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89086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4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4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4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阅读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专 题题 3 3高考总复习 语文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叙述、描写(角度变化、五感结合、动静、正 侧、虚实、声色、点面、白描)、 议论、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典抒情 、叙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对比、衬托、象征、渲染、烘托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技巧鉴赏之鉴赏之表现手法鉴赏表现手法鉴赏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 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 艺术效果。v“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析】将抽象的愁绪比作具体可感的水,生动 形象地写出愁绪如滔滔春水

2、,透露愁情之绵长 深重。 v“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望洞庭) 【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 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 雅,山水浑然一体。青玉案 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 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 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 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 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下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 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比 喻作者的愁思。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 的无限愁思。这样写,

3、化抽象为具体,形 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 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山园小梅(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 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2、比拟(拟人、拟物)颈联纯属虚写,“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 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 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 之情夸张到极点。 3、夸张: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在 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

4、浦歌) 【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 ”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 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 【析】“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 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 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 淋漓尽致。 4、借代:|以特征代本体:“绿肥红瘦” 【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 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以具体代抽象:“无丝竹之乱耳” |以部分代整体:“征帆去棹残阳里”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使形象鲜明,使 语言简洁含蓄。|谐音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 (思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5、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 表意含蓄、巧妙。|语义双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地上的路、人生之 路、政治之路、事业之路)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 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 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 ,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 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 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 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

6、,壮志难酬的苦痛。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即自问 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 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 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 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 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 史之必然。9、互文 :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 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 【析】秦汉时的明月

7、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析】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10、顶真 :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 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 调清新。|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 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2、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4、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设问比

8、喻 叠字拟人双关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7、秦时明月汉时关( ) 8、举酒欲饮无管弦( ) 9、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 10、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 ) 1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 12、闲心浮云随孤雁,雁归无书入碎帘。帘 已乱 。( )夸张 互文借代拟人设问反复顶真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看图指出属于哪种表达技巧图片来源唐伯虎点秋香衬托看图指出属于哪种表达技巧对比|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 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 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 技巧。|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

9、或者同一事物的 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 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达 技巧。 1、什么叫对比?什么叫衬托?对比与衬托2、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区别:对比:从理论上讲,对比的双方无主次之分 。衬托:甲乙有主次关系。例如:例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衬托衬 托 分 类正衬反衬用次要内容从正 面衬托主要内容用次要内容从反 面衬托主要内容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乐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分析下面几句诗句,哪

10、些使用了对比手法,哪些使用了 衬托? 1、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衬托对比对比衬托对比衬托象征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 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 感情。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析】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以梅自 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 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

11、守的铮铮傲骨。1、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象征。如“洛阳亲友 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 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2、月亮,成了离愁别绪,思乡之愁的象征物。如“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 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柳树,惜别的象征。如柳永雨霖铃,就以“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 之情。表达技巧表达技巧鉴赏之鉴赏之表达方式鉴赏表达方式鉴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借典抒情 叙事抒情借古讽

12、今 托物言志(一)抒情直接抒情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 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 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 【析】“朝雨” 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 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 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 别情意。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 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

13、,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 发。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 甫春望) 【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 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 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 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 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 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 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 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 涵的情思。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 的

14、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 观感情色彩。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 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 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 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 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 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 有了人格化的色彩。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 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 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 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更重要

15、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 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 悟。例: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春心托杜鹃。”【析】诗人通过化用“庄周化蝶”、“杜鹃啼血” 的典故,表达了“忆华年”时对往事似幻似真、迷 离恍惚之感,意境朦胧凄美。|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 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 种修辞方式。间接抒情例:李清照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 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 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 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 显豪气。间接抒情|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

16、 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唐王昌 龄闺愁)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 玉关情。(唐李颀送魏万之京)。 间接抒情 |叙事抒情:古典诗歌除借助物、景来抒情外,往 往还借助一些“事”(即古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 如我们前面讲到的“折柳、折梅、吹笛”等也可以 理解为借事抒情此外,古人写离情别绪,往往还 借助“登楼、登高、凭栏、捣衣”等事来完成 。(二)描写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 景物、 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v细节描写:对那些细微、具体可感并有典型意 义的对象,特别是能展示人物思想及其性格特征 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