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上复习资料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589075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6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力学上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建筑力学上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建筑力学上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建筑力学上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建筑力学上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力学上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力学上复习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 07 力学复习上 一、 填空题 1、平面任意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为-,平面汇交力系的独 立平衡方程的数目为-,平面平行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为 -。 2、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几何条件为-,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解析 条件为-,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为-。 3、平面汇交力系的特征为-。 4、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是-,-。 5、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主矢量与简化点选择- (有关, 无关) , 主矩与简化点选择-(有关,无关) 。 6、写出下列图示中各力之间的矢量关系式 a - b - a b 7、力在轴上投影为零的条件为- 8、力对点之矩为零的条件为- 9、平面任意力系的二矩式平衡方

2、程中,二个矩心选择与投影 轴之间 A 应满足的条件为- 10、平面任意力系的三矩式平衡方程中,三个矩心选择应满足的条件 为- 11、由二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力组成的力系称为 - 12、力的三要素是:-,-,-。 13、二力杆件的特征为- 14、构件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 15、构件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 16、构件具有保持原有平衡的能力称为- 17、认为材料内各点处的力学性能完全一致,这一观点称为材料的 -假设。 18、 认为材料内是密实的、 毫无间隙的, 这一观点称为材料的- 假设。 19、认为材料沿着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完全相同,这一观点称为材料 的-假设。 20、随载荷

3、解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变形,载荷解除后余留下来的F3 F2 F1 F3 F2 F1 变形称为-变形。 21、拉、压杆受到的外力特征为- 22、拉、压杆横截面上内力称为- 23、拉、压杆件,在-截面上有最大正应力,在-截面上有最 大剪应力。 24、直杆受到与杆轴重合的外力作用,则杆件产生-变形。 25、写出虎克定律的二种表达式:-,-。 26、低碳钢拉伸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 -,-。 27、低碳钢拉伸的应力和应变图中,e 表示-极限应力, p 表示-极限应力,s 表示-极限应力, b表示-极 限应力。 28、工程上材料分为两大类,分别为 1、-2、- 29、塑性材料的延伸率为-,脆

4、性材料的延伸率为-。 30、 低碳钢拉伸过程中, 出现载荷没有明显增加, 而变形有明显增大。 这种现象称为-。 31、图示结构中,墩头部分的剪切面面积 As=-,挤压面面积 Abs=-。 D d P h 32、园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内力称为- 33、 外径为 D, 内径为 d 的空心圆截面的抗扭模量 Wt=-,截面极 惯性矩 IP=-。 34、某传动轴,传递功率 P=20KW,转速 n=200r/min,则作用在轴上 的外力偶矩为-。 35、写出材料的三个弹性常量 E、G、 之间关系式-。 36、梁的横截面上的内力称为-。 37、梁的某截面受到弯矩为正,则在该截面的-处有最大拉应力, 在该截面的-

5、处有最大压应力,在该截面的-处正应力为零。 38、梁的某截面受到弯矩为负,则在该截面的-处有最大拉应力, 在该截面的-处有最大压应力,在该截面的-处正应力为零。 39、均布载荷梁段的内力图特征,剪力图为-,弯矩图为-。 40、 没有均布载荷梁段的内力图特征, 剪力图为-, 弯矩图为-。 41、梁上集中力作用面剪力图特征为-,弯矩图特征为-。 42、梁上集中力偶作用面剪力图特征为-,弯矩图特征为-。 44、外径为 D,内径为 d 的空心圆截面的抗弯模量 Wz=-,截面 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Iz=-。 45、压杆临界压力的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46、写出压杆临界压力的欧拉公式的表达式-。 47、写

6、出压杆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的表达式-。 48、两端铰支约束压杆的长度系数为-。 49、两端固定端约束压杆的长度系数为-。 50、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约束压杆的长度系数为-。 51、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约束压杆的长度系数为-。 52、固定铰支座具有的联系数目为-。 53、可动铰支座具有的联系数目为-。 54、固定端支座具有的联系数目为-。 55、二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为-。 56、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为-。 二、 选择题 1、二力平衡条件中二个力应满足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为( )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作用线重合, C:作用在同一刚体上, D: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作

7、用与反作用定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满足的条件,下列说 法错误的为( )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作用线重合, C:作用在同一刚体上, D: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图示力 F=100N,在 x,y 轴上投影为( ) A:X=80N , Y=60N; B:X=80N,Y=60N; C:X=80N,Y=60N;D:X=80N,Y=60N。 4、图示力 F=100N,在 x,y 轴上投影为( ) A:X=80N , Y=60N; B:X=80N,Y=60N; C:X=80N,Y=60N;D:X=80N,Y=60N。 5、图示力 F=100N,在 x,y 轴上投影为( ) A:X=80N ,

8、 Y=60N; B:X=80N,Y=60N; C:X=80N,Y=60N;D:X=80N,Y=60N。 3 4 F x y 3 4 F x y 3 4 F x y 6、图示力 F=100N,在 x,y 轴上投影为( ) A:X=80N , Y=60N; B:X=80N,Y=60N; C:X=80N,Y=0N;D:X=80N,Y=60N。 7、图示力 F 对 B 点之矩为( ) A:Fasin B: Fasin +Fbcos C: -Fbcos D: Fasin -Fbcos 8、图示力 F 对 A 点之矩为( ) A:Fasin B: Fasin +Fbcos C: -Fbcos D: Fas

9、in -Fbcos 9、图示力 F 在 x,y 轴上投影为( ) A:X=0.5F Y=0.866F B: X=0.866F Y=0.5F C: X=0.5F Y=0.5F D: X=F Y=F x y 3 4 F F A B a b F A B a b y F x 600 600 10、长 L,直径 d 的直杆两端受一对拉力作用,在弹性范围内测得 L=0.01L, d=-0.003d 则材料的泊松比为( ) A:0.01 B:-0.003 C: 0.3 D:-0.3 11、低碳钢拉伸过程中,载荷没有明显增加,而变形有明显增大,这 种现象出现在哪个阶段( ) A:弹性阶段 B:屈服阶段 C:强

10、化阶段 D:颈缩阶段 12、等截面拉、压杆,若选用三种不同截面形状:矩形、圆形、空心 圆。比较它们的用料为( ) A:矩形截面最省料, B:圆形截面最省料, C:空心圆截面最省料, D:三者用料相同。 13、两根拉、压杆件,长度 L、截面 A 及受力情况均相同,只是材料 不同,则两杆的应力 和变形 L 为( ) A: 和 L 均相同, B: 和 L 均不同, C: 相同、 L 不同, D: 不同、 L 相同。 14、 图示拉杆, 受到的外力 P=10KN, 横截面面积 A=100mm2,则在 =450的斜截面上的应力为( ) A:45=100Mpa ,45=0 B: 45=0 , 45=100

11、Mpa C: 45=100Mpa ,45=50Mpa D: 45=50Mpa ,45=50Mpa 15、直径为 d 的圆轴受到外力偶作用产生扭转,轴内最大剪应力为1,现直径增大一倍,其它条件不变,轴内最大剪应力为2,则1 与2的比值为( ) A:2 B:4 C:8 D: 16 16、直径为 d 的圆轴受到外力偶作用产生扭转, 两端相对扭转角为 1,现直径增大一倍,其它条件不变,两端相对扭转角为2,则1 与2的比值为( ) A:2 B:4 C:8 D: 16 17、 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 E=200Gpa,泊松比 =0.25, 则材料的剪切弹 性模量 G 为( ) A;100Gpa B:50Gpa

12、 C:160Gpa D:80Gpa 18、外径 D,内径 d 的空心圆截面的极惯性矩 Ip为( )d D A:4 4(1)32DB:4 4(1)64DC:3 4(1)32DD:3 4(1)16DP P 19、外径 D,内径 d 的空心圆截面的抗扭模量 Wt为( )d D A:4 4(1)32DB:4 4(1)64DC:3 4(1)32DD: 3 4(1)16D 20、 截面法求梁的内力时, 在截开面上假设的内力方向正确的是 ( ) A: B: C: D: 21、截面法求梁的内力时,在截开面上假设的内力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22、有均布载荷的梁段,其内力图特征为( ) A:

13、剪力图是水平线,B:剪力图是斜直线, C:弯矩图是水平线,D:弯矩图是斜直线。 23、有均布载荷的梁段,其内力图特征为( ) A:剪力图是水平线,B:剪力图是抛物线, C:弯矩图是水平线,D:弯矩图是抛物线。 24、图示图形,已知 Ix1=bh3/3 则 Ix2为( ) A:bh3/12 B:bh3/3 C:4bh3/3 D:bh3/4 25、图示图形,已知 Ix1=bh3/12 则 Ix2为( ) A:bh3/12 B:bh3/3 C:7bh3/12 D:bh3/4 X1 X2 b h Fs M Fs M Fs M Fs M FS M FS M FS M FS M X1 X2 b h 26、图示图形,已知图形面积 A,形心到 x1 轴和到 x2 轴的距离分别 为 a 和 b,则 Ix1和 Ix2之间关系为( ) A:212XXAa bII B: 212XXAa bII C:2212XX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