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一般步骤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9142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教学的一般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教学的一般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教学的一般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教学的一般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教学的一般步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教 学的一般 步骤 。任 洪 明 摘 要:古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 目前现状是教学效率低,学生对其学习兴趣差,学生学习古 诗的方法单调。介绍古诗教学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使师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和要求,让学生能够独立的学习古 诗,完成语言学习积累的任务,实现祖国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当前古诗教学的重要 目标。 关键词:古诗教学步骤 语文 新课程标准 中要求 1 6 年 级学生背 诵古今优 秀诗文 1 6 0 篇 ( 段) ,7 9 年级学生背诵8 0 篇 ( 段) ,合计2 4 0 篇 ( 段 ) 。从这 里 可 以看 出 ,学 习古诗 的 重要 性 。 中小学 阶段是 一个人一生

2、 记忆力较好 的时期 ,学习一定 数量 的古 诗 ,引导他们感受 中华优秀 文学遗产 的精华 ,体会 理解诗 中 的意境 与哲理 ,这无论对 学生学 习,还是对传 承中华文 化 ,都 是有益 的。但 是 中小 学古诗文 教学主要靠 语文课 , 而课 堂 教学 的 时 间很有 限,在 文 化传 承 的 同时 ,如 何有 效 、高 效地让学生提 升更 多的语言知 识积累和 能力是值得 探 讨 的问题 。但是 , 目前古 诗教学 ,问题很 多:或者是方 法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淡薄;或者是教师 独 占课 堂,讲解过 多,诗味 全无 ;或 者诗意不懂 ,影 响理 解 。那 么,教学 时怎样才

3、 能激 发学生 兴趣 ,让学 生对古诗 不再头 疼,让他们 学会学 习古诗 ,真 正体会到诗 歌之美 、 体会到 学习古诗之 趣呢 ?笔 者对古诗 教学的方法 和步骤做 了分析和概括 ,发现了其 中的一些规律。 其 实,细心分析 古诗教 学的 目标 ,无非是下 面几个方 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粗略了解诗句大意, 感受作 者的情感 。另外初 中生还要学 习一些文学 常识 ,了 解作者 的概况 ,体 会诗歌意 境。而落 实新课标 中的三维 目 标 中的 “ 过程与方 法 ”一项 是古诗教 学的重要方 面,这要 求老师 必须 了解学 生如何参 与古诗学 习,老师应 该教给学 生学习古诗 的

4、方法。 我们可 以把以上 目标简化为三个字:读、说、想。 这 三个 字 既是 目标 , 又是 方法 和 步骤 。下面 对其 作 具体 说 明。 一 、读 熟读全诗是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古诗教学对读的要 求都可 以这样确 定:读准 生字读音 ,读出诗歌 的节奏与停 顿,再高的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上课之初, 教师 出示读 的要 求,提示 古诗的一般节奏 :七言诗一般 的 停顿 是四三节拍 ,即前 四个 字是一个节拍 ,后三个字 是一 个节拍 ;五言诗 则是二三 节拍,既前两个 字是一个节拍 , 后3 个字是一个节拍 。具体到一首古诗 ,教师还可以据意义 另行提 示停顿 。老师可 以根据学

5、生 的基础 和学 习情况具 体 处理 。生字教学这样做 ,方法得 当,要求 明确 ,估计在3 5 分钟 内读熟一 首诗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成 问题。 二 、说 说 是要求学 生借 助课本注 释和老师 的讲解能大体 明确 诗句的意思。出于押韵、平仄的需要,再加上古今语言习 惯 的不 同,古诗 的词序与现代 汉语有很大 差异 ,而且 古诗 的语 言有它 自身的特点 ,所 以古诗 中有语 句浓缩 、意思跳 跃 、成 分省 略、词序倒置 等语言现象 。有 时一味按 原诗 的 字词顺 序根本无 法讲通 ,而且古诗语言简 练, 以字作词 , 随着 时代 的变迁 许多词意 与现代汉语词意 迥然不 同;这 些

6、都给 学生理解 古诗造成 了困难,成为其望 诗生 “ 厌 ”的原 因。教学 中,教师必须根据 中小学生 的知识基础 ,帮助 他 们疏通 诗句大 意 ,教给他 们古诗学法 分词连序法 ,释 词 、顺 句 、连篇 ,循序渐进 ,才会渐入佳 境,才能 品诗 妙 处 。具体做法 是:一是分 词解义 ,逐词逐 句理解字面 意思 及在本 诗 中的含 义 ;二是 按现代汉语规 范进行连序翻译 。 理 解诗 句 大意 的学法 具体 概括 为八个 字 :扩 、 留、补 、 换 、调、嚼、猜 、连 。 1 扩 :浓缩 的词语要 “ 扩 ”,将单音 词扩成双音 词, 使 意思 明显化 、具体化 ,如 牧童 一诗中

7、,把 “ 草铺 横 野六 七里 ”中的 “ 铺 ”换 成 “ 铺天盖地 ” ,学生一 下子就 理解 了草长得茂 盛 ,原野 辽阔的意境 。又如 泊船瓜 洲 中的 “ 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 “ 绿 ”是 “ 吹绿 ”之意。 2 O1 2 O 1 5一 教 2 留: 古今 通用 的词 语 要保 留 ,地 名 、人名 、 官职 名、部分古代器物名保 留不动。 3 补 :诗 句 中省 略 的成 分要 补上 ,使之通 顺 ,即在 直译古诗遇 到意义跳跃性 大、意义含 蓄时 ,教师 就需要教 会学生补 充意思 ,补充含 义 。古诗 中的介词 、助 词往往省 略 ,如 “ 两个黄鹂鸣 翠柳 ”省略 了 “

8、于 ”。在使 用 “ 补 ” 法时不要 死板,要灵活运 用 ,只要 学生直译 的内容与古诗 原意基本 相符就可 以了。这样 既激 发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 , 又提 高了学生分析 、理解的能力。 4 换 :古今用法 不同的词语要 更换 ,如把 “ 舟 ”换成 “ 船 ”, “ 还 ”换成 “ 回 ”, “ 但 ”是 “ 只 ”, “ 走 ”是 “ 跑”;古物名换成现代词,如 “ 鼎 ”换成 “ 锅 ”。 5 调 : 词语 顺序 颠倒 的要调 整 ,直 到意 思通 顺 ,符 合现 代 汉语 的 习惯 。如 孟浩 然 春 晓 中 的 “处处 闻啼 鸟”, “ 啼鸟”是 “ 鸟啼”的倒置,这些字词需要调

9、换才 能正确直译 。 6 嚼:诗 中关键 的、传神 的、富有哲理 的词 句教师要 引导学生细心咀嚼、品味。 7 猜 :是让学生 联系上下文推 测古诗 中词语 的含义 。 如 清平 乐村居 这 首词 ,理解 “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 剥莲 蓬 ”的 “卧 ”时 ,笔者 让 学生 联系 上下 文推 测 其含 义 ,有 的说是 “ 躺 ”,有的说是 “ 趴 ”,大家争 论不休 。 于是 ,笔 者让学生联 系生活实 际展 开辩论 ,结果 是既可解 释为 “ 躺 ” ,也可解释 为 “ 趴 ”,两个意思都表 现了儿童 天真 、顽 皮的天性 。这对 促进学 生情 感力 、想象 力、记忆 力的发展 ,都是

10、大有益处的。 8 连:将句 中解释 的各个词语连起来翻译。 对 于学 生难 以理解 或 查不 到意 思 的 词 ,教师 可 以适 当的点拨 。如 山行 一诗 中,对 “ 远上寒 山石 径斜 ”中 “ 寒 山”一词的理解 。 “ 寒 ”是 “ 冷 ”,那 “ 寒 山 ”是什 么意 思?教学这个词 时应 引导学 生从具体事物 中去感知 : 时值深秋 、草木凋残 、山石森森 、秋风瑟瑟 ,冷 不冷 ?所 以, “ 寒山”指 “ 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解释关键 词 。在 教学 中教师 要解 释关 键字 句 , 以字达 词 , 以词通 句,梳理句意 ,理解全文 。 词意通 了,然后 由学生独立思考 ,

11、练习顺句 。在顺句 时 ,教师 除 了提醒学 生注 意词序外 ,对一些学 生初次接触 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讲,避免学生理解错误。如王昌龄 出塞 中 “ 秦 时明月汉时关 ”,按字面意 思当为 “ 秦朝 时候 的明月 ,汉朝 时候的边关 ”。但是众所周知 ,明月千 古一轮 ,边关万年不变 , “ 秦汉 ”之说 由何而来 ?若点 明 这是修 辞手法 中的 “ 互文 ”,即 “ 秦汉时 的明月秦汉时 的 边关 ”,疑 问则迎 刃而解 ,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 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 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 可停 留表 面,而应深 入内里 ,究其 实质

12、 。例如 ,贺知章 的 回乡偶 书的最后 两句 “ 儿童相 见不相识 ,笑 问客从何 处来 ”,只 按字 面 意思 理解 ,学 生很 可 能认 为诗 中 “ 儿 2 O1 2 O 1 童 ”天真 好客 ,诗句表 现 了诗人对 “ 儿童 ”的喜爱。而诗 中要表达 的。实际上 是作者重踏 故土 ,看到江 山依旧 、人 事全非而 发的苍凉慨 叹,笑 中有泪 。 “ 明 月何 时照我还 ” 不是质 问回家的时 间,而是感叹没有 时间 回家 。因此古诗 教学中,重要的是把握 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 只抓住一两个词语不放 ,以偏概全 ,本末倒置 。 所 以,在 教学 中教师要 指导古诗 学法 ,讲

13、 中有 导 ,导 中有练 ,启发学生悟法 用法 。另外在 以后 的古诗 教学中 , 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 ,学生运用巩 固学法 。 三、想 想 是要 求 学生 体会 诗人 表 达 的情 感 ,感 受古 诗 的意 境 。教师 指 导学 生有 感情 朗读 ,让学 生 体会 诗 中的音 乐 美 。且有感 情朗读 ,能再现诗 的意境 ,使学生深刻 体会诗 的含义 与感 情 。因此教 师要在学生理解 诗 的内容 的基础上 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有感情 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学生确定感情基调,然后处 理重音 与节 奏 。如杜甫 的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是 首抒情 诗 。全诗充 满

14、 了喜悦 、激 动之情 。起旬 与七 、八句 节奏要 急促 ,第 五、六句要舒 缓; “ 忽传 ”、 “ 喜欲狂 ”、 “ 即 从 ”、 “ 便 下 ”读重音 。这样 朗读使全 诗节奏抑扬 顿挫, 学 生的感 情 自然 与作 者 的感情 产 生共 鸣 。要 学生 了解 古 代诗歌 是文 学作品 中色彩鲜 艳、香气浓郁 的花朵 ,是诗人 用涌泉 一般 的激情浇灌 而成的 ,那些脍 炙人 口的佳 句名诗 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 “ 意 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 就是诗人通 过这个生活 画面所体现 的思想感情等 。所 以, 在教古诗 时要启发学生展

15、开想象 的翅膀 ,把跳跃 的感情连 缀起来 ,把 省略的语气补 充起来 ,这样 ,学生才 能领 会诗 人的情感 ,进入诗的意境。 如 何才 能让 学 生展 开想 象 的翅 膀 去开 拓 意境 呢 ?可 采用 “ 吟诗 作画 ,以画 讲诗 ”的方法 打开学生 的心 扉。这 是 因为 古代 诗歌大 多数 都是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诗情并 茂 的。因此 ,教师可让 学生去创造诗 中的形象 ,把 诗中所 写 的景物 ,画在 纸上 ,再让 学生 从画 中去 体会 诗 人 的感 情 。例如 ,在教 山行 这首诗 时,教师可先指导 学生朗 读 、吟诵 “ 远上寒 山石径斜 ,白云生 处有人家 ”两 旬

16、,然 后让学 生去描绘秋天 的高山 ,弯 曲的石阶小路 ,白色的浮 云 ,山顶 的竹篱茅舍 的形象 ,接着再 指导学生 朗读 三、四 两句 , “ 停 车坐爱枫林 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 ”,让 学生再 在纸上 画出一片红色 的枫林 ,指导学 生去创设诗 的情 景 , 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画,之后,在 学生吟诗作 画的基础上 ,再启发学生 以画讲诗 :秋 天是萧 杀的季节,面对叶枯花谢的残景,历代诗人多是吟诵着悲 凉 的诗句 ,但杜牧描绘 的秋 山霜林和 “ 停 车 ”观赏 的情 景 无不充满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诗歌写得清新又富有生 气 。通过 以画讲诗 ,让 学生透过诗 中展现 的 图景 ,去捉摸 诗人 的感情 脉搏 ,体会诗人 的感情波 涛。学生 既动脑 又动 手,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就领会了 】 【 H z 口 H c 咖 z 本文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