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84 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化学解题与课业学习策略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589729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45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84 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化学解题与课业学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84 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化学解题与课业学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84 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化学解题与课业学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84 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化学解题与课业学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84 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化学解题与课业学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84 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化学解题与课业学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百卷文库84 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化学解题与课业学习策略(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化学解题与课业学习策略化学练习及解题策略与方法作业和解题的正确程序1 . 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也 就是明确已知和求解。 2 . 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 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 3 . 正确解题,完善答案 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 时,要注意反复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4 . 展开思路寻找规律 这是最后一环,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而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 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已做好的题目联系前后的思索,

2、从中悟出带规律性 的东西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是做无数道练习题,也达不到巩固知识、 训练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 例如,完成反应式 N a O H + ( ),C u (O H )2+ ( )这个反应式中,反应物有碱,生成物有新碱,要求填写的化合物是使反应存在。明确了要求, 根据已学的知识,碱和盐反应才能生成新盐和新碱,盐必须溶于水,供选择 的盐有 C u C l2、C u S O4、C u (N O3)2等,可填在括号内。右括号内相应是 N a C l 、 N a N O3、N a2S O4等。在做这道题时,你是否在填一种化合物后能想到其它种可 能的化合物呢?除此之外,还可将此题变为( )

3、+ C u C l2( )+ N a C l或 ( )+ C u S O4( )+ B a S O4等等,还是否联想到反应的象呢?做完题后的 展开思路一环是开拓的重要方法审化学题五法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基础,题目未审清,必然抓不住关键所在。在解题中 如何疏通渠道,越思维障碍正确审题? 1 . 关键词句法 认真阅读试题,抓住关键词句。审题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试题,准确 完整地理解题意。阅读时应紧紧抓住试题中关键的词句反复推敲,如“最”、 “是”、“不是”、“正确”、“不正确”等,要防止粗枝大叶,一掠而过 而误解题意。如有的学生在做选择题时,对题目中的“最”字重视不够,在 选择了一个正确答案后,又从“

4、似真性”答案中选择第二个,造成了“画蛇 添足”,待考试以后,他们才后悔不已。 2 . 收缩法 此法特别适用于一些推理题。 例:一种常温下为气体单质 A 及其它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过程 如图。试写出 A 、B 、C 、D 、E 各物质的分子式? 解析 此题粗看起来着无边际,难以下手。关键在于找到突破口,攻破了 突 破 口 , 其 他 问 题 就 迎 刃 而 解 了 。 收 缩 法 审 题 步 骤 如 下 :A 为 N2,B 为 N H3C 为 N O ,D 为 N O2,E 为 H N O3。3 . 规律法 此法是解决一些有规律可循的题目 例:某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 6 S26 P1,

5、关于该金属及其它的化合物 描述错误的是( ) (A )金属性比铝强; (B )能形成+ 3 价; (C )氢氧化物呈两性; (D )该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反应; (E )该金属是导体。 解析 由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6 S26 P1可知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 中第 6 周期第A 族;该元素同金属铝属于同一主旋。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出,该金属的金属性比铝强得 多,就很快选出答案(C )。 4 . 分解法 此法在有关溶解、结晶、溶解度、百分比浓度等方面计算比较直观,较 易被学生接受。 例:1 5 时,某 2 价金属硫酸盐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 2 5 ,取足 量此溶液, 加入

6、 1 克上述硫酸盐的无水物, 则析出 3 . 1 5 充 t 水合硫酸盐晶体。 试确定 2 价金属的原子量。 解析 设 2 价金属为 R ,原子量为 x 。 用思考题和图示双重分解(要求:边思考边图示)。 (1 )思考题: 2 价无水金属硫酸盐和它的 t 水合硫酸盐晶体化学式如何写?(R S O4、 R S O47 H2O )1 克无水硫酸盐投入饱和溶液后有多少克晶体析出?(3 . 1 5 克) 从析出的晶体质量看,原溶液的质量减少了几克?(2 . 1 5 克) 减少的那一份溶液与剩下的溶液在浓度上有什么关系?(相同) (2 )图示: 题给质量(克):3 . 1 5 1 + 2 . 1 5 2

7、 5 = 1 . 5 3 7 5 2 . 1 5 7 5 1 . 6 1 2 5化学式: R S O47 H2O R S O4 7 H2O摩尔质量(克/ 摩):2 2 2 + x 9 6 + x 1 2 6 即有 3 . 1 5 1 . 6 1 2 5 = (2 2 2 + x )1 2 6 或 1 . 5 3 7 5 1 . 6 1 2 5 = (9 6 + x )1 2 6解得 x = 2 4 . 1 4 (克/ 摩) 2 价金属的原子量为 2 4 . 1 2 。 5 . 整体法 对一些关系比较复杂的题目,应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所以, 此法特别适用于综合性强的题目。 例:将一块生锈

8、的铁片置于稀硝酸中,反应结束后收集到 1 . 1 2 升一氧化 氮气体(标准状况下),溶液中还剩下 3 克单质铁。取出铁后,向溶液中通 入 1 0 . 6 5 克氧气, 恰好使溶液中的 F e2 +全部被氧化 (假设 C l2只与 F e2 +反应) 。 求这块生锈的铁片总质量(铁锈成分以 F e2O3H2O 计算)。 解析 此题看起来数据不多,但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有些同学原先做 与这道题同类型的题目,感到较困难或束手无策。有的虽能理出一些,但结 果却与题不符。因此,碰到这些较为复杂的题目,可采取以下做法: 理:数据对应的物质或物质的关系要理好; 找:物质之间有何反应关系要找好; 挖:题目中

9、的隐含条件要挖出; 串:量物质反应的关系要串结好。 解题路线(逆推) 从通 C l2知道溶液()中 F e2 +的物质的量(2 F e2 + C l2= 2 F e3 + 2 C l-):1 0 . 6 5 / 7 1 2 = 0 . 3 m o l 从中知道溶液 ()中 F e3 +的物质的量及消耗在与 F e3 +反应的 F e 的物 质的量(F e + 2 F e3 += 3 F e2 +) F e3 +的物质的量= 2 / 3 0 . 3 = 0 . 2 m o l F e 的物质的量= 1 / 3 0 . 3 = 0 . 1 m o l 从中知道 F e2O3H2O 的物质的量和消耗

10、在与 H N O3反应的 F e的物质的 量: F e 的物质的量= 1 . 1 2 / 2 2 . 4 = 0 . 0 5 m o l F e 的物质的量:N O 的物质的量= 1 :1 F e2O3H2O 的物质的量= (0 . 2 - 0 . 0 5 )1 / 2 = 0 . 0 7 5 m o l ,所以,铁片的总质量为: 3 + (0 . 1 + 0 . 0 5 )5 6 + 0 . 0 7 5 1 7 8 = 2 4 . 7 5 (克)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审题与解题一样没有固定的方法,采用何种方法 审题,则要看具体的题目来定。发掘隐蔽条件三法解化学题离不开已知条件的应用。可不少化

11、学题目的已知条件(或部分 已知条件)隐蔽在题目的叙述中,稍不注意就被忽视,使解题误入歧途,故 必须引起重视。下面介绍发掘隐蔽条件的三种方法。 1 . 根据实验操作要领发掘隐蔽条件 例:实验室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m 克,待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 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为 n 克。共用去氢气 w 克。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 的百分率。 分析 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必须先通一会儿氢气排除试管中的空 气,然后再加热。故题中给出的“共用去 w 克氢气”,不是实际参加反应用去的氢气,但反应前后 C u O 失重(m - n )充,是氢气夺取 C u O 中的氧所致。 发掘了这一隐蔽条件。题目就可迎刃而

12、解。 解:设有 x 克 C u O 参加了反应 C u O + H2+ C u + H2O 固体质量减少8 06 18 0 - 6 1 = 1 6 X 克(m - n )克 8 0 :x = 1 6 :(m - n ) x = 5 (m - n )(克)参加反应的CuO=5(m- n) m100答:(略) 2 . 透析反应原理发掘隐蔽条件 例:有一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 8 . 1 5 克溶解后加入足量石灰水,生成 白色沉淀,将沉淀洗涤、灼烧,称重为 0 . 7 8 4 克。求变质氢氧化钠的质量百 分含量。 分析 解此题关键就在于弄清 0 . 7 8 4 克是什么物质。 审题时仔细推敲 “将

13、沉淀洗涤、灼烧”这句话,就不难知道 0 . 7 8 4 克是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氧化钙 质量,而非碳酸钙质量,弄清了这点,找关系即可求解。 答:变质氢氧化钠百分含量为 1 4 . 3 (解法略) 3 . 联系概念、定义发掘隐蔽条件 例:将 5 . 6克 C a O溶于 1 9 4 . 4克水中,溶液的温度为 3 3 ,求此时溶 液的百分比浓度。 分析 审题时,不但要注意隐反应 C a O + H2O = C a (O H )2 还要联系 C a (O H )2的溶解性。因为 C a (O H )2微溶于水,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入溶液的质量中去。 由题意解得 5 . 6 克 C a O 完全反应后耗水

14、 1 . 8 克,生成 7 . 4 克 C a (O H )2。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0 . 1 5 克,不难看出, 7 . 4 克 C a (O H )2溶解在 (1 9 4 . 4 - 1 . 8 )= 1 9 2 . 6 克水中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百分比浓度为: 015 100015. .+(解法从略)100= 0.15多方位思考形成解题思路的方法与技巧所谓多方位思维就是根据试题信息来源纵向横向联想,从不同方向去思 考,多种因素去分析,对已知条件进行选择、转换、归纳、找出解题的多种 途径,然后进行对比筛选出简捷快速的解题途径的思维方法。他能拓展思维 广度和深度,增进思维的流畅性

15、、灵活性、敏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能 力和创造能力。 1 . 选择、转换、归纳已知条件,多途径筛选 例:托盘天平两盘内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里都放 1 0 0 m l 1 M 的硫酸,向两个烧杯里同时加入下列哪组物质反应完毕天平仍保持平衡。 (A )1 克镁,1 . 1 克铝 (B )1 0 克镁,1 0 克锌(C )6 . 5 克镁,6 . 5 克锌 (D )0 . 1 摩镁,0 . 1 摩锌 此题单凭直觉思维按常规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两量取量计算,逐个演算相 当复杂速度很慢,可这样来分析:两种金属分别加等量的稀硫酸中,要使反 应后仍保持天平平衡。可能有的情况:加入的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16、且过量, 酸完全作用,放出的 H2的量相等;加入的两种金属质量相等,其中一种金 属过量,另一种金属恰好与酸完全作用,放出等量的 H2;加入的两种金属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质量不等,酸过量,必定要满足加入的两种金属的质 量之差与产生 H2的质量之差相等。又根据: 2 M + 2 H+= 2 M+ H2 2 M + 2 H+= 2 M2 + H2 2 M + 6 H+= 2 M3 + 3 H2(M表示金属元素)的反应规律,采用两量比较大小计算就简捷快速多 了。已知硫酸产生 H + 离子的量为: 0 . 1 1 2 = 0 . 2 (摩) 选择答案:( ),酸过量,而 ,不合题意;A1.1- 11 2420211 2730211 273 21 241.( ),酸完全作用,放出相等,合题意;CH265 2420265 65202.=(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