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西城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分析

上传人:r*** 文档编号:4590045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西城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西城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西城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西城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西城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西城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西城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2013 年年西城西城一模化学试题分析一模化学试题分析 作者: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作者: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 -刘鸿莹、刘鸿莹、费新斌,费新斌,张园园张园园、冯书欣、冯书欣 一、一、各知识板块所占分值各知识板块所占分值 二、二、整体难度整体难度 本试卷整体难度适中, 对物质的构成与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的发展、化 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以及化学计算这五专题方面知识进行了考查,尤其是考查学生接受、 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这些在金属问题,溶解度相 关问题以及实验探究中表现尤为突出。其中较典型和重要的题目 23、28、29、30、32、 33、35

2、三、三、试题重点题目分析试题重点题目分析 23“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 利用。用足量的 NaOH 溶液“捕捉”CO2,其过程的示意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 出) 。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实现 CO2零排放 B整个过程中,至少发生了 4 个化学反应 C整个过程中,只有 1 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 “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答案:B 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 ,也是中考选择题中必考题目,它考察学生对文字信息和流 程信息的提取和理解。 如果学生能明白大概的流程过程不难选出 B 是正确的。 但是如

3、果一知 半解,通过分析流程图也能看出,二氧化碳没有零排放,所以 A 是错的;两个循环箭头,不 可能只有一种物质循环利用,所以 C 是错的;分离不容固体和液体时必须有“过滤”操作, 所以 D 也是错的。在答信息题时,即使学生一时没有读懂题目也不要紧张,认真分析答案, 同样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27.(5 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石油和_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2) 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正在开发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 (填1 种即可)等。 (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提高其利用率,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

4、式是 。 (4)甲烷和水反应也可以制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 2 种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若有 24 g 的 A 参加反应,则生成 D 的质量为 9 g 答案:(5 分) (1)天然气 (2)风能 (3)2CO + O2 2CO2 (4)CH4 + H2O CO + 3H2 bd 分析: 微观粒子的图示问题是经常考的一类题目, 看惯了方程式的同学一下反应不出这些 “圈圈”的含义。做此类题目最好的方法是先将图形转化为符号或者化学反应方程式,切记:方

5、程式一定要配平,否则后面一系列的计算问题都会失分,这是学生容易丢分的地方。西城的这道题目给的很直接,虽然不是学过的方程式,但是都是熟悉的物质。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很有典型性。 30 (6 分)甲、乙、丙、丁 4 种无色溶液,分别是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6 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甲、乙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 X、Y 中只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氢原子氢原子 氧原子氧原子 碳原子碳原子 一定条件 甲、乙混合液 一定量丙 无色气体 一定量丁 溶液 X 白色沉淀 溶液 Y (1)产生无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丁一定是 溶液

6、。 (2) 若溶液 X 为红色,则甲、乙分别是 溶液。 若溶液 X 为无色,向溶液 Y 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能得到乙。则乙是 溶液,溶液 X 中的溶质是 ,向溶液 Y 中加入一定量的甲,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6 分) (1)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a(OH)2 (2)稀盐酸和酚酞 氯化钠 氯化钠和碳酸钠 HCl + NaOH= NaCl + H2O 分析:这次一名大多数区都考了范围类推断题,一般都是给定物质组成元素的范围,再给定物质一些相关特点进行推断。西城的这道题目是给了物质的种类,在众多推断题中比较“显眼” 。题目虽然没有明显的

7、“滴加药品” 、 “观察现象”等话语和提示,但是确实考察了学生对实验现象,反应物质以及反应过程的分析和理解,对学生要求较高。尤其是(2)中的两个问学生不易得分。 33 (7 分)研究盐类物质的性质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向 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均产生白色沉淀。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对自己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准备】 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NaHCO3溶液、NaOH 溶液和 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 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现象 溶液变红 加入 CuSO4溶液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

8、淀 现象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加入 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 为 ;现象 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 NaOH; Na2CO3; NaOH 和 Ca(OH)2; Na2CO3和 NaHCO3; Na2CO3和 NaOH 【实验及分析】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 溶质是 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

9、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 CO2,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 质是 NaOH 和 Ca(OH)2。 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 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Na2CO3和 NaHCO3。 【反思与评价】 (1)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丙同学的实验中,加入 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10、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 _ 滤液中的溶质是 Na2CO3和 NaOH (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 。 a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b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c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答案:答案:(7 分) 【实验准备】溶液变红 CuSO4+ 2NaOH = Cu(OH)2+ Na2SO4 【反思与评价】 (1) 检验 Na2CO3 NaHCO3+ Ca(OH)2= NaOH +CaCO3+ H2O (2) 丁同学(2 分,每步操作和现象均答全者给 1 分) (3)Abd

11、 分析:今年至少三个城区改变了 2012 年的 33 题。西城的这道题目难度不大。实验探究是考 察学生能力的“必杀技” ,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是实验操作技能,常规药品的用途,常见的 反应原理等,此外还要求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理解能力。例如: (1)和(2)根据“实验 准备”完全可以得出准确答案,如果学生利用别的方法反而会“失分” 。并且这到题目还有 拓展空间,比如碳酸氢钠的其他检验方法,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以及相关计算等等, 可以成为一道有难度的题目,值得推敲。 35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 (1)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 + 2H2SO4 +

12、O2 2CuSO4 + (2)某同学想利用此反应,将 80 g 含铜 80%的废料转化为 10%的硫酸铜溶液,计算需要加入 10%的稀硫酸和水的质量(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 答案(3 分) (1)2H2O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CaCl2溶液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CuSO4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只产生蓝色沉淀,无气泡 溶质是 Na2CO3和 NaOH (2)解: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生成水的质量y,消耗 H2SO4的质量为z。 2Cu + 2H2SO4 + O2 = 2CuSO4 + 2H2O 128 196 320 36 80g80% z

13、 x y = = = =160 g y =18 g z = 98 g 稀硫酸溶液的质量= = 980 g (1 分)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 = 1600 g 加入水的质量= 1600 g160 g18 g980 g90% = 540 g (1分) 答:略。 分析: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的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稀释问题,难度不大。 但是复杂反应后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问题不容忽视, 在今后的复习中对此类问题仍要保持“警惕” 。 四、总结 总体: 今年一模题目更注重考查学生对资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用新信息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 和现实问题。 在后期的复习中, 学生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资料信息分析提取能力的提升, 至于题型,重点我在前面已经提了一部分,更多的我们会在后期的课上详细讲述! “耐心、细心、平常心! ”是我送给各位学生的七个字!祝大家能考出满意的成绩, 考入理想的学校! 64 g 128 196 z xx320 36 y 10%98 g 160 g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