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0900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季延中学 2018 年春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学 科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545 小题,共 45.045.0 分)1.“戽车寻丈旧知名, 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 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 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 )A. 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B. 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C. 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D. 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2.下列一组图片中,不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的是() A. 神农耕作画像石B. 战国铁农具C. 汉代耕作画像砖D. 三国翻车3.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

2、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 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4.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 16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 3 亿多亩,不到 50%,而人口增加了近 3 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 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B. 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 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D. 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5.在凯恩斯学派看

3、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6.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土地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多产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孙,田产一析、再析,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社会()A. 土地所有权在各阶层间的流动B. 土地占有权的非连续性C. 土地兼并现象呈现减弱的趋势D. 小农经济不断受到冲击7.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

4、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 人口增加使田亩不足分配B. 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 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D. 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8.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 )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9.新全球史中评价古代中国的某一土地制度:“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这一制度( )A. 实际上是

5、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B. 为封建国家提供了赋税徭役兵役C. 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 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社会问题10.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D.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11.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A.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B. 区域经

6、济多样性日益突出C. 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D.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12.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8 17 49 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3.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14.

7、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B.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了繁荣时期C. 西汉时期,中国的棉纺织品远销亚欧地区D. 16 世纪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15. 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脾、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官营手工业A. 不计劳动力成本B. 效率极其低下C. 产品与市场无关D. 工艺水平不高16. 据明末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这一现象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

8、棉织业发展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C. 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17. 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素胚的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歌中所涉及的这种瓷器质量最好的应该出自( )A. 宋代景德镇的官窑B. 宋代景德镇的民窑C. 明初景德镇的民窑D. 明初景德镇的官窑18.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

9、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19.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东京)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由此可见( )A. 森严的市坊界限依然存在B. 商业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C. 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D. 纸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20.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 统治者的偏好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D. 商品经

10、济的发展21. 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此现象说明,当时( )A. 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C. 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D. 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22. 洪武四年(1371 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 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D. “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23.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1、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B.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C. 反清复明活动日益尖锐D. 民间走私危及国家的财政收入24. 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5. 1565 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

12、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 迪亚士的远航B. 达伽马的远航C. 哥伦布的远航D. 麦哲伦的远航26. 在 1718 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与这两次“战争”对应的是A. 英西战争、英法战争B. 英荷战争、英法战争C. 英法战争、英荷战争D. 英西战争、英荷战争27. 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因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

13、们的葡萄园材料中说的国家是( )A. 西班牙B. 葡萄牙C. 英国D. 荷兰28.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29.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重工业占主导地位B.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C. 化学工业兴起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30.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14、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句话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哪一因素( )A. 资本原始积累B. 技术革新C. 市场需求D. 自然资源31. 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A. 工场手工业时期B. 第一次工业革命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第三次科技革命32. 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

15、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33. 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34. 19 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A. 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 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C. 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D. 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35. 1937 年、194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

16、况表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 年16%4.4%7.8%1942 年58%78%49%上述比例发生变化说明当时( )A. 国统区经济发展迅速B. 工业结构的重大变化C. 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D. 军事工业有很大发展36. 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 18401956 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 D 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 A. 自然经济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37. 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B. 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 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D.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38. 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