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_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90410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_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_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_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_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_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_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_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 - 139 - 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 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 王王 守守 恩恩 (山西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山西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 太原太原 030006) 关键词:关键词:风俗 社会 传统风俗 传统社会 提提 要:要:风俗是社会心理的一项内容,属于低水平的社会意识。由人口、组织、 技术、环境构成的社会生态是风俗形成、传承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社会制度、 法律、政令、信仰、道德、价值观念、文学艺术也可影响风俗。风俗的基本性 质是由其社会母体赋予的。作为社会的产物,风俗反映社会状况,为社会生活 服务。同时,风俗还是社会控制体系的一个环节,是人

2、们自我教化和管理的一 种行为模式和规范,可以引导、制约人们的心理和行动,对社会秩序有着重要 作用。基本性质与社会相同的风俗大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基本性质与社会不 同的风俗则可能成为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风俗的移易与社会的变迁密切相 关。社会变迁要求并引起风俗移易。风俗移易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项内容、一种 尺度,又可适应和推动社会变迁的发展。没有相当程度的风俗移易,社会变迁 也就难以深入和彻底。 中国社会史研究复兴以来,风俗考察始终是其内容之一。时至今日,社会 风俗史已经成为社会史的一门分支学科,并已取得累累硕果。但是,已有研究 大多是对风俗事象及其演变的具体考察,而对风俗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论探讨

3、则很少见,社会史尚无自己全面考察风俗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理论。这是社会 风俗史学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缺陷。有鉴于此,笔者拟以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 的关系为例,对此课题谈些尚不成熟的看法,藉以抛砖引玉。 一、风俗是社会的产物与反映 1社会决定、影响风俗的形成、传承及性质 风俗包括风尚和习俗,是一定社会群体在心理、语言和行为上的习惯。它 由社会群体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自发地、逐渐地形成,并为该群体所共有和 传承。 “外观地被看成是一堆风俗的东西,同时也可以内观地被理解为一种心理 状态” 。1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认为,风俗是社会心理的一项内容,属于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据此,社会史的风俗观首先将风俗视作社会的产物

4、。具体来说,风 俗的形成、传承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群体是风俗的创造者和承载体。社会群体的人口状况(数量、质量、 结构、分布等)对社会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因而也对在生产生活中形成、1 英马雷特: 心理学与民俗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0 页。 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 - 140 - 传承的风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风俗形成、传承的元始条件。 社会群体有其特定的关系与结构,由具有各种关系的人结成各种组织而构 成。依成员类别及其地位、相互关系结成的社会群体的组织,是风俗形成、传 承的社会空间。社会群体的组织状况不同,其风俗也会有别。 社会群体的技术水平是风俗

5、形成、传承的文化源泉。技术水平决定生产力 水平。以生产力水平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并对风俗有决定性影响, 而这种影响归根结底来自社会群体的技术水平。 社会群体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不同的自然环境导致不同的经济类型。 不同的经济类型有不同的生产、生活,因而亦有不同的风俗。社会群体所处的 自然环境是风俗形成、传承的物质前提。 上述社会群体的人口状况、组织状况、技术水平、所处环境四个因素综合 起来,就构成了美国社会学家邓肯所说的生态系统。1 社会史可以借用这一环 境社会学概念,将此四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称为社会生态。社会生态是 风俗形成、传承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 此外,社会制度、法律

6、、政令可以对风俗施加强制性制约,宗教及世俗信 仰、道德礼仪、价值观念、文学艺术能够对风俗发挥导向性作用。它们构成风 俗所处的社会环境,是风俗形成、传承的影响性因素。此理显而易见,无需阐 述。 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能够决定、影响风俗的社会因素性质不同,因而风 俗的性质也不相同。社会史对风俗的考察离不开定性分析。笔者认为:社会的 基本性质决定它所产生的风俗的基本性质,风俗的基本性质是由其社会母体赋 予的。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风俗就是原始风俗。产生于古代传统农业社会(以下 简称为传统社会)的风俗即为传统风俗。 中国的传统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制阶段;传统风俗的主体是在小农自然 经济基础之上、宗法等级社会结

7、构之中及专制制度、封建礼法和意识形态的制 约影响之下形成的。因此,除了传统性这一基本性质之外,传统风俗中的许多 内容(如包办婚俗)又有封建社会所赋予的特殊性质,即封建性。同时,传统 风俗中有些内容是原始风俗的遗存(如巫术风俗) ,具有由原始社会带来的蒙昧 性。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风俗中还有一些各种社会都有的内容(如社交、节庆 活动中的互相祝福、庆贺) ;这类风俗并不具有封建性、蒙昧性,在特殊性质上 属于中性风俗。 2风俗反映社会的状况 作为低水平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一项内容,风俗是社会状况的直接 的自发的反映。社会的结构、生活、功能如何,会在其风俗中反映出来。 让我们以西方的服饰风俗为例。“没有

8、一个题目比研究这个题目能告诉一个 历史学家更多的关于社会的情况了:比较社会的兴衰,贫富之间的距离,社会 等级的层次,其职业的、宗教的、军事的或礼仪上的偏好,其细微的或显著的1 金哲主编: 新学科辞海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43、581 页。 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 - 141 - 思想模式,社会对妇女、儿童、仆人或穷人的态度,甚至于它的道德水准以及 它所规定的男人和女人的理想类型进一步深究下去,我们会在流行的款式 中看到欧洲社会、更大程度上是英国社会扩张的线索。 ”1 中国的传统风俗反映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状况。例如,耕读传家、轻商贱商 这一择业就职的传统风俗,

9、即表明传统社会的等级结构是士农居前、商人为末, 社会物质生活具有自给节俭的特征、精神生活具有贬利贱商的价值取向,社会 养育功能还未最终解决温饱问题。 由上可见,风俗考察是我们了解社会的途径之一。综合考察各方面的风俗, 可使我们掌握一个社会的基本状况。 二、风俗服务于社会生活 风俗作为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状况,而且能够反过 来影响和作用于社会,首先是服务于社会生活。 综观各种因素对风俗的决定和影响,我们可将风俗这一社会的产物具体视 为社会生活的条件、环境和状况的产物。 “凡总括地域时代人民生活之一切 现象,而以价值意义评判之者,谓之风俗” 。2 从生活角度来看,风俗是社会群 体

10、生活经验的反映,是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它适应社会生活的 需要而产生,并为社会生活服务。传统社会的生活在和平时期主要是按照传统 风俗来运行的。 在物质生活方面,因地制宜的传统衣食住行用风俗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和经 济类型的条件,为社会群体提供了适宜的生活模式。它的许多内容包含了一定 的实践经验,可使人们趋利避害;其它某些内容虽然不合科学道理,但也对人 无害。例如饮食禁忌:清代南昌人忌食鳖,呼之为“老爷” ;兰州人忌食鸽子, “谓食之必有灾” 。3 这类禁忌出于迷信,但对生活无害。同时,人们不吃河 豚鱼和自死的牛、马、驴,并忌愤怒、忧郁时进食及急食、默食。4 这类禁忌 属于俗信,对生活有利

11、。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推崇节俭的传统风尚减少了生活 资料的耗费,这对小农经济即短缺经济时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正常运行有重要意 义。传统的集市贸易习俗沟通了生产与消费,便利了物质生活;特别是在人口 居住分散、商业网点难以普及的乡村社会,它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精神生活方面,传统的民间信仰、娱乐风俗发挥了特殊功效。民间信仰 拥有信众之多、植根生活之深,是各种宗教无法比拟的。它由民众为满足精神 需要而创造和传承,使人在精神上超越尘世的烦恼与苦难,获得心理的慰籍和 安宁。民间故事、诗歌、音乐、舞蹈、游戏和众多节庆娱乐活动调剂了日常生 活,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获得身体的休闲和审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心理的补偿1

12、 英哈罗德珀金: 社会史 ,蔡少卿主编: 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第 136 页。 2 邓子琴: 中国礼俗学纲要 ,中国文化出版社 1947 年版,第 6 页。 3 徐珂: 清稗类钞 ,第 10 册,中华书局 1986 年版,第 4682 页。 4 清稗类钞 ,第 13 册,中华书局 1986 年版,第 6234、6238 页。 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 - 142 - 和平衡、情绪的快乐和振奋、感情的宣泄和满足、性情的陶冶和升华。因此, 传统社会的精神生活得以活跃,生活情趣得以增加。 无需讳言,有些传统风俗对社会生活是有消极影响的。例如:大操

13、大办仪 礼活动的风尚可以造成或加剧贫困群体物质生活的困难。缠足习俗的千年延续 造成了社会的病态,表亲婚的长期盛行增加了残疾儿童的出生,巫术活动的广 泛流传繁衍了人们的愚昧,均不利于社会生活。但是,这类传统风俗毕竟为数 有限。总的来看,传统风俗还是基本适应传统社会的生活需要,对之起了服务 的作用。 三、风俗作用于社会秩序 1风俗是社会控制体系的一个环节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前提与保障,而社会秩序是通过社会控制 来维持的。社会控制运用公共权力及其它社会力量、依据各种社会规范对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施加影响,对社会行为主体(个体与群体)的心理、认知和行 为予以约束,以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社会各

14、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相 对的平衡稳定与和谐发展。任何文明社会都有实施控制的体系。这一体系由权 力控制和非权力控制两大子系统组成。风俗是非权力控制子系统的一个成分, 因此也是社会控制体系的一个环节。 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看,风俗是社会群体自我教化和管理的一种行为模式 与规范。风俗规范表现的形式是风尚和习俗,凭借的力量是习惯势力、信仰、 教育、舆论、从众心理。此外,人们对本民族本地区的风俗往往还有特殊的感 情,将之视为民族的象征、地区特点的体现 而格外珍重。在上述多种力量的综 合作用下,风俗形成了其独特的控制机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及活动, 广泛有力地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无论是否自觉,

15、人们都遵守着一定的风俗。 在群体约定俗成、世代相承的基础上,许多风俗还成为具有一定制度性质的社 会惯例,即不成文的习惯法,人们对之更不能违背。传统社会是“在很大程度 上由习惯控制的社会” 。1 风俗更多地规范着社会的个体和群体。这一点从中国 传统社会的主要规范法律、道德、风俗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可以得到说明。 风俗(简称为俗)是产生最早的社会规范,也是原始时代唯一的社会规范。 文明社会的道德(简称为礼) 、法律(简称为法)来源于风俗。在俗、礼、法三 者并存的传统社会中,俗不仅与礼、法互相配合,而且是对礼、法的必要补充。 法是权力控制的规范,它规定的行为准则只是必须强制执行的一小部分,而俗 却支配了

16、社会生活的所有行为。从平时到节日,从家庭到社会,从衣食住行到 信仰娱乐,从人生仪礼到社会交际,它都为人们提供了相应的规范。在法所不 及的地方,俗总是大行其道。特别是在乡村,乡俗中那些界定权利义务、调整 利益冲突的习惯法“构成这一或那一小社会的秩序” ;乡民“对土俗 、 乡例 等的遵守和维护不仅使得日常生活能够有序进行,而且保证纠纷的解决具有合1 英EP汤普森: 民俗学、人类学与社会史 , 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 ,第 186 页。 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 - 143 - 法性。 ”1 原本于俗的礼包括伦理观念和礼仪规则。伦理观念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准 则三纲五常。礼仪规则将此准则制度化、仪式化,各种礼仪是三纲五常的 象征性演示。通过绅士的中介作用,上述伦理观念渗透到俗中。依靠制度的霸 权地位,礼仪规则制约着俗。因此,本为礼之基础的俗又受制于礼,体现着礼, 包含着礼。许多风俗具体贯彻了三纲五常的精神,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