾,有什么作用?【答案】4. B 5. 坚持原则,讲求实效;她拒绝去向不明的捐款。古道热肠,助危济困;帮助在医院遇到的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正气凛然,敢于担当;自己出钱买纸送给顺(搂)走公厕厕纸纸的人。 6. 结构上,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体现出宛大妈的独特风采。形象上,以唱词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 ,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主旨上,通过唱词侧面赞扬了宛大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表达效果上,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 项, “多事”似贬实褒。5.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全文,分析宛大妈的性格特点。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阅读小说,找出文中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