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版这份不好哦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88869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4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版这份不好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版这份不好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版这份不好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版这份不好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版这份不好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版这份不好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版这份不好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级口腔 小超整理(第一版) 仅供参考第 1 页 共 13 页儿科学儿科学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一般划分为 7 个年龄期 (一)胎儿期 从受孕到分娩,约 40 周(280 天) 。 特点: 胎儿完全依靠母体而生存,易受来自母体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严重后果。 (二)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刚满 28 天为止。出生后不满 7 天的阶段称为新生儿早 期。 特点:开始独立生活,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因此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三)婴儿期 从出生到满一周岁以前,又称为乳儿期。 特点:是生长发育最迅速

2、的时期 以乳汁为主要食物 对营养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母乳喂养十分重要,计划免疫 (四)幼儿期 1 周岁后至满 3 周岁。 特点:接触周围事物多,智力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增强,但读各种危险识别能力 不足,注意防止各种意外创伤和中毒。 (五)学龄前期 3 周岁至 6-7 岁。 特点:生长速度较慢,智力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模仿性强。 (六)学龄期 从入学前(6-7 岁)至青春期(12-14 岁) 。 特点:体格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发育接近成人水平。注意预防近视和龋齿,端正 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睡眠;防治精神、情绪 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3、。 (七)青春期 女孩大约以 11-12 岁到 17-18 岁;男孩大约从 13-14 岁开始到 18-20 岁。 特点: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 性发育加快 心理、行为、精神方面不稳定第二章第二章 儿科学基础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小儿生长发育 一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阶段性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神经系统最早发育,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到 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 复杂。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差异性) 二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

4、素 1.遗传 2.性别 3.营养 4.疾病2011 级口腔 小超整理(第一版) 仅供参考第 2 页 共 13 页5.孕母情况 6.生活环境 三 体格生长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1.体重 意义 :了解小儿发育营养情况;计算临床用药量和输液量。 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 3kg。到 1 周岁时体重约 9kg,2 周岁时达 12kg,2 周岁以后每年仅 增加 2kg,2-10 岁小儿体重可按下公式计算: 体重(kg)=2年龄+8 2.身高(长) 正常新生儿初生身长平均为 50cm,1 周岁时约为 75cm,2 周岁时约为 85cm,以后每年增长 5-7.5cm,2-12 岁身高估算公式为:身

5、高(长)=年龄7+70 3.头围 正常新生儿头围平均约 34cm,6 个月时为 44cm,1 周岁时月 46cm,2 岁时约为 48cm ,5 岁时 为 50cm,15 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为 54-58cm。 (二)骨骼发育 1.头颅骨发育 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闭合及前后囟关闭迟早来衡量颅 骨发育。 前囟 初生时 1.5-2.0cm(两对边重点连线) ,于 12-18 个月闭合。 临床意义:早闭 见于头小畸形 晚闭 佝偻病、脑积水 饱满 颅内压增高 凹陷 脱水、重度营养不良 后囟 生后 6-8 周闭合 头颅骨缝 3-4 个月闭合 2.脊柱发育 3.长骨发育 1-9 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其岁

6、数+1 (三)牙龄发育 乳牙 出生后 6-8 个月开始萌出,于 2-2.5 岁出齐,共 20 个。乳牙数可按月龄减 4-6 推出。6 岁出第一颗恒牙,长在第二前磨牙之后。7-8 岁乳牙逐渐脱落,约于 14 岁全部换为恒牙,约为 32 个。 四 神经精神发育 (一)脑和脊髓的发育 (二)感知发育:视、味、听、嗅、触、温度觉及痛觉 (三)运动发育: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 1.粗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精细动作:4 个月上手握物;9-10 个月示指;拇指捏起细小东西;1 岁可以用笔在纸 上乱划;2-3 岁会用筷子,并能解开衣扣;4 岁能自己穿

7、衣、剪纸、绘画及书写。 (四)语言发育 (五)应物能、应人能 五 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小儿免疫系统总的来说是发育尚不够完善,但由于 IgG 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于是出生后 6 个 月以内小儿有母体来的 IgG 以及自身产生的 IgG 等,此段时间患麻疹等传染病较少,主要是被 动免疫在起作用。前囟测量法2011 级口腔 小超整理(第一版) 仅供参考第 3 页 共 13 页第二节 儿科保健与疾病预防第三章第三章 营养和营养代谢疾病营养和营养代谢疾病 第一节 小儿营养与喂养 一 小儿营养需要 (一)能量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每克供能量为 4kcal,4kcal,9kcal。 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

8、5 个方面: 1.基础代谢所需 2.生长发育所需 3.食物特殊动力学 4.活动所需 5.排泄损失能量 1 岁以内婴儿约需 460KJ(110kcal)/(kg.d) ,以后可按每 3 岁减去 42KJ(10kcal)/(kg.d) 简 单估计,到 15 岁时为 250KJ(60kcal)/(kg.d) 。 (二)蛋白质15% (三)脂肪35% 脂肪在体内的功能包括提供能量提供必须的脂肪酸协助脂肪性微生物的吸收 防止散热机械的保护作用 (四)碳水化合物50%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六)水 (七)膳食纤维 二 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的优点: 降低婴儿死亡率 降低婴儿

9、患病率 提供免疫保护,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 经济、方便、省时、省力、温度适宜 增进母婴感情 刺激子宫复原,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2.喂养方法 早期开奶,出生后半小时即可让母亲喂奶 按需哺乳,吃饱为度 自 45 个月开始,按时增加辅食,为完全断奶做准备 (二)人工喂养 奶方的配制:婴儿每日约需能量 110kcal/kg;需水分每日 150ml/kg。100ml 含 8%糖的牛乳供 能量约 100kcal。 例如:3 个月婴儿,体重 5kg,则需 能量 :1105=550kcal 含糖牛乳:550ml 糖 5.58=44g 需水共 1505=750ml,补充 750-550=200ml201

10、1 级口腔 小超整理(第一版) 仅供参考第 4 页 共 13 页奶方:含糖 8%的牛乳 550ml(内含糖 44g) ,加水 200ml,每日分 5-6 次哺乳。 (三)辅食 1.辅食的添加原则 应遵循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应在应;而健康、 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2.辅食添加的顺序 第二节 营养不良 Malnutrition 第三节 维生素 D 缺乏 Vitamin D deficiency disease 维生素 D 缺乏症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 3 岁以下婴幼儿,可表现 为 D 缺乏性佝偻病或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1、【病因】 1.日照不足 2.摄入不足 3.生长发育过快 4.疾病因素 5.药物影响 【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维生素 D 缺乏时, 肠道钙、 磷吸收减少, 血中钙、磷下降。血钙降低剌激甲状旁腺激 素(PTH)分泌增加,加速旧骨吸收,骨盐 溶解,释放出钙、磷,使血钙得到补偿,维 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大量的磷经 肾排出,使血磷降低,钙磷乘积下降,骨盐 不能有效地沉积,致使骨样组织增生,骨质 脱钙,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多,临床上产生一 系列骨骼症状和血生化改变。(见图)。 血磷是体内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 质,血磷减少致使代谢缓慢,致中间代谢产物堆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又加重代谢紊乱, 剌激甲状

12、旁腺分泌 PTH,形成恶性循环。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一)精神神经症状 为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与低血磷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表现 为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 形脱发。以上症状虽非特异性表现,但在好发地区,可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二)骨髂表现 1、头部 (1)颅骨软化 (2)头颅畸形 “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 2-3 岁才闭合 (4)出牙晚,可延至 1 岁出牙,或 3 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 (1)串珠肋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区呈圆形隆起,象

13、串珠状,以第 710 肋最显著。向内隆起有 时可 23 倍于向外隆起,可压迫肺而致局部肺不张,并易患肺炎。2011 级口腔 小超整理(第一版) 仅供参考第 5 页 共 13 页(2)胸廓畸形 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因软化被呼吸时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横沟,称郝氏沟 (Harrison 氏沟),或肋骨下缘外翻;肋骨骺端内陷,胸骨外突,形成鸡胸;剑突区内陷, 形 成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 佝偻病“手镯”与“足镯”。以腕部较明显,亦易检查。 (2)下肢畸形 “O”形腿(膝内翻),或“X”形腿(膝外翻),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3)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

14、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 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三)其它表现 【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惊厥 2手足搐搦 幼儿和较大儿童多见。发作时神志清,腕部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内收足踝部跖 屈,足前部内收(如图)。 3喉痉挛 (二)隐性体征 在患儿低血钙接近临界水平, 但临床尚未出现上述症状时, 称隐性手足搐搦 症。此时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刺激周围神经可诱发局部肌肉抽搐,出现 以下体征: 1面神经征(Chvostek 氏征)以指尖或叩诊锤叩击耳颧下方的面神经,同 侧上唇及眼睑肌肉迅速收缩。 2手搐搦征(Trousseau 氏征)以血压计袖带包扎上臂,加压使桡动脉搏动暂停

15、2-3 分钟后出 现手搐搦征。 3腓神经征(Peronea1 sign)叩击膝外侧腓骨头上方的腓神经,可见足背屈外翻。 第四节 微量元素缺乏第四章第四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第五节 新生儿溶血 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我国以 ABC 系统不合多见,Rh(D)因子不和少见。 【临床表现】 1.黄疸 2.贫血 3.肝脾大 4.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诊断】测羊水 450nm 波长光密度、血常规检查、B 超查水肿情况 【治疗】重点是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 1.光照疗法 2.药物治疗 3.换血疗法 第六节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16、 Jaundice 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综合症。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较多手足搐搦症的手痉挛手足搐搦症的手痉挛2011 级口腔 小超整理(第一版) 仅供参考第 6 页 共 13 页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肝功能不成熟 肠肝循环特殊 因此,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 l2,极易出现黄疽。 【新生儿黄疸分类】 (一)生理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一般在 4-5mg/dl,最多不超过 12mg/dl。 (二)病理性黄疸 特点 黄疸在 24h 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12mgdl黄疸加重快,每日上升 5mgd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W,早产儿4W) ;黄疸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血清结合胆红素1.5mgdl。 【诊断】根据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新生儿期黄疸的鉴别诊断病 名黄疸开始 时间黄疸持续 时间血清胆红素黄疸类型临 床 特 征生理性黄疸 生后2-3天 约 1 周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 主溶血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