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讲义 1 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 第一章、导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第一节、 考古学的研究体系考古学的研究体系 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对象:古代人类遗物(制品、废弃物) ;自然遗物;新的科 技手段分析所得资料信息 目的:接近历史真面目(?) 1. 对象的特点:实物性;局部完整与整体不完整性 2. 资料的阐释: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3. 考古学的方法论:对象与目的之纽带分析法、比较法,覆原法,即信息处理分析: 自然科学技术,逐渐完善、丰富,极迅速 比较:类型学 复原:资料本原 第二节、田野考古学的内容和特点第二节、田野考古学的内容和特点 一、主要内容: (工作步骤) 1. 调查、发掘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 2. 整理:分析资料,提取系统化信息 3. 报告:发布信息 4. 研究 二、特点:内容决定特点 由许多工作环节组成的系统,针对考古资料的特点和从考古学 研究的角度所提出的要求,按一定原理组成的技术体系 1. 对各种田野考古的技术及其作用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2. 田野考古技术体系内的原理和体系及该体系有效性的认识 3. 田野考古技术体系的发展过程。
内在原因 第三节、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史第三节、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史 一、外国: 1. 萌芽期: 15 世纪末~18 世纪末, 出现古物学, 带来田野考古最初的萌芽 18 世纪上半叶, 发现庞贝城,此其代表性 美国的杰弗逊,解剖土丘,第一次让人认识到分层次,美 洲考古学之创始 2. 形成期:19 世纪谢里曼,1867 年起,1870 年发现特洛伊,开创田野发掘方法新阶段, 分土层,认识到普遍器物之意义,对每件器物尽可能绘图、照相;欧洲开始关注考古学 地质学家遇到大量早期人工石制品并认定 1859 年,考古学正式提出,汤姆森“三期 说” 1882 年,英国的皮特里弗斯,现代科学发掘之父科学管理制度建立注意遗 址中遗物在地层的位置,文字记载,遗迹绘制模型 “普通器物比特殊器物更重要,能 反映普遍现象,这种普遍现象正是我们所探求的 ” 英国的皮特里,主要研究埃及 考古学第一个用科学考古方法在埃及发掘的学者尊重未来的考古学者,为之 提供方便,认真发掘、说明、绘制精确,原大图纸,尽可能完整发表发掘报告,照顾遗 迹 “考古发掘是一种破坏,被发掘后只能存在于记录上考古学者首要尽义务地记录 考古发掘中的一切东西。
考古学全部事业是重建已消失的生活 ”田野考古技术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 汤姆森三期说与皮特里弗斯过分强调一致性,忽略地方特色和特殊性 皮特里芬埃及陶器为若干期 安特生分甘肃为 6 期 瑞典的蒙特柳斯,北欧希腊的 青铜文化研究(先史时期) , 《先史考古学方法论》 、 《东方和欧洲古代诸时期》 、 《论青铜 时代的年代序》 ,分欧洲青铜时代为若干期 3. 发展期:进入 20 世纪田野考古学方法完善、总结方法的规范性书籍、田野考古基本田野考古学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讲义 2 操作皮特里,1904 年《考古学目的与方法》 ;法国《史前学研究手册》 、 《考古发掘技 术一般原则》 ;1946 年, 《田野考古学》 欧洲考古学严格、正规 惠勒,20 世纪上半 叶,田野考古发掘重要贡献,受业于皮特里 皮特里,基本原则,发掘的目的是研究 形成遗迹遗物的人而非遗迹遗物本身在此原则下制定一套田野发掘规范,如隔梁、关 键柱等一套探方发掘方法夏鼐,惠勒的学生, 《从土中发掘出来的考古学》 4. 创新:首先出现在航空考古上1906 年,英国士兵夏普利利用气球对巨石阵作出倾斜拍 摄后来,1914 年~1939 年,采用精确定点技术。
39 年以后,完整大面积覆盖区域拍摄 36 年对大墓,带相机的潜望镜以后引进探头,不破坏墓里面电磁方法,磁力物探方 法,发展科学分析方法,孢子花粉法,水选法、筛选法 二、中国: 1. 中国古代: 《史记》 、 《水经注》 、 《长安志》 、 《长安图志》 、 《河溯考古记》 2. 近代田野考古学产生:鸦片战争后疑古学派、古史辨派的激发 考古学发现:1899 年殷墟甲骨,直接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日本人鸟居龙藏,东北;英国斯坦因,西北; 伯希和,新疆、敦煌 安特生,1921 年仰韶; 《甘肃考古记》 1926 年,李济,山西 夏县西阴村,中国人第一次独立科学发掘 1928 年,殷墟 1930 年,城子崖 3. 田野考古学科学化 梁思永,1931 年,后岗三叠层,地层学,按底层堆积发掘 城子崖 燕下都调查 宝鸡斗鸡台,徐旭生,中央研究院,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苏秉琦,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报告》 , 《斗鸡台瓦鬲的研究》 ,类型学,周秦探源 4. 新中国的田野考古学 周口店、殷墟,一些大型遗址的发现、发掘,半坡,1953 年, 新中国起点,第一次有目的、严格操作的遗址。
洛阳中州路,战国墓葬, 《洛阳中州路》 的后记,类型学的发展,遗迹单位的类型学 新的科学技术的引进,碳-14中国考古 学文化时空框架的建立,区系类型学说 5. 发展中的田野考古学 地层学的发展,由控制剖面进入控制平面类型学:文化因素 分析 第二章、田野考古调查第二章、田野考古调查 第一节、田野考古调查的目的与作用第一节、田野考古调查的目的与作用 一、目的:发现遗址;了解遗存 1. 发现:遗址在不同条件下所处环境 2. 了解:在新的理念、方法下做记录 二、所用: 1. 地区分布:了解一地区遗址的分布情况,为保护、管理、研究提供依据 2. 类别分布:某一类遗存或某一文化内涵遗存,为考古学研究提供资料和信息 3. 遗址内部:分布范围、中心区、居住区、墓葬区、文化层堆积为发掘作准备 三、特点:周期短;覆盖面广 1. 周期短:迅速掌握遗址和遗址群的情况 2. 覆盖面广:开展宏观研究 3. 系统性差:资料准确性与系统性不如发掘 第二节、田野考古调查的形式第二节、田野考古调查的形式 一、普查:对某一地区文化遗存普遍性调查,包括一切可见地上与地下文化遗存,全面掌握 一地区文化遗存基本情况,建立档案资料,为研究、保护提供方便。
一般以行政区划 为单位实施 全国性普查共两次省级为最主要形式,个别文物大省以地区为单位 省级之下可按片、流域划分 重要手段与主要方法 二、复查:过去调查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再次或多次调查,再次了解其内涵与价值 田野考古学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讲义 3 三、学术调查:出于一定学术目的,与普查、复查有重复,重点不同,有不同学术目的 1. 区域调查:集中在某一小区域内调查,所有点全部调查清楚,拉网式调查,密集 2. 大遗址调查:遗址群调查:内部结构、外部关系遗址间关系、人地关系 3. 专类遗存调查:针对某一类遗迹的调查,如石窟 4. 专题调查:针对某一内容,如丝绸之路 第三节、田野考古调查的步骤第三节、田野考古调查的步骤 一、准备工作: 1. 计划: ①、内容:确定调查对象,内容范围研讨 ②、方法:设计调查方法,最大限度的成功 ③、安排时间:安排合理的调查时间环境、气候、人员 ④、人员安排:组建调查队伍负责人必须有丰富的经验,较高的能力,精通业务配备各 种人员摄影、测绘、记录等,吸收当地工作人员参加 2.资料准备: ①、文献:正史、地方志、野史、游记、笔记小说等,其内容往往为重要线索。
②、以往的考古资料:为进一步调查、复查提供资料,对照实物资料 ③、地图资料:地名成为重要线索,寻找遗存地形、地貌,等高线,大比例卫星航片 3.调查器材和设备 ①、探查设备:探铲等 ②、取样设备:标本盒等 ③、影像记录设备 ④、测量绘图设备 ⑤、文字记录 ⑥、生活用具 二、田野调查的实施 1.寻找、发现遗址 ①、文献、以往的调查 ②、实地寻找重点寻问拉网式密集调查 ③、新技术遥感、航空、物探、化学探查 2.勘查遗址及其环境 ①、确定位置遗址所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必要时进行图表标注,记载永久性标志行 政区划、土地使用者姓名拍照、记录 ②、范围、面积、形状、保存状况暴露范围,砖瓦、陶片、石器步测、尺子 ③、了解堆积状况、判断性质观察、钻探、沟壑层次、土质土色,包含物,采集标本根据需要选定部位,试掘 ④、环境考查自然环境、资源 3.收集标本,采取样品 ①、遗物:在各种步骤中同步采集全面,各种质地,各种器形、花纹,较明显、准确的 严格分类、包装,按地点编号,填写标签,妥善存放,以免混淆 ②、取样:采集很多供分析鉴定的样品土样、剖面 4.记录 ①、评价:综合判断遗址的价值。
②、详细记录:所有调查结果 三、调查报告 田野考古学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讲义 4 第四节、田野考古调查技术第四节、田野考古调查技术 一、寻找遗址: 1.遗址的类别: ①、洞穴遗址:旧石器时代大多为洞穴遗址 ②、平地遗址:最常见主要工作包括向下、向上堆积 ③、贝丘:沿海、沿河、沿湖大量存在动物考古 ④、沙岗:湖、河、海边,依托水边沙岗建立的遗址 2.遗址的分布: ①、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 ②、环境 ③、交通 3.几种主要手段: ①、地面调查:狭义的实地寻找重点调查询问,根据分布规律寻找,人类活动遗留拉 网式密集调查 ②、航空与遥感:航空一战后自英国开始航片、卫星照片 利用航空器向地面观察,地 形、土壤等的变化,阳光斜射时的地物阴影;地面植物;雨后土壤干湿度遥感:空中 摄影技术的发展利用特殊设备,对红外、紫外光进行调查得到突出显示不同目标的 多幅照片 中国开始较晚,但利用成熟技术 ③、水下考古:水下遗迹的考察沉船的打捞、水下遗址、古城 二、遗址勘查: 1. 踏查法:双腿行走调查位置、范围、采集、观察堆积判断范围及周边一定要找到; 尽可能多的采集各种遗物标本;尽可能详细地做各种记录、影像。
城址:范围、地形、 水源、交通;面积、方向、形状;测绘平面图;城墙及防御设施的特点、建造方法、必 要时探究基槽;城门的位置、数量,城内道路、建筑;城市周边的遗迹;年代、性质; 详细的调查报告并附所有资料 2. 钻探法:打探铲,地面情况不明时使用布孔:①、梅花点式,不同行错开打,每平方 米五个孔,适宜于大面积②、十字法③、井字法,十字法并行两条线④、一字法 布孔图,每个孔要编号 钻探:识土样:灰土:人类遗留五花土:混合土,墓葬填 土路土:长期踩踏、碾压形成,成薄层装夯土:土色接近,土质坚硬,多层叠厌, 可见夯面、夯窝,其中基本无包含物居住面:古代房屋地面,泥土上铺土拍打踩实, 有的则无,好的则铺石头、石灰等 记录,钻探记录表,当场完成,绘制钻探成果图, 柱状剖面图写钻探记录:时间、地点、人员、性质、年代、特征、范围等 墓葬调查及钻探: ①、封堆墓:常见土堆,也有石头堆范围:墓区平面形状,外面有无陵园、墙垣残存,长、 宽、高、门、道路、建筑方法封堆分布;封堆如何构筑,筑造过程、形制、尺寸地 面建筑与碑刻:建筑、碑刻、神道、像生等,测量、绘图、拍摄周边情况:与其它遗 迹的关系。
详细的记录、报告,并附各种图 ②、无封堆:普探,打梅花桩,先打大间距再缩小间距,找出具体位置、大致范围,卡边, 平面分布图,记录、报告 3. 试掘法:选区适当部位进行小面积发掘,弄清遗址范围、关系、堆积情况等探沟法: 长方形的探方踏查、钻探的基础上,选取适当部位,画出探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